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創基開國者(2)(1 / 3)

30

忒修斯和派瑞索斯(Pirithous)之間令人欽佩不已的友情,應該從頭說起:自從忒修斯力大無窮和英勇無敵的名聲傳遍希臘以後,派瑞索斯想跟他一比高下證明自己也有這種能力,於是捕捉屬於忒修斯所有的一群牛,將它們驅離馬拉鬆。忒修斯聽到消息全身披掛在後追趕,派瑞索斯並不逃走反而轉過身來迎上前去。兩個人在照麵以後,都為對方優雅的風度和英俊的麵容心儀不已,產生惺惺相惜的心理,把打鬥的念頭丟到九霄雲外,派瑞索斯首先向忒修斯伸出手,對於這件搶案完全聽從他的裁示,願意接受他所給予的任何懲罰。忒修斯不僅原諒所有的過節,還把他當成朋友和兄弟一樣的擁抱,他們為雙方的友誼立下忠誠的誓約。

派瑞索斯娶戴達美婭(Deidamia)為妻,特別邀請忒修斯參加婚禮,安排熱烈的接待並且遊曆這片國土,介紹他與拉庇第人相識。這時他邀請馬人前來赴宴,酒酣耳熱之際這群蠻夫表現無禮和粗野的態度,對於婦女有強暴的行為,拉庇第人立刻加以報複,很多馬人當場被殺;後來在戰場上將馬人擊敗,整個種族被趕出這個地區,忒修斯始終站在派瑞索斯和拉庇第人這邊奮勇作戰。希羅多魯斯對整個事件有不同的敘述:拉庇第人的戰爭已經開始,忒修斯還沒有前來給予援手。他正在旅途中第一次見到赫拉克勒斯,發現他被逼離開特拉契斯(Trachis),就把它當做自己的事情來處理,因為赫拉克勒斯在長期的漂泊和辛勞之後,選擇特拉契斯作為休息的地方。這次交談雙方都能推心置腹,相互之間表現尊重、善意和欽佩。類似的說法如同其他的記載較為可信,他們還是像過去那樣經常寒暄,忒修斯的意思是赫拉克勒斯在伊琉西斯開始革麵洗心,由於他以往的生活過於率性而行,現在從事任何工作都要先求得心靈的純淨。

31

根據赫拉尼庫斯的敘述,忒修斯劫持海倫的時候已經有50歲,海倫還是一個少女未到結婚的年齡。有些作者為了替他脫罪,免於受到世人的指控,說他並沒將海倫拐走,真正的強暴犯是伊達斯(Idas)和林西烏斯(Lynceus)。他們把她帶來交給忒修斯看管,因而他拒絕卡斯特(Castor)和波拉克斯(Pollux)【86】的要求不願交還海倫。事實的確如此,他們說海倫的父親廷達魯斯(Tyndarus),害怕希波庫恩(Hippocoon)之子伊納羅弗魯斯(Enarophorus)別有企圖,特別考量到海倫還是一個孩童的時候,曾經被伊納羅弗魯斯用武力劫走,所以現在將她交給忒修斯來照顧。

這些傳聞之中最可能的記載,能夠提出確鑿的證據,就是忒修斯和派瑞索斯同在斯巴達,看到這位年輕的女孩在奧昔夏(Orthia)的狄安娜(Diana)【87】神廟舞蹈,將她劫持帶著逃走,當地人士全副武裝在後追捕,還沒到特基亞(Tegea)【88】就無功而返。忒修斯和派瑞索斯脫離險境,盡快通過伯羅奔尼撒半島,他們之間達成協議,同意運氣好的人獲得海倫成為妻子,然而有義務要幫助失意的朋友得到一位佳人。忒修斯抽中簽就將海倫送到阿菲德尼(Aphidnae)【89】,因為她還沒有到達適合結婚的年齡,就將她安排在名叫阿菲德努斯(Aphidnus)的盟友家中,特別請求他的母親伊什拉前去照料,這些事情都在暗中進行,所以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

忒修斯等到一切處理完畢,就去幫助他的朋友派瑞索斯完成心願,他們結伴前往伊庇魯斯(Epirus)【90】,為的是要將摩洛西亞(Molossia)【91】國王的女兒搶走。國王的名字是艾多紐斯(Aidoeus)或普祿托(Pluto)【92】,他的妻子是普羅塞賓娜(Proserpina),女兒是科拉(Cora),還有一隻名叫色貝魯斯(Cerberus)的大狗,規定求婚者要與這條猛犬打鬥,他會將女兒許配給製伏色貝魯斯的人。等到他得到信息,知道派瑞索斯和同伴的企圖,不是來向他的女兒求愛,而是要用武力將她搶走,於是國王將兩個人都抓起來,放出猛犬將派瑞索斯咬死,忒修斯關進監牢始終不放。

