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笛瑪拉都斯(Demaratus)之子塔昆在與薩賓人作戰的時候,立下誓言要完成朱庇特的卡庇多神廟所有的建築物【109】。塔昆紐斯·蘇帕努斯是塔昆的兒子或孫子,繼續建造的工作還沒有獻給神明,因為在快要完成之前已經喪失王國。現在連同所有的裝飾全部竣工,普布利科拉有野心想要親自舉行奉獻儀式,貴族對於整個事件的過程都感到眼紅。他本著審慎的作風,要用製定法律和指揮戰爭獲得榮譽,讓他就各方麵而論都具備資格。類似的方式使他更遭人妒忌,於是他們唆使賀拉久斯出麵爭取,這時普布利科拉從事國外的軍事遠征行動。經過投票決定以後,他們引導賀拉久斯前往卡庇多神殿,即使普布利科拉在場,他們也不會讓他有這個機會。然而也有人如此記載,說普布利科拉的遠征行動完全是抽簽決定,讓其他人留下奉獻神廟,根本是違背他的意願。至於在舉行儀式的過程中發生的狀況,好像在暗示某些難解的問題,這也不過是臆測之辭。
有人說指定的日期是9月的望日,然而也有人認為是8月的滿月那天,民眾聚集在卡庇多,扈從校尉禁止喧嘩保持肅靜,賀拉久斯在主持所有的儀式告一段落,按照習俗要扶著大門,開始宣布奉獻的祝辭。普布利科拉的兄弟馬可斯,預先占一個很靠近大門的位置,抓住機會就大聲叫道:“啊!執政官!你的兒子剛剛死在營地!”聽到的人非常驚愕產生很深的印象,賀拉久斯絲毫不為所動,用不在意的口吻回答道:“隻要你高興就把屍首丟掉好了,我才懶得給他辦喪事。”就這樣完成奉獻典禮。馬可斯杜撰不實的消息,想用謊言讓賀拉久斯在舉行儀式的時候分心失態,反而證明執政官的鎮定確非常人所及,無論他是立刻識破騙人的話,或是相信真有其事,始終能夠表現出泰然自若的神色。
15
第二次重新修建的神廟,舉行奉獻典禮的時候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前麵說過,最早那座是塔昆建造,卻由賀拉久斯奉獻給神明,後來在內戰中被焚毀【110】。蘇拉(Sulla)【111】重新修建卻在奉獻之前逝世,將這個榮譽留給卡圖拉斯(Catulus)【112】;不過一個世紀又在維提留斯(Vitellius)的叛亂中被夷為平地【113】。維斯巴西安(Vespasian)【114】的接位和登基都很順利,開始第三次的修建而且活著看到它的完成,沒有在生前看到它再度受到破壞;他的運氣要比蘇拉好得多,因為蘇拉正好在奉獻之前過世。神廟就在維斯巴西安崩殂之後毀於火災【115】。
第四次重修的神廟到現在都保存得很好,是在圖密善(Domitian)【116】的手裏完成建造和奉獻。據說塔昆為了建築物的基礎就花費4萬磅白銀,要想在今天完成廟宇的鎏金,羅馬最有錢的市民拿出全部財產也無法負擔,因為需要的費用是12000泰倫【117】;所用的柱式高度與直徑的比例較大,全部是用平提利坎(Pentelican)大理石修製而成,類似的結構我們可以在雅典見到。等到他們在羅馬重新切割和磨光的時候,柱式可能因為過多的裝飾而喪失整體的對稱,看起來更為修長而纖巧。任何人要是在圖密善的皇宮、大廳、浴場或侍妾住的寓所,參觀過其中無論哪一座柱廊,比照之下會對卡庇多的奢華昂貴而驚奇不已。伊庇查穆斯特別描述大手筆的揮霍情況:
