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克拉蘇擔任蘇拉的部將,“公敵宣告”整肅期間發了大財,成為羅馬第一首富,過去一直與龐培心存芥蒂,自從龐培自東方享譽歸來更是水火不容,第十六篇《龐培》第22~23節和第十四篇《克拉蘇》第12節,有相當篇幅描述此事。
【206】蘇埃托尼烏斯(Suetonius)和卡西烏斯·狄翁(Cassius Dion)有不同的說法,愷撒在卡地茲(Cadiz)的赫拉克勒斯神廟看到亞曆山大的塑像,想起他8年前出任財務官時曾經來過,感歎歲月之飛逝,不禁潸然淚下。有人認為那時他正好33歲,亞曆山大在那個年紀已經過世。
【207】“凱旋將軍”通常是戰勝返回營地,士兵用這個尊稱向將領歡呼,到後來成為為君王專用的頭銜。
【208】羅馬的政治局勢自90B.C.—88B.C.的社會戰爭以後,波河以南各盟邦的非羅馬市民均取得公民權,人數比原有市民為多,進入實體政治的結果是引起更大的紛爭和更多的混亂,出現“喀提林陰謀”和軍事鎮壓,更可看出元老院的專權和顢頇,龐培的歸國雖然沒有掀起軒然大波,為了維護本身利益,60B.C.才有“前三雄執政”的形成,由愷撒、龐培和克拉蘇以一種私人盟約的方式來統治羅馬。
【209】小加圖是維護共和政體和自由權利的鬥士,也是元老院最不願妥協的領導人物,但是凡他全力參讚的戰局,無不以失敗告終,最後隻有在烏提卡自裁身亡,有關這部分的評論出於第十六篇《龐培》第60節。
【210】愷撒在羅馬建城695年即59B.C.出任執政官。
【211】愷撒所提土地法在市民大會獲得通過,沒有像格拉古兄弟那樣釀成大禍,主要原因是內容已經修正,加上從東方得到巨額的財源,作為歸還不法土地的補償金。當然龐培的大力支持和老兵施加的威脅,同樣發生很大的作用。
【212】根據元老院的敕令,愷撒在執政官的任期完畢以後,趕赴高盧就任新職,為了確保後方的安全不會遭人暗算,必須安排控製政局的人馬,所以他和龐培支持克洛狄斯出任護民官來對付元老院,這是一種以毒攻毒的高招。接著就出現加圖到塞浦路斯赴任和西塞羅逃往希臘。
【213】市民大會通過《瓦蒂紐斯法》(Lex Vatinia),授予愷撒擔任山內高盧和伊裏利孔兩個行省的總督,從公元前59年3月1日起為期5年,隨後元老院又增加山外高盧,55年的《特裏朋紐斯法》(Lex Trebonia)使他的職位重新獲得五年的任期,從公元前54年3月到公元前49年3月,他在這8年的高盧戰爭期間,平定各地部族的叛亂,擊敗日耳曼人的入侵,渡過萊茵河的掃蕩行動,兩次征服不列顛的冒險作為,為他贏得一連串光輝耀目的勝利,有關這部分的細節,可以參閱愷撒所著《高盧戰記》。
【214】這裏提到的將領都是共和時期的知名人物,他們為帝國的茁壯和擴張立下汗馬功勞:費邊和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是能與漢尼拔抗衡的名將;西庇阿·伊米利阿努斯摧毀迦太基和努曼夏;黎西紐斯·盧庫盧斯擊敗米特拉達梯;特倫久斯·瓦羅·盧庫盧斯在色雷斯的勝利;馬略、蘇拉、龐培的豐功偉業,在他們的傳記中一一列舉;獲得努米迪庫斯稱呼的梅提拉斯同樣擁有一席之地。
【215】這件事發生在49B.C.夏天圍攻馬賽的海戰,愷撒水師的主將是狄西穆斯·朱尼烏斯·布魯圖斯(Decimus Junius Brutus)。
