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創基開國者(1)(3 / 3)

忒修斯為父親舉行葬禮,在Pyanopsion月第7天(10月7日)向阿波羅履行他的誓言,這一天是這批年輕人與他從克裏特安全歸來進城的日子。他們說到在這個節慶的宴會中,煮食豆類食物的習俗也淵源於此;因為那些從克裏特逃走的年輕人,將所有留下的糧食全部集中起來,放在一個家常使用的大鍋中煮好,就用這個簡單的食物舉辦宴會,大家把它吃得幹幹淨淨。從此以後,他們在遊行的隊伍中帶著綁上毛線的橄欖樹枝(他們拿來作為向神明提出請求和祈禱之用),他們將它稱為艾裏遜尼(Eiresione),上麵還裝飾著各種水果,用來表示匱乏和貧瘠的日子已經過去,大家在遊行中唱出下述的頌歌:

艾裏遜尼帶給我們無花果和麵包,

成罐的蜂蜜和塗抹在身體的油膏,

酣睡在痛飲葡萄酒之中何其美好。

雖然有些人所持的意見,說是這種慶祝儀式是用來紀念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即赫拉克萊迪家族(Heraclidae)【61】,雅典人表示對他們的撫養之恩極為感激。大多數人的看法認為還是指赫拉克勒斯本人。

23

運送忒修斯和這些青年返家是一艘三十槳船,雅典人一直保存到費勒隆人德米特流斯(Demetrius)【62】的時代。他們將腐朽的古老船板拆下來,裝上嶄新而又堅固的材料,以致這艘船在哲學家中間,就事物自然成長的邏輯問題成為一種永恒的實例:一方麵是要保持船隻就是原來的形狀,另一方麵又極力證明已經大不相同。

雅典人在這天舉行的奧斯考弗裏亞祭典也稱為葡萄節,最早是由忒修斯製定。他並沒有將所有中簽的童女全部帶去,選出兩名自己很熟悉的青年,全都長著美麗的女性麵孔,另外又具備男子漢那種勇往無前的氣概。要他們經常的洗浴和避免陽光的烤灼,身體不斷塗各種油膏,加上化妝和衣物的修飾,保持整潔的頭發、光滑的皮膚和紅潤的麵容,舉止和行動都要改變,應該與從前完全不同。教導這兩個人要能冒充童女的聲音、姿勢和步伐,經過他檢查找不到破綻以後,就拿來充數與雅典的少女在一起,以便到達克裏特以後有所圖謀。

在他返回雅典的途中,就與這兩位男扮女裝的青年領導這支光榮的隊伍,他們還是穿著原來的服裝,手裏拿著葡萄枝,是為了對巴庫斯和亞裏德妮表示尊敬之意,它的著眼前麵已經交代;或許他們回來的時候趕上秋天,正好是葡萄收成的季節。

他們讓稱為Deipnopherae即“晚餐供應者”的婦女,參加這些典禮的儀式,協助處理獻祭的程序,就是為了紀念或仿效中簽的童男和童女的母親,她們跑回家將食物和麵包帶來交給子女;因為這些婦女為她們的兒子和女兒講了很多傳說和故事,對於他們即將遭遇的危險帶來安慰和鼓勵。這樣一來就成為傳統,要在這個節日說些古老的神話和傳說。有關這些詳盡的敘述我們應該感謝笛蒙的史書。後來他們選擇一個地點,為忒修斯蓋一座廟宇,從那些童男的家族獲得貢金,當成付給這座廟宇的稅收,作為維持開支和購置祭品之用。指定菲塔萊迪家族負責督導祭祀活動,對於他們過去友善接待忒修斯,用這種方式加以報答【63】。