這不會給人民帶來福利,
實在說隻是病態的浪費。
從他口裏說出這番話,全部可以用在圖密善身上。根據伊庇查穆斯的說法,這不是宗教信仰的虔誠也不是好大喜功的表現,完全是對建築物有一種難以克製的狂熱,一種像邁達斯(Midas)【118】所具有的欲望,能夠將任何東西轉變為黃金或是石頭。
16
話說塔昆與布魯圖斯經過一場激戰,兒子陣亡以後就逃到克祿西姆(Clusium)【119】,想從拉爾斯·波森納(Lars Porsenna)那裏尋求援助。拉爾斯·波森納是意大利一位實力強大的君主,為人慷慨好義是值得交往的朋友。他答應塔昆給予協助,立刻將他的要求事項送到羅馬,應該接受塔昆為他們的國王,如果拒絕他就要向羅馬宣戰;他會率領一支大軍進犯,並且事先交代他要發起攻擊的時間和地點。普布利科拉在缺席的狀況下第二次被選為執政官,提圖斯·盧克裏久斯是他的同僚;等他回到羅馬,表現出比波森納更為崇高的精神。他在波森納已經到達附近的時候,還建立一座名叫希格琉拉(Sigliura)的城市,花很多的錢築起一道城牆,配置700名人員在裏麵,好像很不在意會有戰爭發生。盡管如此,波森納還是發起一次猛烈的攻擊,使得防禦部隊棄守退回羅馬,幾乎讓在後尾隨的敵人跟著進入城市;隻有普布利科拉衝出城門去阻擋他們,同時參加在台伯河畔的會戰,抵抗優勢敵人的壓力,不顧自己受到重傷,最後還在完成作戰任務。盧克裏久斯同樣的時運不濟,羅馬人在沮喪之餘為了保命退回城裏,羅馬已經是岌岌可危,敵人要在木橋上麵打開一條通路。這時隻有賀拉久斯·科克利(Horatius Cocles),在羅馬兩位一流人物赫米紐斯(Herminius)和拉爾久斯(Lartius)支持之下,領著隊伍堅守不退。
賀拉久斯獲得Cocles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在戰爭中失去一目成為“獨眼龍”。還有其他的記載,說是來自扁平的鼻子,好像兩個眼睛中間沒有東西分隔看成一隻眼睛,大家故意稱他是賽克洛普斯(Cyclops)【120】,後來因發音的訛誤成為科克利。無畏的科克利守住橋梁抵抗敵軍,直到他們這邊從後方受到攻擊,才會穿著甲胄連人掉到河裏,然後遊到進岸,這時他的屁股被托斯坎人的長矛剌傷。普布利科拉讚譽他的英勇,要每個羅馬人將一日份的口糧送給他當禮物,後來賜予一塊一日內可以犁完的田地,此外還將他的銅像樹立在伏爾坎(Vulcan)神廟,用來表彰他的光榮戰跡,受傷引起的跛足也得到獎賞的彌補。
17
波森納按照計劃緊密包圍整座城市,饑饉在羅馬人中間蔓延開來,托斯坎人新組成一支軍隊正在入侵之中;普布利科拉第三次被選為執政官,他的打算是對波森納取守勢不再出擊,同時保持機密的行動,暗中偷襲托斯坎人的新軍,把他們打得四散奔逃同時有5000人被殺。
穆修斯(Mucius)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我們和其他人一樣接受眾所周知的敘述:他是一個具備多方麵才華的人,在戰爭中有極為卓越的表現。他決心要殺死波森納,穿著托斯坎人的服裝,講托斯坎人的方言,來到營地,接近國王在貴族圍繞之下的座位。他無法確定誰是國王,而且怕受到盤問,於是拉出佩劍,準備刺殺他認為最像國王的人。穆修斯在行動中被捕,正在他接受審問的時候,一盆炭火送到國王前麵用來獻祭。
