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參閱本章第9節所述之情節。
【133】這個位置鄰接羅馬廣場,是召開市民大會的地點;所謂Mundus這個城市的占卜中心該是在帕拉廷山。
【134】 Mundus是用人工挖掘的一個坑,成為人類靈魂進入冥府的通道。羅馬人認為這個坑與西瑞斯女神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稱為孟達斯·西瑞斯;每年除了8月24日、10月5日和11月8日外,其他時間都用一塊大石頭將坑蓋起來;而這幾天是祭祀亡魂之日,主凶,諸事不利。奧維德認為要丟的泥土來自鄰邦,表示羅馬很快會降服這些國家。
【135】波米裏姆即羅馬城的界域,有傳統的宗教、司法和行政等重要意義,羅馬人建立城鎮先要舉行宗教儀式,使得城域成為保護神的轄區,後來隨著羅馬的興起,城界也跟著擴大,域界的法定權力也向外延伸。
【136】佩勒斯(Pales)是保護山羊和綿羊的羅馬神祇,也有人認為她是女神,每年的4月21日和7月7日要舉行祭祀稱為帕黎利亞節。奧維德的《歲時記》提到,牧羊人在夜間舉行盛大的祭典,大家圍著篝火通宵達旦跳舞。
【137】瓦羅(Varro,Marcus Terentius,116B.C.—27B.C.)是羅馬共和國末期極為著名的學者和作家,著述豐富而且包羅萬象,撰寫《羅馬古代史》共41卷,僅極少殘本傳世。
【138】原文有謬誤之處,“日落”後三個時辰看不到日蝕,應該是“日出”才對;不像是月蝕,因為發生的時間是23日。
【139】曆史學家和年代學家對羅馬建城的時間有不同的意見,瓦羅認為是奧林匹克6會期第3年,即752B.C.;費邊·皮克多是羅馬最古老的作家,博學的厄舍爾也依循他的說法,把時間定在奧林匹克7會期第4年,即創世紀3356年或748B.C.,哈利卡納蘇斯的狄奧尼修斯、索利努斯和優西庇烏斯,認為是奧林匹克7會期第1年,現代曆史學家公認的時間是奧林匹克6會期第4年,即753B.C.。
【140】最早的羅馬軍團人數為3000名步卒,因為是由三個部族各提供1000人組成,也有人認為羅馬有30個支族,每個支族編成一個百人隊,同時軍團的拉丁名為legio語源來自“征召”之意。
【141】伊凡德是阿卡底亞地方的神祇,與牧神的崇拜有密切的關係,根據希臘神話,他是神的使者赫耳墨斯(Hermes)和提密斯(Themis)所生的兒子。
【142】庇主和部從之間有長遠而嚴謹的權利義務關係,羅馬十二表法第8表第21條:“如果一個庇主有欺騙其部從的行為,庇主將喪失一切財產及法律保護。”
【143】坎蘇斯是羅馬的倉神,執掌穀類的保管和秋季的收成,在馬克西穆斯賽車場築有地下穀倉和祭壇,每年的8月21日和12月15日舉行坎索利亞祭典。
【144】羅馬支族的來源出自被搶的婦女,這種說法比較牽強。最早的羅馬人是由三個部族組成,每個部族再分為10個支族,共有30個支族,這是一切政治和軍事組織的基礎,人民分別在各自的支族投票選舉。
【145】瓦勒裏烏斯·安蒂阿斯是羅馬曆史學家,羅馬建城686年即68B.C.任法務官,撰寫羅馬早期的曆史,從建城起到蘇拉(Sulla)當政止,李維(Livy)的《羅馬史》曾大量引用,沒有作品傳世。
【146】朱巴二世是毛利塔尼亞(Mauretania)國王,幼年時被愷撒從阿非利加帶到羅馬接受教育,後娶安東尼之女為妻,雖然身為國君,學識淵博而且見聞極廣,用希臘文寫作羅馬和中東各國的曆史,經常為當代人士引用。
【147】普裏瑪這個名字來自拉丁文primogenitus即“頭胎生的子女”,也是擁有長嗣繼承權的繼承人。
【148】 Aollius這個字就希臘的語意學而言與“群眾”有關。
【149】齊諾多都斯325B.C.出生於以弗所,是當時知名的學者,後來成為皇家教師和亞曆山大裏亞圖書館的負責人,對詩學理論和荷馬的著述有深入的研究。
【150】羅馬人認為塔拉休斯是執掌婚姻的神祇,新娘進入男方的家門之際,要大聲叫喊這位神祇的名字以避邪。
【151】許門之歌是新娘進門及新婚之夜,由童男童女在新房外麵所唱的合巹歌曲。
【152】慶祝農作物豐收的祭典,名字來自Consus,參閱本章第14節。
【153】科爾涅裏烏斯·科蘇斯在馬上比武中殺死維愛(Veii)國王托隆紐斯,這件事發生在羅馬建城318年即436B.C.。