24

忒修斯在他的父親伊吉斯過世以後,心中逐漸形成偉大而奇特的規劃,要將阿提卡全部居民集中在一個小鎮之內,使得大家團結起來成為單一城市的民族;現在他們的住處分散,很不容易集會討論攸關共同利益的事務。不僅如此,彼此之間經常產生不同的意見甚至於引起戰爭。他用安撫的方式從一個市鎮到一個市鎮,從一個部族到一個部族,不遺餘力進行說服的工作;有些人出於私利或是本身的條件不足,大都讚同這個立意良佳的建議,對於那些勢力較強的人士,他答應建立一個共和國,也就是人民控製的政府,不是君主專製而是民主政體。他繼續擔任的職責,僅是戰爭的指揮官和法律的保護者,其餘的事項基於平等的立場全部屬於大家所有,他用這種態度說服其中部分人員相信他的意見,其餘的人員畏懼他的權勢,已經成長到沛然莫之能禦的局麵,何況大家都明了他的勇氣和決心,他們的選擇是與其強迫順從還不如接受說服。

他接著解散各地方的政府組織、議事會堂和各級官吏,就在目前的上城這個位置興建公有的市政廳和大會堂,同時將整個城邦取名為雅典;規範一個共同的節慶和祭祀的活動,他稱之為Panathenaea也就是“泛雅典節”【64】;他還製定另外稱為梅提西亞(Metoecia)的獻祭儀式,也就是每年Hekatombaion月第16天(7月16日)舉行紀念活動的“遷居節”。然後他實踐諾言放棄君王的權力,繼續著手建立一個共和國,當然像這樣重大的工作,不可能不向神明請求給予指示;忒修斯就有關他的新政府和城市的命運,派人前去求取德爾斐的神讖,獲得的答複是:

彼修斯之女所生的兒子,

欲知城鎮的年限和福祉;

宙斯主神建立很多城邦,

保佑民眾毫不畏懼驚慌;

就像漂浮在水麵的膀胱,

任憑驚濤巨浪隨波流蕩。

他們說這個神讖列入《西比萊神諭集》,長久以來經常被雅典人引用是下麵的詩句:

波間尿脬,

永保無虞。

25

他更進一步策劃要擴大城市的疆域,邀請所有的外鄉人參加他的城邦,可以與土著分享平等的權利。忒修斯公開的宣言用一句很普通的話來表示:“各地的民眾,請到這裏來”,他用這種方式說明建立共和國是為了所有的民族。然而他不會讓城邦因為混雜的群眾進入國內帶來騷亂,變得秩序蕩然而且毫無等級之分;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將共和國的人民,區分為三個截然有別的階層,那就是貴族、農民和工匠。他賦予貴族階層的職責是照應宗教事務,經由選舉成為官吏,法律的宣導和執行,所有神聖事物的解釋和管理;如同他的構想,整個城市趨向於精確規劃的平等,貴族居有的優勢是地位,農民是利潤,工匠是數量。根據亞裏斯多德的說法,忒修斯是第一位真正傾心於民治政府的人,為此放棄君王的權力,可以從荷馬的著作中找到證據,在他的《點將錄》【65】中,把“人民”這個稱呼僅僅給予雅典人。

他鑄造的錢幣上麵打著牛的圖像作為印記,紀念被他製伏的馬拉鬆野牛或克裏特的陶魯斯,再不然就是讓他的人民記得務農的重要;從這種錢幣的價值是10頭或100頭牛,可以知道它們在希臘人的心目中所占有的分量。等到他將麥加拉與阿提卡合並以後,在科林斯地峽豎立著名的石柱,上麵刻著兩行字表示兩個國家的邊界;石柱東麵的銘文是:

伯羅奔尼撒在彼而此為愛奧尼亞,

西麵的銘文是:

伯羅奔尼撒在此而彼為愛奧尼亞。

他創設競技比賽用來與赫拉克勒斯一較高下;希臘人的抱負是要與英雄人物訂下比武的約會,為了推崇朱庇特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an Games)【66】;同樣出於他的規定,他們對地峽的科林斯人尊敬海神特別加以褒揚。對這些人言,過去他們向梅利色塔(Melicerta)獻祭,必須私下在夜間舉行;要說這種形式是一種宗教的禮儀,不如說是開放的賽會或公眾的盛宴。有些人說起地峽競技會的創設是為了紀念錫昔隆,忒修斯這樣做是對他的死亡出於贖罪的心理,因為他們兩人之間有血統相近的親戚關係;錫昔隆是坎奈蘇斯(Canethus)和彼修斯之女赫妮歐卡(Heniocha)所生的兒子。雖然也有其他的記載,提到他們的兒子是辛尼斯(Sinnis)而不是錫昔隆;說忒修斯舉辦這個競技會是為了向辛尼斯致敬,跟別人毫無關係。

就在這個時候他與科林斯人取得協議,對於從雅典前來慶祝地峽競技會的市民,比起其他的人員給予最好的位置,可以看到比賽的全部場地更為清楚,條文裏麵也包括可以用船隻將他們運到對岸。哈利卡納蘇斯(Halicarnassus)【67】的赫拉尼庫斯和安德羅(Andro)證實確有其事。

26

有關忒修斯在黑海航行的狀況,斐洛考魯斯和其他人的記載,說是他隨著赫拉克勒斯前往,在與亞馬遜人(Amazon)的戰爭中提供服務,為了酬謝他的效勞就將安蒂歐普(Antiope)送給他。還有很多人像是菲裏賽德、赫拉尼庫斯和希羅多魯斯(Herodotus)【68】,認為忒修斯的航行晚了赫拉克勒斯很多年,是他自己率領一支水師,把捉到的亞馬遜人當成俘虜。我們隻有接受這個可能確有其事的傳說,因為沒有辦法讀到其他人的作品,非常明確說明當時的狀況,包括伴隨他參加這次行動的朋友,或是捉到任何亞馬遜俘虜。拜昂(Bion)【69】還添油加醋杜撰一些情節,提起忒修斯用詭計得到女王以後趕快逃走。他說亞馬遜人的天性是喜愛男人,當忒修斯的船隻抵達她們的海岸以後,非但不會避開反而會送禮物到他的船上;等到他邀請安蒂歐普帶著隨員登船,馬上啟航將她劫走。

有位名叫麥內克拉底(Menecrates)的學者,在他的《俾西尼亞的尼西人編年史》【70】裏麵特別加上一段,說是忒修斯在安蒂歐普上了他的船以後,沿著海岸地區巡航一段期間,同艘船上有來自雅典的三位年輕人,陪伴他從事這次航行,他們都是兄弟,名字分別是優尼斯(Euneos)、蘇阿斯(Thoas)和索隆(Soloon)。其中最年幼的弟弟愛上安蒂歐普陷入絕望之中,為了免得引起別人的注意,隻有把這個秘密透露給最知心的好友知道,要求這位友人向安蒂歐普傳達他的愛意;她用斷然拒絕的口吻不願接受他的癡情,不過對待這件事采取友善和審慎的態度,並沒有向忒修斯提出怪罪之意。索隆在萬念俱灰之餘,跳進靠海一條河流中自殺慘遭淹斃。

忒修斯很快得知這位年輕人死亡的原因,完全是出於不幸的愛情,因而感到遺憾和懊惱。就在他極其憂傷的時候,過去他在德爾斐得到的一份神讖浮現心頭。阿波羅神廟的女祭司特別向他提出指示,要是他在某個陌生的地方感到心情憂鬱而且痛苦萬分,就應該在那裏興建一個城市,留下一些隨行人員擔任該地的行政長官。他基於這個著眼就為一座城市奠基,用阿波羅神廟的名字稱它為皮索波裏斯(Pythopolis);為了紀念命運乖戾的年輕人,將那條使他喪生的河流命名為索隆河;留下兩位受到信任的兄長負責政治和法律的事務,還要加上一位名叫赫爾穆斯(Hermus)的雅典貴族,所以城市有個地方才被稱為赫爾穆斯之家,後來偶爾發生以訛傳訛的狀況,把它叫做赫耳墨斯(Hermes)【71】或墨丘利(Mercury)大廳,原來加於英雄的榮譽,轉變為用來推崇神明的偉大。