穆修斯將右手伸進火焰之中忍受燒灼的痛苦,帶著堅定和無畏的神色注視波森納。最後波森納為他的堅忍所感動,讚許一番加以釋放,離開自己的座位將佩劍賜還給他,穆修斯用他的左手去接劍,因而獲得Scaevola的稱號,意為“左撇子”。他說道:“我可以忍耐波森納施以懲罰的恐懼,然而還是被他那寬宏大量的胸懷所征服,感激之情迫得我吐實,這是嚴刑拷打所辦不到的事。”同時讓他知道有300個羅馬人,下定同樣的決心潛伏在營地,等待機會出手一擊使之血流五步。他的冒險行動經過抽簽指派,然而對於出手失誤並不感到遺憾,因為像波森納如此勇敢而又正直的人,應該是羅馬的朋友而不是仇敵。波森納相信他說的話,才表示願意接受停戰協定。我認為他並不是畏懼300個羅馬人,而是欽佩這群對手的勇氣。
所有的作者都稱這個人是穆修斯·西伏拉(Mucius Scaevola),隻有桑敦(Sandon)之子亞昔德羅斯(Athendrous)【121】在呈獻給奧古斯都的姊姊屋大維婭(Octavia)【122】的一本書中,非常肯定說他的名字是波斯吐繆斯(Postumius)。
18
波森納的敵意雖然會危害到羅馬,普布利科拉就當時的狀況加以判斷,並不認為他的友誼和聯盟會給塔昆帶來多大好處。普布利科拉的著眼是將他們與塔昆的爭執,交給波森納去仲裁。曾經多次提出證明說塔昆是最惡劣的君主,剝奪他的王位是正義的行為。塔昆很驕傲的回答不接受調解,更不必提波森納,因為他已經背棄雙方盟約。波森納對他的答複非常憤怒,同時懷疑這個案件的公正性,在他的兒子阿努斯(Arnus)懇求下,還是提出他的建議。那是說他很關心羅馬的利益,和平的條件是羅馬歸還從托斯坎人那裏奪取的土地,釋放所有的戰俘同時接受逃亡的人員。為了保證雙方的和平,羅馬提供人質,出身貴族家庭的10名兒子和10名女兒,包括普布利科拉的女兒華勒麗婭(Valeria)在內。
19
獲得要求的保證以後,波森納停止敵對行動。當做人質的年輕女郎走到河邊去浴沐,曲折的水道在這裏形成一個河灣,水麵非常的開闊和平靜,看不到守衛也沒有任何人會來到這裏,雖然溪流很深而且有的地方很湍急,她們相互鼓勵要遊到對麵。有些人言之鑿鑿說是其中有位名叫克黎莉婭(Cloelia)的女郎,騎在馬背上渡過去,說服其餘的人遊在後麵跟隨。等她們安全抵達對岸,全都送到普布利科拉的麵前。他既不讚許也不同意輕率的舉動,考慮到會失信於波森納,同時也擔心這些女郎的勇氣,會在羅馬人中間激起破壞協定的行為;於是就將她們扣押起來交回給波森納。塔昆的手下獲得信息,就在河對岸布下一支強大的埋伏,好在送返的時候將她們擄走。這樣一來雙方引起一場混戰,普布利科拉的女兒華勒麗婭從敵人中間衝過去,在3個隨從的協力掩護之下能夠逃脫,這時其餘的女郎受到士兵的包圍陷入危險之中。波森納的兒子阿努斯帶領人馬很快趕來援助,打得敵人大敗而逃救出羅馬人。
波森納看到作為人質的女郎回來,查問誰是這次叛逃行動的主謀和說客,等到他知道是克黎莉婭,就帶著一副喜悅和仁慈的神色對她注視,叫人將他的馬牽一匹過來,配上華麗的馬飾當做禮物送給她。有人拿這個當證據非常肯定地說,隻有克黎莉婭騎在馬背上渡過河;也有人否認這件事,說是托斯坎人欽佩她的勇氣給予這份榮譽。真是有一座騎在馬背的雕像安置在沙克拉大道(Via Sacra)【123】的路旁,要是你到帕拉提姆(Palatium)去可以看到,隻是有人說是克黎莉婭的雕像,也有人認為是華勒麗婭,莫衷一是。