32

麥內修斯是佩提烏斯(Peteus)的兒子、奧尼烏斯(Orneus)的孫子和伊裏克蘇斯的曾孫,說起那些討好人民獲得聲望以及忘恩負義的行為,在曆史上留下記錄的人他算是第一位。大約就在這個時候,他對城市裏麵最顯赫的人士,煽動他們發出不滿的怒火;要知道這些人長久以來在暗中怨恨忒修斯,認為是他並吞原來那些小小的王國和領地,將他們禁閉在一個城市裏麵,當做臣民和奴隸來看待。麥內修斯使得出身微賤的民眾陷入騷亂之中,告訴大家僅是被自由的美夢所迷惑,實際上他們受到剝奪就是失去適宜的家園和宗教的習慣,過去自己那些國王是多麼的仁慈和親切,現在全部被迫放棄,讓新來者和陌生人高居在上發號施令。這時他忙著用各種言辭刺激市民的心理,認為卡斯特和波拉克斯帶來對付雅典的戰爭,正好提供機會擴大全麵的叛亂行動,有些人說這次的進犯全部都是他在背後搗鬼。

等到卡斯特和波拉克斯的隊伍最初抵達的時候,沒有表現敵對的行動,很和平的提出歸還他們的姊妹海倫的要求;雅典人的回答是她不在城裏也不知道安置在什麼地方。他們準備攻擊城市,阿卡第穆斯(Academus)運用各種手段總算找出下落,將海倫很秘密的藏在阿菲德尼的信息通知對方。因為這個緣故,阿卡第穆斯一生之中都獲得卡斯特和波拉克斯的尊敬,後來拉棲戴蒙人經常入侵阿提卡,整片國土都受到蹂躪和破壞,學園(Academy)【93】因與阿卡第穆斯同名得以豁免於難。

根據狄西阿克斯的記載,卡斯特和波拉克斯的軍隊裏麵有兩位阿卡底亞人,分別是愛契迪穆斯(Echedemus)和馬拉蘇斯(Marathus),現在稱為阿卡底米亞(Academia)的地方,原來的名字是出於前麵那位人士叫做愛契迪米亞(Echedemia);馬拉鬆這個村莊的得名來自後麵那位,而且馬拉蘇斯為了應驗神讖的指示,在會戰開始之前自願成為祭神的犧牲。

兩兄弟率領的軍隊很快抵達阿菲德尼,在一場決定性的會戰中打敗敵人,一擊之下奪取城鎮。他們的說法是錫昔隆之子阿利庫斯(Alycus)在作戰中陣亡,還有戴奧斯庫瑞(Dioscuri,卡斯特和波拉克斯這對孿生子的通稱)這一派的人員戰死,他們埋葬的位置在麥加拉境內,那個地方從此就稱為阿利庫斯。赫裏阿斯的記載說是忒修斯親手把他殺死,證據是引用自己所寫的詩句,裏麵提到阿利庫斯名字:

阿利庫斯喪生在阿菲德尼的平原,

為著海倫被忒修斯所誅死而無怨。

當城市和母親都被敵人奪走的時候,要說忒修斯自己在場,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

33

卡斯特和波拉克斯在阿菲德尼的勝利,使得雅典整座城市陷入驚惶之中,麥內修斯說服人民打開城門,用最友好的態度來迎接他們。他告訴市民這對孿生子僅僅對忒修斯懷著敵意,因為是忒修斯先傷害他們;除此以外,他們對其他所有人士都是救星和恩主。他們的行為使人相信所做的承諾,雖然已經成為這個地方無可置疑的主人,提出的要求還是跟當初一樣,他們談起這個城市的口氣就像赫拉克勒斯,能夠接受類似的榮譽。他們的願望很容易達成,對待阿菲德努斯的態度如同赫拉克勒斯之於皮留斯(Pylius)。

他們獲得像神明一樣的尊敬,加上Anaces的稱號,來自“停戰”之意,或者說他們有“照顧”之情,說是這麼一支大軍進入城內,還是匕鬯不驚沒有傷害到任何一個人。從anakos ekhein這個詞句的運用,知道他們對每件事都有周詳的考量而且非常謹慎,還有主要的理由就是他們擁有國王的身份,或許可以稱之為anactes。還有人說是自從代表他們的星辰在天空出現,就得到這個稱號,在阿提卡的方言裏麵這個名詞與某些字句的意義很接近,都是表示“在上”之意。

