第13章 轉變思維,高效執行(3)(2 / 3)

最後老師給出的答案完全出乎學生們的意料:“照相機!”以拍照的方法“抓住”兩隻鳥真是太奇妙了!而且隻在一瞬間就留下了永恒。

由此可見,簡單思維實際上是一種超越邏輯知識的智慧,而且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最聰明的辦法。

慣性思維:習慣改變執行效率

慣性思維,指的是人們在做一些事情時並不依靠太多的理性判斷後再去執行,而是憑借固有的已形成的潛意識自然而然地去做。這種慣性思維,其實就是習慣。

有調查表明,人類每天90%以上的行為是出自習慣或慣性的支配。習慣使行為跳過大腦的思考,直接發生。習慣使人的手腳敏捷而頭腦笨拙。習慣是天使,同時也是魔鬼。每個人身上的習慣都是好壞摻雜,好習慣難以養成,但卻是人生的助力;壞習慣容易養成、且難以摒棄,但是卻足以讓人生不見天日。

生命並不是一個發現的過程,而是一個創造的進程。我們並不是在發現自己,而是在重新創造自己。人生不是去尋找“我是誰”的答案的過程,而是去決定“我想做誰”的過程。因此,要想掌握人生,就一定要能夠駕馭習慣,讓好習慣為我所用,將壞習慣連根拔起。

19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薩拉薩蒂曾一度被稱為音樂天才,然而,薩拉薩蒂本人卻似乎並不這樣認為,他說:“天才?37年來我每天苦練14個小時,從未間斷。現在,終於有人叫我天才了。”顯然,天才或天賦並不能造就一個時代最傑出的小提琴家,而是慣性思維指導下的堅持不懈的練習成就了他的卓爾不群。

許多工作進展順利的人,都是在進行著良性循環,即習慣化。好習慣就猶如一筆豐厚的財富,具有的好習慣越多,財富越豐厚。所以要想創造更多的財富,就要將良好的行為、行動習慣化。

與之相反,不良習慣會使你負債累累,具有的不良習慣越多負債就會越多。長此以往人不僅會付出無謂的辛勞,還會削弱個人的鬥誌和信心。

對於自控能力差的人來說,運用慣性思維,使行為習慣化是非常便利的方法。習慣一旦養成,則身體就會受潛意識支配,自然而然地行動起來。

當你在思考“是否做這個?”“現在是做這個好,還是那個好?”等問題的同時,原有的習慣已經為你做出了選擇,給了你答案。例如,早上起床後,幾乎沒有人會思考“是刷牙還是不刷牙呢?”因為這樣的事情早已形成了習慣,所以絲毫不需要思考,隻是照著習慣做就是了。

因此,要想對工作有所助益,就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使自己能夠在不假思索和慣性思維的狀態下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為,進而將這樣的習慣堅持下去,並強化它。這就像銀行存款一樣,長期累積下來的利息當然更豐厚。當然如果你的習慣是反麵的,效果自然是適得其反。

另一個方麵,我們要警惕那些已成形的習慣,因為這樣的習慣固定了我們的思考模式,使生活成為機械化的程序,使得創造性的思維消失殆盡,結果是複雜化了你的生活和你的心情。

習慣控製著我們的生活:你習慣每天早上6點起床,早餐的食譜基本是固定的;之後瀏覽固定的一份當天報紙;之後準時上班,不會注意沿途新開的商店和重新修整的草坪,想的是今天的工作時間表,從不遲到;工作更是一些例行公事和慣例的做法,包括與下屬吃飯,與客戶吃飯,與公司的經理共進午餐等。

你的思維有了固定的軌道和角度,可能隻對自己的觀念感到愉快,無法接受他人的或者新的觀念。慣性思維越多,個性也就越萎縮,從而逐漸失去創新的動力,使我們成為受習慣支配的機器。

傳說中的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普通金屬變成純金。據流傳久遠的《羊皮卷》上說,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和成千上萬的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子混在一起。

《羊皮卷》上還記載另外一個秘密: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有一個人不知道從哪裏得到了這個秘密,他購買了一些簡單的設備,在海邊搭起帳篷,開始一個一個檢驗那些石子。

海灘上布滿了各種各樣的石頭,如果他撿起一塊普通冰冷的石子就將它就地扔下,他可能會重複拾起這塊石頭,會做許多徒勞無益的勞動。對此,他十分清楚和明智,所以,一旦撿到的石子摸起來是冰涼的話,他就扔進大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