經過這番波折,波森納和羅馬人和解修好,表現出更為慷慨的行為,他向部隊下達命令,隻準帶武器離開營地,留下裝滿糧食和其他補給品的帳篷,當做禮物送給羅馬人。從此以後一直到今天,公開出售貨物先要呼叫Porsenna這個名字,這是對他的仁慈一種永恒的紀念。元老院的旁邊為他樹立一座銅像,非常樸素而古老的作品。
20
後來在薩賓人進犯羅馬的時期,普布利科拉的兄弟馬可斯·瓦勒裏烏斯擔任執政官,波斯吐繆斯·圖帕都斯(Postumius Tubertus)是他的同僚。整個國家大事都是在普布利科拉的指揮和直接協助之下,使得馬可斯贏得兩次重大的勝利,後麵這次會戰在沒有損失一個羅馬人的狀況下,殺死13000薩賓人。馬可斯獲得舉行凱旋式的榮譽,還由公家出資為他在帕拉提姆修建一所房屋;有鑒於其他住宅建造的大門,都是對著房舍向內開啟;特別將他的房屋修建向著街道開啟的大門,表示公眾永遠記得他的豐功偉業,為了推崇起見要為他開路清道。
他們提到希臘的大門也有相同的形式,起源非常古老,出現在他們的喜劇裏麵,重要人物在出門的時候,先在門內發出一點聲音,好讓經過或站在大門旁邊的人知道回避,這樣在打開大門進入街道才不會讓人感到吃驚。
21
過了幾年,薩賓人和拉丁人成立聯盟,威脅要發起一場戰爭,普布利科拉第四次被選為執政官,整個城市被迷信的恐懼所籠罩,就是他們的婦女普遍發生流產的現象,那段期間沒有生下一個嬰兒。普布利科拉查詢《西比萊神諭集》【124】的記錄,舉行普祿托(Pluto)【125】的祭祀典禮,遵照阿波羅神讖的指示恢複某些賽會,使得城市重新獲得神明的喜愛和保佑,然後開始準備對抗人為的威脅。羅馬出現規模龐大的備戰行動,建立所向無敵的聯盟軍隊。
有位名叫阿庇斯·克勞蘇斯(Appius Clausus)的薩賓人不僅家道富足而且身強力壯,他之能夠鶴立雞群在於人品高尚和善於雄辯;然而就像所有偉大人物麵臨的命運,無法逃脫他人的羨慕和忌恨,由於他出頭規勸要防範戰爭的發生,好像是為了維護羅馬的利益,使得大家對他的懷疑更為變本加厲;還有人認為他基於這種論點,要把國家的絕對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裏。他知道產生的誤解會受到群眾的歡迎,激怒軍隊和教唆戰爭的人,同時他也害怕會麵對一場審判,後來獲得大群朋友和盟邦的援助,在薩賓人中間引發動亂事件,戰爭因而延緩下來。
普布利科拉雖然了解到克勞蘇斯叛亂的理由,並沒有意願要加以鼓勵和擴大。他派一個密使帶著他的交代去見這位薩賓人,說是普布利科拉相信克勞蘇斯的善意和公正,他認為任何人為了受到枉曲或傷害,就要向自己的同胞施加報複,這是非常可恥的行為;然而為了個人的安全,隻要克勞蘇斯願意,就可以告別仇敵前往羅馬;無論在公私兩方麵,憑著建立的功勞可以獲得隆重的接待和應有的榮耀。克勞蘇斯非常慎重的評估當前的情勢,獲得的結論是隻有離開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在他向朋友提出勸告以後,邀請其他人員參加共同的行動。