27

有關亞馬遜人入侵阿提卡的起源和動機,看起來並非無足稱道的小事,也不能視為女性的冒險行為。除非她們先行征服周邊的地區,才能長驅直入抵達雅典這座城市;否則說在城市附近設置營地,會戰的地點靠近普尼克斯(Pnyx)或稱為繆西姆(Museum)的小山,這都是不可能的事。她們這樣做要在陸地實施長距離的行軍,根據赫拉尼庫斯的記載,在冰凍的季節通過辛米裏亞·博斯普魯斯(Cimmerian Bosphorus)【72】,艱困的程度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她們紮營的位置除了雅典以外其他地點都很確定,就是附近的名稱仍舊保存下來,可以當做很有效的證據,還要加上在會戰中陣亡人員的墳墓和碑銘。

兩軍的陣式保持在視線之內,雙方經過長時期的對峙,始終無法下定決心發起進攻。最後忒修斯在向命運之神獻祭,聽從神讖的指示才下達會戰的命令;這件事發生在Boedromion月(9月),雅典人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皮德羅米亞(Boedromia)節慶。【73】克萊德穆斯的敘述非常詳盡,提到亞馬遜人左翼向著現在仍稱為亞馬遜尼姆(Amazonium)的地點運動,右翼指向靠近克萊沙(Chrysa)的普尼克斯;雅典人的側翼從繆西姆的後端發起接戰,被殺人員的墳墓在街道上麵可以看到,從那裏引導到稱為派拉克(Piraic)的城門,附近有英雄人物卡爾科敦(Chalcodon)的家祠。雅典人在那裏吃了敗仗,被一群婦女追到弗瑞斯(Furies)【74】神廟;生力軍從帕拉丁姆(Palladium)趕過來,還有從呂克昂(Lyceum)兼程而來的阿迪都斯(Ardettus),他們在右翼發起逆襲,把敵軍打得退回他們的營地,大量亞馬遜人在這個戰術行動中被殺。爾後經過四個月的時光,經由希波利塔(Hippolyta【75】,這位史家宣稱忒修斯娶亞馬遜人為妻,隻是對象並非安蒂歐普)的斡旋,雙方簽署和平協定。

雖然還有這樣的記載,說是安蒂歐普幫著忒修斯作戰,結果被摩帕狄婭(Molpadia)的標槍所殺,為了對她表示敬意在奧林帕斯山神廟豎立一根石柱。類似的傳聞沒有什麼值得奇怪之處,發生的年代極其古老,所有的史料非常雜亂難以分辨。實在說也有人告訴我們,那些受傷的亞馬遜人被安蒂歐普私下送到卡爾西斯(Chalcis)【76】,很多人在她的照顧之下得以康複,有些死者所埋葬的地方當時稱為亞馬遜尼姆(Amazonium)。不過,雙方簽訂條約結束戰爭倒是確有其事,從簽約的地點稱為Horcomosium就可得知,命名的來源是“莊嚴的誓約”,而且那個地點鄰近忒修斯的廟宇。同時古老的祭祀儀式也有規定,忒修斯節慶的前一天要為亞馬遜人獻祭。

麥加拉人也指出他們的城市有個地點,曾經埋葬過亞馬遜人,從市場前往魯斯(Rhus)【77】的途中,路旁矗立一座菱形的建築物。出現很類似的說法,她們之中有些人在奇羅尼亞(Chaeronea)【78】附近被殺,埋葬在一條小河的岸邊,它的名字過去是瑟摩敦(Thermodon)河,現在稱為希蒙(Haemon)河,這在德謨斯提尼(Demosthenes)的傳記裏麵有詳盡的敘述。更為明顯的事實就是亞馬遜人經過帖撒利(Thessaly)【79】的時候,不可能沒有受到抵抗和阻礙,靠近史科圖薩(Scotussa)和賽諾西法立(Cynoscephalae)這幾個地方,仍舊可以看到她們留下的墳墓。