34

有人說忒修斯的母親伊什拉成為俘虜被帶到拉棲戴蒙,後來又與海倫前往特洛伊,從荷馬的詩句【94】可以證明她一直在服侍著海倫:

伊什拉身為彼修斯之乖女,

成為有雙鳳眼的克利美妮【95】。

其他人加以否認,說是荷馬的作品裏麵沒有這句詩,大家認為這些就像慕尼克斯(Munychus)的神話;流傳的故事說他是笛摩奉和勞迪西(Laodice)的兒子,暗中生下來以後,伊什拉在特洛伊將他撫養長大。伊斯特(Ister)【96】在《阿提卡史》第13卷,記載伊什拉的事跡,與其他人的說法大相徑庭:帖撒利靠近史帕契烏斯(Sperchius)河的附近,阿喀琉斯(Achilles)【97】和佩特羅克盧斯(Patroclus)【98】擊敗帕裏斯(Paris)【99】,赫克托耳(Hector)【100】攻占和奪取特裏真人的城市,伊什拉成為他們的俘虜。說來這些情節似乎都是毫無根據的傳聞。

35

赫拉克勒斯後來經過摩洛西亞的時候,途中接受艾多紐斯王的款待,閑談中偶爾提到忒修斯和派瑞索斯,在他們的國家到處遊曆的狀況,各種圖謀不軌的情形,以及被捕以後的遭遇。赫拉克勒斯聽到一位羞辱的死亡和另一位淒慘的下場,感到非常的悲傷。對於派瑞索斯他認為抱怨已經毫無裨益,乞求他們看他的麵子釋放忒修斯,獲得國王的善意回應。忒修斯恢複自由之身回到雅典,他的朋友沒有全部被扣押,於是將城市為他保留的聖地全部奉獻給赫拉克勒斯,把名字從忒西亞(Thesea)改為赫拉克利(Heraclea),根據斐洛考魯斯的記載,僅僅四個地點沒有變動。

忒修斯希望立即恢複原來的地位,成為共和國第一號人物,像從前一樣管理這個城邦;他很快發現自己涉入黨派的傾軋之中,給他帶來無窮的煩惱。那些長久以來憎恨他的人,現在還要加上蔑視的態度,人民的觀念和想法都已腐敗不堪,不像過去那樣用沉默的態度服從他的命令,抱著妄念期望能夠獲得各種職位。忒修斯很想運用武力給他們一個下馬威,但是敵不過政客和黨派的龐大聲勢。最後他感到失望,認為在雅典的事務無法獲得任何成就,將自己的子女私下送到優卑亞,托付卡爾科敦之子埃勒菲諾(Elephenor)給予照應,然後在一個名叫加傑都斯(Gargettus)的村莊,對於雅典人民提出義正辭嚴的譴責,因此這個地點仍舊保有Araterion的稱呼,意為“詛咒之地”。

忒修斯上船航行到西羅斯(Scyros)【101】,那裏有他父親留給他的土地,認為會從島民那裏獲得友誼。這時西羅斯的國王是黎科米德(Lycomedes),忒修斯親自前往拜訪,希望擁有土地成為個人私有的產業,能夠安頓下來在此定居;雖然也有人說他乞求給予協助用來對抗雅典人。黎科米德對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非常忌妒他所獲得的光榮,同時也想讓麥內修斯感到滿意,於是領著他來到島上最高的懸岩,借口是要把他所要的土地指給他看,然後將他從岩頂推下因而被害。有人說他有晚餐後散步的習慣,不小心腳下打滑從山頂摔下送了性命。這個時候沒有人注意這件事,大家對他的死亡毫無關懷之情,隻有麥內修斯在政局平靜的狀況下擁有雅典王國。忒修斯的幾位兒子在平民的環境中撫養成人,追隨埃勒菲諾參加特洛伊戰爭,等到麥內修斯在這次遠征中去世以後,他們回到雅典恢複原來的民主政體。

後續的時代出現一些意外的情況,使得雅典人將忒修斯尊為半人半神的英雄。希臘人與米底人(Medes)【102】在馬拉鬆會戰的激烈搏鬥中,很多士兵認為親眼看到忒修斯的幽靈,全身披掛帶頭率領他們向著蠻族衝鋒。