【154】馬塞拉斯(Marcellus,Marcus Claudius)是羅馬的名將,曾經五次出任執政官,領軍在山南高盧擊敗高盧人的入侵,親手殺死蠻族的國君,時為222B.C.;第二次布匿戰爭與漢尼拔對抗,占領西西裏的敘拉古以後,208B.C.被迦太基的伏兵所殺。
【155】即普布利科拉(Poplicola),本名是巴布流斯·瓦勒裏烏斯(Publius Valerius),擊敗托斯坎人(Tuscans),獲得舉行凱旋式的榮譽,他是第一位執政官,可以乘坐四匹白馬拖曳的戰車。
【156】安廷納、非迪尼和克路斯托米瑞姆是羅馬北方的城鎮,距離分別是10、15和20公裏。
【157】這位人士應該是馬其頓國王安蒂哥努斯二世(320B.C.—239B.C.,277B.C.—239B.C.在位),德米特流斯一世的兒子和安蒂哥努斯一世的孫兒,登基後擊敗兩萬名高盧人的入侵,國勢日益強大,成為希臘的霸主,他是一位哲學家,愛好文藝和曆史。
【158】伽爾巴(Galba,Servius Sulpicius)於5B.C.出生於羅馬貴族世家,服務軍旅有卓越的成就,後來出任西班牙總督,68A.D.被禁衛軍擁立為帝,次年在羅馬的市民廣場被刺身亡。
【159】賽米盧斯是雅典的悲劇詩人,曾參加284B.C.的戲劇競賽獲得優勝,他的作品以挽詩最為著名。
【160】古代的羅馬人經常用塔皮安懸岩處死犯人,十二表法第8表第23條:“任何人犯有偽證罪,將從塔皮安懸岩上扔下。”
【161】朱庇特·斯塔多的像經常出現在錢幣上麵,拿著一根木杖,表示“支持”之意;所以又稱為執杖者朱庇特。
【162】雷基亞照傳統說法是祭司長的住所,坐落在羅馬廣場的東邊,位於薩克拉大道和灶神廟之間。
【163】異教信仰的末期,除了由祭司主持的國家祭典外,家祭始終有其自主性和重要性,灶神的祭拜就是家祭的延伸和擴大,在羅馬1200年的曆史中維持獨特的地位。六個灶神女祭司附屬最高祭師團,她們讓聖潔的城市之火保持燃燒,用來護衛羅馬人的命運,這個聖火絕不能熄滅;她們的宗教力量來自她們的童貞,失去貞節就會活埋在地下墓穴,與她發生性關係的男子處以死刑。
【164】是指庫裏斯這個薩賓人的市鎮。
【165】公共會場是靠近元老院一個很大的廣場,也是這個城市的中心位置,羅馬市民在選舉時,集合在該處投票。
【166】羅慕洛原來在羅馬人當中選出100名最優秀的人員擔任議員,由他們組成元老院。
【167】這是元老議員正式的服裝,然而貴族的青年在16歲以下者,可以穿著這種袍服,表示他們肩負國家的希望;也用這個字來稱呼6歲以下貴族出身的幼童。
【168】摩尼塔神廟用來祭祀天後朱諾,位於卡庇多山,建造於344B.C.,每年的1月1日和10月10日舉行盛大的慶典。
【169】羅馬人一個完整的年度,最早隻有10個月而不是12個月,可以從最後一個月份的名字看出來,December是“第十”的意思,所以努馬不僅增添還改變月份的次序,可以參閱本書第二篇《努馬·龐皮留斯》第18和19節。
【170】阿爾戈斯圓盾的直徑從31.5吋(0.8公尺)到39吋(1公尺)不等,用木材做架子,盾麵是牛皮或青銅,邊緣用銅片包住;後來改用長盾,寬約30吋(0.75公尺)長約48吋(1.2公尺),盾麵成弧形,用木材做架子,盾麵是帆布或牛皮,再用銅片加強。
【171】卡爾門塔利亞節是祭祀卡爾門塔的慶典,每年1月11日和15日舉行。
【172】盧帕卡利亞節也稱逐狼節,是向保護牧人和羊群的盧帕庫斯(Lupercus)獻祭,盧帕庫斯是意大利本土的牧神,每年2月15日舉行盛大慶典,包括集體淨化和增加生育的儀式。
【173】希臘人為了祭祀宙斯神,在黎西烏斯山(Mount Lycaeus)舉行黎西亞慶典,包括獻祭在內有各種儀式,時間是Metageitnion月第25天(8月25日)。
【174】盧帕西這個祭司團體又稱逐狼兄弟會,主要的職責是舉辦盧帕卡利亞節;由兩種不同的祭司組成,稱為奎蒂利祭司(Luperci Qunctiales或Quintilii)以及費比祭司(Luperci Fabiani或Fabii),很可能在最早成立的時候,分別代表羅慕洛和列慕斯。
【175】安東尼特別趁著這個節日向愷撒獻上一頂王冠,本書第二十一篇《安東尼》第12節提到此事,遭到愷撒的拒絕。
