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法律製定者(2)(1 / 3)

16

父親沒有權力照自己認定的方式處置小孩,必須將他們帶到一個叫做lesche即“會堂”的地方,放在一些檢查者的麵前,這些人都是同個部族的元老或長輩;他們的任務是對嬰兒進行詳細的觀察;如果身體健壯而且發育良好,他們就下令撫養,將前麵所述9000份土地,發給一份供應所需的費用。要是發現孱弱不堪或是形體不全,就下令將嬰兒丟到台吉都斯山腳一個稱為阿坡泰提(Apothetae)的裂隙裏麵:他們認為嬰兒在開始的時候,經過檢查既不健康也不強壯,那麼養育起來,對於小孩本身毫無好處,也損害到公眾的利益。

基於同樣的緣故,斯巴達的婦女不像其他國家那樣,按照習俗用水給新生的嬰兒洗浴;而是用酒來驗證他們的體質和稟性,他們有一種觀念,認為患有癲癇病或天生虛弱的嬰兒,用酒洗浴就會昏厥接著夭折,至於那些體質強壯的孩童完全相反,就像鋼鐵經過淬火一樣,變得更為結實健康。保姆對於嬰兒的照應非常用心而且講究技巧,不用繈褓把全身包裹起來,身體和四肢不受拘束能夠自由的發育;他們吃的食物不講究味道毫無特別之處,在黑暗之中或獨處的時候一點都不會害怕;不會養成乖張孤僻的脾氣和哭叫吵鬧的習性。

基於這種原因,其他國家的人士爭相購買或雇用斯巴達的保姆。根據史書的記載,亞西比德(Alcibiades)受一個斯巴達人的撫養【53】;他很幸運有位好保姆,家庭教師方麵並不理想;按照柏拉圖的說法,他的監護人伯裏克利(Pericles)選擇一個仆人擔任教師的職務,這個家夥名叫佐庇魯斯(Zopyrus),具備的學識並不比普通奴隸強多少。

萊庫古秉持另外一種觀點,不準為年輕的斯巴達人在市場購買教師,就是雇用那些自食其力的人也不可以:法律規定父親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來教育子女。等孩子的年齡到了7歲,就要參加某些團體或班級,大家生活在共同的規定和訓練之下,一起從事各種運動和遊戲。在這些小孩中間,能力和勇氣最佳的人成為隊長,大家注視他的行動,聽從他的命令,忍受他所施與的任何處罰;教育的全部課程就是不斷的訓練,養成毫無條件絕對服從的習慣。他們所操練的課目,老年人也是旁觀者,經常在他們之間激起吵鬧和競爭,借著這個良好的機會來發現彼此不同的性格,等到他們將來參加更為危險的戰陣,事先知道他們之中誰很勇敢哪個人會是懦夫。

斯巴達人會讓孩子學習讀書寫字,完全以實用為主;最關心的要點是使他們成為優秀的國民,教導他們忍受痛苦和在征戰之中獲得勝利。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等到年紀再大一點,訓練的比重也隨著增加,頭發剪得很短,打著赤腳走路,裸體從事大部分的活動。他們在12歲以後不許穿著內衣,整年隻有一件衣服,身體結實而幹燥,很少有機會洗浴或塗上油膏,一年之中僅在非常特別的日子,才能獲得這種難得的享受。他們分為小隊一起睡在鋪著蘆葦的床上,這種植物生長在優羅塔斯河兩岸,不能用刀去割隻可赤手折斷,要是到了冬天就在蘆葦中間摻一些薊花冠毛,材質粗糙仍然具有保暖的性質。

17

等到了這個年紀以後,每一位將來會有出息的男孩,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作伴的愛慕者。老年人也在注意他們,時常到操練場去聽取或是觀察相互之間智力和體能的競賽,非常專注而且慎重其事,就像是他們的父親、老師或長官一樣全心全意的關切,以致隨時隨地都有人在場提醒他們要負責盡職,要是有所疏失或忽略就會受到懲處。除此以外,通常會指派城市裏一位優秀和正直的人士,負起監督和管教之責;他再將他們分為幾個小隊,選拔一些能夠自製而且行為勇敢的人員擔任隊長,稱為艾倫斯(Irens)【54】,年齡都是20歲比那些男孩要大兩歲;男孩中最年長者稱為米爾—艾倫斯(Mell-Irens)【55】,意思是他們不久就要成年。