36

米底亞戰爭結束以後,斐多(Phaedo)成為雅典的執政【103】,聽從德爾斐神讖的指示,要求雅典人找回忒修斯的骨骸,安葬在適當的地點為城市帶來神聖的光輝。居住在島上的野蠻民族帶著敵視和粗野的習性,不僅找回遺體非常困難,就是想查明出事的位置都很不容易。

雖然如此,等到客蒙(Cimon)占領這個島嶼(他的傳記會敘述此事【104】)以後,產生強烈的企圖心要找出埋葬忒修斯的地點,有次他很偶然看到老鷹用喙在啄一塊高地,並且伸出鳥爪亂抓地麵,突然他心中一動知道這是神明的啟示,就在那裏挖掘要找出忒修斯的遺骨。後來他們出土一具棺木,裝的屍首大小尺寸有如常人,陪葬品是青銅矛頭和一把佩劍,他把所有的遺物全部裝上戰船帶回雅典。全城人士興高采烈用盛大的隊伍和豐富的祭品,出城來迎接遺骸,就像忒修斯活著返回雅典那樣的隆重和熱鬧。重新下葬的地點選在城市的中央,靠近現在的大體育館,他的墓地成為奴隸得到保護的聖所和庇難處,任何人處於走投無路的狀況之下,逃到那裏可以免於當權者的迫害,這是為了紀念忒修斯,他活著的時候是不幸者的救星和保護人,對於奔逃到他那裏的避難者從來沒有吝於援手。

Pyanopsion月第8天(10月8日)是他帶著雅典青年從克裏特回來的日子,為了推崇和紀念他的善行,每年這一天要舉行主要的宗教活動和莊嚴的祭祀儀式。除此以外每個月第8天要為他獻祭,同樣因為他從特裏真返回雅典的認祖歸宗,是在Hekatombieon月第8天(7月8日);根據地理學家狄奧多羅斯(Diodorus)【105】的記載,認為這個數字對他最有利,因為他獲得海神之子的榮名,民眾向海神獻祭是在每月第8天。“8”這個數字是第一個偶數的立方,也是第一個平方數的倍數,成為這位神明的權力所以能夠穩定和不朽的象征,從而獲得Asphalius和Gaeiochus的稱號,也就是塵世的“創造者”和“支持者”。

◎第二章 羅慕洛 Romulus

771B.C.—717B.C.,羅馬建立者和首任國王,接納薩賓人,平定四周的城邦。

1

羅馬這個城市的名字獲得偉大的尊榮,極其著名使每個人都能琅琅上口,至於它的來源和取名的理由,學者都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抱持的論點,說是佩拉斯基亞人(Pelasgians)【106】在人類居住的世界到處漂泊,曾經征服很多民族,定居此地以後,遂行戰爭擁有強大的實力,就將城市命名為羅馬。

另外有人提到特洛伊的慘劇,少數人在城破逃走時正好找到一些船隻,來到海上被風帶到托斯坎尼(Tuscany)海岸,就在台伯(Tiber)河口拋錨停泊,他們的婦女對於海上生活感到膽寒而且已經勞累不堪,其中有一位名叫羅瑪(Roma),不僅出身高貴而且極有見識,提出建議將船燒掉【107】。男人聽到大為憤怒,後來基於需要就在靠近帕拉提姆(Palatium)的地方安頓下來,在很短期間內一切事情都很順利,獲得的成果要比料想更令人滿意,他們發現這片國土的物產相當豐富,人民非常友善,他們不僅將其他的榮譽賜予貴婦人羅瑪,還要用她的名字來稱呼這個城市,因為她給大家帶來建立安身立命之地的機會。他們說這件事發生以後,羅馬保留一個古老的傳統,婦女用親吻向她們的親戚和丈夫致意,就是因為船隻燒毀以後,她們用親熱的舉動來安慰丈夫,平息他們的怒氣。

2

有些人一再提起,把名字用來稱呼這個城市的羅瑪,是伊塔盧斯(Italus)【108】和琉卡裏亞(Leucaria)的女兒,另外也有記載說赫拉克勒斯之子特拉弗斯(Telaphus)是她的父親;傳統的說法是她嫁給埃涅阿斯(Aeneas)【109】為妻,也有人認為伊涅阿斯之子阿斯卡紐斯(Ascanius)才是她的丈夫。有些人告訴我們,俄底修斯(Ulysses)和色西(Circe)【110】的兒子羅馬努斯(Romanus)創建羅馬城;還有些人認為是伊瑪昔昂(Emathion)之子羅穆斯(Romus),戴奧米德(Diomede)【111】將他從特洛伊派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