【176】蓋猶斯·阿西流斯是公元前2世紀羅馬元老院議員,用希臘文寫作古代和他那個時代的羅馬曆史,對於羅馬人與迦太基人的戰爭,有精辟而獨到的看法。
【177】 periscylacismus這個字的意思為“用小狗作為犧牲殺死後拋棄”。
【178】勞倫屯瀕臨第勒尼亞海岸,位於歐斯夏(Ostia)港的南邊,康莫達斯(Commodus)曾在這裏建造莊園。
【179】卡麥裏姆位於羅馬前往翁布裏亞的半途,這個地方在珀魯西亞(Perusia)和亞得裏亞海(Adriatic Sea)之間,古代的居民稱為卡麥特人(Camertes),誤以為是伊特拉斯坎人的自治城市。
【180】伏爾坎是羅馬神話的火神,也是執掌工藝和鍛冶之神,相當於希臘神話的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宙斯和天後赫拉的兒子。
【181】亞裏斯托米尼斯是希臘著名的英雄人物,奧林匹克32會期第3年即650B.C.在第二次梅西尼戰爭中擊敗斯巴達人,後來因阿卡底亞人倒戈而失利,被放逐到羅得島。
【182】撒爾迪斯位於小亞細亞的內陸地區,這個地方的居民向外的遷徙和殖民非常不方便。
【183】扈從校尉擔任執政官或有軍事指揮權將領的護衛,攜帶權標和斧頭,象征有打殺的權力。扈從人數為12員,因為古代的伊特拉斯坎地區有12個城市,每城派遣一名執法員為執政官服務。
【184】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Scipio Africanus Maior,Publius Cornelius,236B.C.—183B.C.),是羅馬贏得第二次布匿戰爭的主將,他將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勢力清除以後,迫得漢尼拔隻有退回阿非利加,202B.C.在查瑪(Zama)會戰贏得勝利埋下迦太基人滅亡的種子,曾經兩度出任執政官,等到他在亞洲的戰爭失利以後,返回羅馬退出政壇。現在提到這位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小西庇阿),原來是保盧斯·伊米拉斯的兒子,後來被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收養,因為他一直反對格拉古兄弟的主張,他的妻子森普羅妮婭是這兩位被害者的姐姐,所以大家認為是她下的毒。按照瓦勒裏烏斯·馬克西穆斯的說法,他的死因沒有經過司法單位的調查,維克多告訴我們,說是發現屍體的時候,臉孔用亞麻布覆蓋,全身都已經發黑。
【185】羅馬還沒有建立之前,薩賓人就在昆林納爾山祭拜奎林努斯,這個神祇也是戰神,與朱庇特和瑪爾斯並稱為卡庇多三聯神,各有專設的祭司負責祭祀;後來就將羅慕洛封為奎林努斯,祭典是在每年的2月17日。
【186】亞裏斯提阿斯是公元前7世紀出生於普羅柯尼蘇斯(Proconnesus)的詩人,擅長六音步詩體的敘事詩,曾經遊曆黑海寫出3卷《阿裏瑪斯配亞》(Arimaspeia),是描述這個地區最早的作品。
【187】克利奧密德是來自阿斯提披利亞島的選手,第7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拳擊比賽中殺死對手,裁判判定技術犯規取消獲得優勝的榮譽。
【188】赫拉克利特是500B.C.左右望重一時的哲學家,出身於以弗所的皇室,公開宣布將王座讓給他的兄弟,留下的著作都是斷簡殘篇。
【189】這座山又稱為昆林納爾,在羅馬七山中位置最北。
【190】羅馬市民的姓名通常由三個字構成,分別是praenomen(名)、nomen(族姓)、cognomen(家姓)。其常用的“名”隻有二十幾個,所以同名之人極多,尤其以馬可斯、盧契烏斯和該猶斯更為普遍;家姓通常來自個人的別名或綽號。
【191】卡米拉斯(Camillus,Marcus Furius)是公元前4-5世紀羅馬的將領和政治家,他的事跡多已成為傳奇,像是在396B.C.攻占維愛以及後來遭到放逐,等到羅馬被洗劫以後,他在390B.C.奉召領軍將高盧人和弗爾西人趕走,在一生中曾經五度出任笛克推多。
【192】這段敘述卡米拉斯時代所發生的故事,相距的時間有35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