克勞蘇斯率領5000戶家庭連帶他們的妻兒子女一起到羅馬;這些人可以說是薩賓人這個部族當中最為平靜和穩重的分子。普布利科拉得知他們即將到達的消息,像一位朋友那樣盡最大能力給予熱情的接待,立即同意他們擁有土地的權利,每個人在安尼奧(Anio)河【126】地區配發兩畝地,克勞蘇斯分到25畝,同時授予元老院議員的職位。克勞蘇斯從此開始運用政治的權力非常得心應手,獲得極高的聲譽和影響力,後來克勞狄斯家族在羅馬的盛名,沒有任何世家可以超越。
22
眾多家庭的離開在薩賓人中間並沒有掀起軒然大波,然而部族的酋長無法忍受他們過著太平的生活,對於克勞蘇斯的背棄感到憤恨不已,失望之餘隻有報複在羅馬人身上,尤其是國內已經沒有人起來反對。編組一支大軍來到菲迪尼(Fidenae)的前麵安營紮寨,在靠近羅馬附近一個草木叢生和地勢低窪的位置,埋伏2000人馬。他們的計謀是立即在大白天派出少數騎兵,對於這片鄉土進行騷擾和搶劫,指示他們到達城鎮以後開始撤退,好將敵人引進埋伏的地點。
普布利科拉已經從逃亡者的口裏得知這個詭計,部署自己的部隊進行各個擊破。他的女婿波斯吐繆斯·巴爾布斯(Postumius Balbus)率領3000名士兵在夜間出發,奉到的命令是占領敵人埋伏位置上方的小山,在那裏監視對方的行動;他的同僚盧克裏久斯在一隊精選的輕裝部隊隨護下,與薩賓人小股騎兵發生接觸,他自己率領其餘的部隊去包圍敵軍。波斯吐繆斯正巧在濃霧的掩護下,一大早從山上發出呐喊聲,襲擊敵人的埋伏部隊;盧克裏久斯對輕裝騎兵發起進攻,普布利科拉圍攻營地。薩賓人在各方麵都被打得潰不成軍,在奔逃之中幾乎無法抵抗羅馬人的殺戮。他們所懷抱的希望給他們帶來死亡,因為每一部分的人馬都認為其他的部隊還很安全,喪失繼續戰鬥的決心也不願固守他們的陣地,於是放棄營地想退到埋伏的位置,而埋伏的部隊向著營地逃走,等到這些逃亡的人員相遇以後,發現他們期望的援軍竟然是自己也在期待別人的救援。好在最近的城市菲迪尼可以給薩賓人提供庇護,特別是那些逃離營地的人,隻是他們不可能抵達,即使沒有在戰場被敵人殲滅也成為放下武器的俘虜。
23
羅馬人通常把打敗敵人看成神明對他們的嗬護和保佑,對這場勝利卻歸功於統帥的領導;據說聽到他們的士兵提到,普布利科拉把腳跛和眼瞎的俘虜放回國,凡是沒有上腳鐐手銬的人,全部要他們用刀劍屠殺殆盡。獲得大量的戰利品和俘虜,人民的財產自然增加很快。
普布利科拉的逝世是在完成作戰的勝利之後,城市也交給繼任的執政官照應;一個人在這種情形之下結束生命,使他的一生都充滿美好和榮譽。人民無法及時在他有生之年就建立的功德給予報酬,大家感恩不盡隻有明令為他舉行國葬,每人繳納1誇德拉(quadran)【127】作為支付的費用,除此以外,全城的婦女私下答應為他哀悼一年,完全是為了紀念他所能獲得的最大榮譽。人民同意將他埋葬在城內,所在的地區稱為維利亞(Velia),他的後裔也獲得同樣的特權;現在沒有任何家族可以在城內下葬,屍體隻能運到那裏暫時停厝一下,接著有人手執火炬在前麵引導立即送到城外;表達的形式用來證明死者有葬在城內的權利,出於榮譽才加以放棄;後來埋在城內的屍骸全部都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