28

有關亞馬遜人的事跡並不值得大肆宣揚,對於另外一部作品還是要加以說明,有位作者在《帖賽德》(Theseid)這篇長詩中,提到亞馬遜人勢力的崛起,以及安蒂歐普為了報複忒修斯對她的拒絕,反而娶斐德拉(Phaedra)為妻,就率領一群亞馬遜人前來攻打雅典,結果全被赫拉克勒斯殲滅;可以明顯看出這些說法毫無根據,完全是神話和杜撰的傳說。忒修斯娶斐德拉為妻是沒錯,不過是在安蒂歐普過世以後,何況安蒂歐普還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希波萊都斯(Hippolytus),按照品達(Pindar)【80】的記載是笛摩奉(Demophon)。災禍降臨到斐德拉和這個兒子的頭上,對於為他們所寫的悲劇,並沒有一位史家提出駁斥,我們對於眾口一詞的看法,隻有認為確實曾經發生這些事情。

29

忒修斯的婚姻還有其他的傳聞,相關的情節並不光彩,結局毫無幸福可言,然而並沒有出現在希臘的戲劇之中。據說他曾經劫持一位名叫安納克索(Anaxo)的特裏真少女,他之所以要殺死辛尼斯和色西昂,是為了要強暴他們的女兒;他娶佩瑞碧婭(Periboea)為妻,她是埃阿斯(Ajax)的母親;然後是菲裏碧婭(Phereboea);接著是伊斐克利(Iphicles)的女兒愛奧帕(Iope)。更有甚者,他被控遺棄亞裏德妮(前麵已經提過),因為愛上帕諾普斯(Panopeus)的女兒伊格勒,這種行為可以說是毫無道義和榮譽;最後是對海倫(Helen)【81】的挾製,給阿提卡帶來戰爭和血流成河的慘狀,要等到他受到放逐和死亡才結束整個事件,後麵即將提到有關的過程。

希羅多魯斯提出的論點,說是那個時代有些最勇敢的人從事許多著名的遠征和探險,其中有一次,就是拉庇第人(Lapithae)聯合各城邦對馬人(Centaurs)【82】發起的戰爭,忒修斯並沒有參加他們的行動。同樣也有人提到,說是他陪伴伊阿宋到柯爾契斯(Colchis)【83】,結識默利傑(Meleager)【84】,殺死危害世人的凱利多尼亞(Calydonia)【85】野豬,因而產生一句諺語:“提起忒修斯,沒他可不成。”他完成很多光榮的勳業,全都是單打獨鬥不要任何人的幫助,因而開始有了“忒修斯是赫拉克勒斯第二”的說法。他參加亞德拉斯都斯(Adrastus)的行動,要求歸還在底比斯作戰陣亡人員的屍體,並不像歐裏庇得斯在他的悲劇中所說那樣,出於武力的逼迫;倒是如同大部分史家的記載,運用說服的手段進行調停達成雙方的協議。斐洛考魯斯特別加以補充,認為這是有史以來首次為歸還死者的遺體所訂的條約。

赫拉克勒斯的平生事跡之中,他是第一位允許敵人帶回被殺者屍首的人:在一個稱為伊琉瑟裏(Eleutherae)的村莊,還可看到大部分的埋葬位置。忒修斯答應給戰死的指揮官找一個很好的地點,使得亞德拉斯都斯隻有將他們葬在伊琉西斯。歐裏庇得斯從劇中的懇求者口裏說出的故事,埃斯庫羅斯在《伊琉西斯人》(Eleusinians)一劇中,利用忒修斯現身說法,證明歐裏庇得斯的講法與事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