年輕的艾倫斯在作戰的時候是他們的隊長,家庭生活就是大家的指導員,指派成員做各種家務工作;像是年齡較大的人去找尋木柴,身體較弱能力不足的人去采摘蔬菜和草藥;這些東西除了偷竊就無法獲得,他們隻有爬進菜園,或者用各種狡詐的手法溜進餐廳,要是當場失手被抓,就會因運氣不佳和技術笨拙,受到無情的鞭打;他們要盡可能偷所有的食物,時時留心周遭的狀況掌握機會,趁著人們睡覺或不注意的時候趕緊下手。他們一旦被捉到不僅鞭笞而且挨餓,日常的配給量已經減少,到達不足以果腹的程度,整個著眼和用意是要他們能夠自謀生活,迫得運用所有的力量和本領【56】。

雖然他們的飲食極差的主要作用在此,另外要考量的因素是使他們獲得較高的身材,因為人的精氣向上騰升,兒童的身體柔順就隨之長高,過量的飲食會使精氣受到壓迫和抑製,軀幹橫向發展變得粗胖鈍重;這種方式更有助於塑造優美的形狀,細長而又精瘦的更合乎自然的養生之道,量多而質佳的食物會使人過重,無法獲得修長和勻稱的體型。像是婦女在懷孕期間常吃瀉藥,生下的嬰兒比較瘦小然而模樣長得漂亮,獲得的體質更為柔軟在成長期間更容易改良。至於我的看法是否合理,要留給別人去判斷。

18

現在讓我們回到主題。拉棲戴蒙的兒童非常認真的偷竊,有位年輕人摸走人家一隻小狐狸,藏在自己的懷裏用衣服兜住,忍痛讓它用牙齒和利爪將腸子扯出來,寧願當場死掉也不肯叫人識破他的企圖。就是到了今天,拉棲戴蒙人表現的行為可以證明這個故事所言不虛。我在稱為奧昔亞(Orthia)的狄安娜(Diana)神廟,親眼看到幾位青年在祭壇前麵忍受鞭笞至死。

隊長或指導員在用過晚餐以後,總要留下來與他們相處一陣子,他會叫這位成員唱首歌,或是向另一位問些需要深思熟慮才能答複的問題:諸如誰是城市最優秀的人?他對某人的某種行為有什麼意見?使得他們及早能對人和事做出正確的判斷,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同胞所具備的能力和出現的缺失,當一個人被問到“誰是循規蹈矩的市民而誰又聲名狼藉”的時候,要是他無法立即回答,就被視為性格遲鈍和心智不專,對於美德和榮譽的體認有不足之處;除此以外,他們要對發表的意見提出充分的理由,盡量做到言簡意賅;在這方麵要是發現缺失或是答複問題不能言之有物,指導員就會咬他們的大拇指作為懲處。老年人和官員有時也會到場考察隊長的做法,看看責罰是否公正適切,即使他的處置有所偏差,不會當著孩子的麵前給予申斥;要是他的做法失之過寬或過嚴,就會讓這些孩子離開,然後才加以責備或給予糾正。

身為愛慕者也要分享年輕孩童的榮譽或羞辱,有一個流傳的故事,提到有位知名之士被官員罰款,因為受他愛慕的人在作戰的時候,竟然像女人一樣喊叫起來。同性之愛受到讚許,連那些貞潔的貴婦人也在少女當中尋找對象;然而彼此之間不會產生摩擦,如果有好幾位男子將愛慕之情放在一個人身上,反倒成為親密友誼的開始,大家會集中力量給予支持,使得愛慕的目標出人頭地大有作為【57】。

19

他們在談吐方麵所受教導,要求態度自然不必做作,運用優雅的幽默語氣,簡潔明確而且要言不煩。我們在前麵提到萊庫古,曾經下令對大量鐵幣定出額度很低的幣值【58】;另一方麵又要求談話無須嘵嘵不休,務必以寥寥數語表達豐富和深遠的意念。斯巴達的兒童習慣於長期保持沉默,回答問題不僅恰到好處而且用詞精練,就像縱欲過度之人很難多生子女一樣,談話信口開河也不易讓人聽到明智的道理。

有位雅典人取笑他們的劍太短,說舞台上麵表演雜耍的人,很容易將這種劍吞進肚子裏麵,阿基斯王說道:“我認為它的長度足夠致敵於死。”【59】就我個人的看法,他們的措辭就像使用的劍,雖短卻鋒利無比;較之任何國家的人更能掌握重點,吸引聽者的注意。

如果我們相信萊庫古流傳的軼事,必然知道他的談吐不僅簡潔而且言之有物。正如某次有個人極力勸他在拉棲戴蒙推行民主政體,他說道:“馬上開始!老兄,先從你自己家裏做起!”另外有個人質詢他,為何祭神祇準用微不足道的祭品,他的答複是“這樣我們就會一直有東西奉獻給神明”。

有人問起他采用哪種軍事操練或戰鬥動作的時候,他回答道:“除了要舉起雙手的動作【60】以外,其餘都可以。”在寫給同胞的信函中也有類似的答複,據稱是出自他的手筆;像是向他谘詢如何采取最佳手段抗拒敵人的侵略,他在信中的答複是“繼續保持貧窮的狀況,富裕的鄰居就不會產生垂涎之心”。再次請教他斯巴達是否需要建造城牆,他的說法是“城市的人牆比磚牆更為堅固”。至於這些信函是否為後人所杜撰,那就很難斷定。

20

有關斯巴達人不喜高談闊論,下麵一些雋言警語可以作為佐證。有個人向李昂尼達斯王【61】提起某件有益的事,隻是時間和地點並不得當;李昂尼達斯王說道:“先生,你的話在其他場合,更能發揮作用。”萊庫古的侄兒查瑞勞斯王向他請教,為何製訂的法律會那樣的少,萊庫古回答道:“言多必失,三緘其口的人隻需很少的法律。”有個名叫赫卡提烏斯(Hecataeus)的詭辯家,受邀到公共食堂用餐,直到食畢始終不置一辭,阿契德邁達斯(Archidamidas)為他緩頰說道:“善言者掌握說話的時機。”【62】

我在前麵提到那種言辭尖銳而又不失文雅的反唇相譏,可以舉出下麵的例證:有個纏擾不休的家夥用令人厭煩的方式不斷向笛瑪拉都斯(Demaratus)【63】問道:“拉棲戴蒙最好的人是誰?”最後笛瑪拉都斯說道:“閣下,就是那個最不像你的人。”某個場合阿基斯【64】王也在座,有人對伊利斯人(Eleans)【65】大加讚譽,說他們把奧林匹克競賽辦得公正無私而且有聲有色,阿基斯說道:“如果他們每5年【66】能有一天做事公正,確實能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有一位外國人向狄奧龐帕斯(Theopompus)王【67】大談他對拉棲戴蒙人極其好感,並且說連他的鄉親都稱他為Philolacon(意為“愛拉棲戴蒙的人”),狄奧龐帕斯的回答是如果他們把他稱為Philopolites(意為“愛自己國家的人”),那還要光榮得多。

雅典有位演說家批評拉棲戴蒙人沒有學問,鮑薩尼阿斯(Pausanias)的兒子普利斯托納克斯(Plistoanax)【68】向他說道:“先生,你說的不錯,在所有希臘人之中,隻有我們沒有學到你們的惡習。”有個人向阿契德邁達斯問斯巴達的人口有多少,這位拉棲戴蒙人回答道:“先生,足夠打發那些壞心眼的家夥。”

我們也能從喜歡開玩笑看出他們的性格,詼諧的言辭並非脫口而出,機智的談吐具備可以深思的內涵,譬如有個人受到邀請去參觀表演,說是能把夜鶯的聲音模仿得幾可亂真,他回答道:“先生,我聽過夜鶯有如天籟的鳴聲。”另外有個人讀到一座墓碑上的銘文:

暴政如虎必將剪除兮,

吾人戰死於野終不悔。

就說道:“這些人活該戰死,暴政何必費力剪除,等到油幹就會燈滅。”有位少年得到幾隻鬥雞,送的人告訴他這些雞會搏鬥到底,不死不休;少年卻說他關心之處,是這些鬥雞能殺死對手活下來,不是自己力戰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