【216】愷撒為了酬庸西瓦奮戰殺敵的精神,發給他20萬塞斯退司的獎金,向全軍宣布將他從第8列百夫長升為首列百夫長;可以參閱愷撒《內戰記》第3卷第53節。
【217】愷撒在55B.C.和54B.C.,兩次渡海入侵不列顛,除了愷撒《高盧戰記》第4和第5卷有詳盡的描述,瓦勒裏烏斯·馬克西穆斯和卡西烏斯·狄翁的著作都有記載。
【218】格拉紐斯·佩特羅是否真有其事好像無人知曉;《阿非利加戰記》第45~46節,提到十五軍團有位百失長,被俘不降被西庇阿處死的故事,情節有點大同小異。
【219】除了前麵曾經提及愷撒病發抽搐外,蘇埃托尼烏斯和阿庇安(Appian)的著作都記載他患有癲癇,公元前49年9月他在西班牙作戰曾經到過哥多華;過去他在西班牙擔任財務官和總督,當然也會到過那裏,所以他第一次發病究竟在什麼時候,已經無法斷定。
【220】該猶斯·歐庇斯不僅是愷撒的親信,還為他寫出一本傳記,很多地方為普魯塔克引用。
【221】根據蘇埃托尼烏斯的說法,他發明的密碼是用字母取代的方式,譬如說用d取代a,用e取代b,以下類推。
【222】赫爾維提人和泰古瑞尼人的遷移和敗退,參閱愷撒《高盧戰記》第1卷第2~29節。
【223】赫爾維提人居住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瑞士,這個名字到現在還用來稱呼瑞士人;他們所以想遷移到靠近大西洋的不列塔尼亞地方,就是受到東邊日耳曼人的壓迫,經過愷撒的阻止和戰鬥,從開始行動的368000人,到最後隻有11萬人返回原住地。
【224】艾伊杜人和德裏維利人派來使者,請求羅馬人的保護。艾伊杜人提到阿魯得斯人大舉進入高盧,即使向他們的國王亞裏奧維斯都斯提供人質,還是無法獲得和平;德裏維利人提出警告,大批蘇伊威人即將渡過萊菌河。愷撒得知這些消息決定迅速采取行動,免得這兩股勢力聯合起來,更難處理。
【225】第十軍團是愷撒最寵愛的部隊,跟隨他轉戰各地,無役不從,有輝煌的戰績和傲人的功勳,不僅是他的先鋒還護衛他的安全,後來的禁衛軍就是以這個軍團為骨幹編成。
【226】這一段是高盧戰爭第一年的戰事,愷撒將冬營設在貝桑鬆(Besancon),指出萊茵河是羅馬確保高盧安全的基本防衛線。
【227】盧比孔河是阿裏米隆即裏米尼(Rimini)北邊的一條小河,小到很難辨識出來,竟然成為山內高盧和意大利的界線。羅馬率軍出征的將領,班師的時候北邊不得超過此河,南邊在布林底西登陸以後,都要立即解散軍隊,否則就算犯下叛國的重罪。
【228】貝爾京地區據有高盧三分之一的麵積,從塞納河以北和以東,直到萊菌河這片廣大的土地,還把靠近北海的區域全部包括進去,部族繁多,以貝爾京人和尼維人最為強悍好戰。
【229】有關薩比斯(Sabis)河會戰的詳細情節,可以參閱愷撒《高盧戰記》第2卷第18~28節。
【230】愷撒第二年的戰爭主要是敉平貝爾京人的叛亂和處理高盧人內部的糾紛,在擊敗尼維人以後,各軍團分散冬營。
【231】謝神祭是羅馬一種全國性的宗教儀式,通常在遭到巨大的災難或獲得重大的勝利之後舉行。祭典期間開放廟宇,抬著神像和聖物遊行,陳列在公共場所供民眾奉獻祭品,各祭司團體舉行隆重的祝禱儀式。祭典期程的長短由元老院決定,普通是1到3天,5至7天已經少見,龐培在東方的勝利曾舉行10天,據說為愷撒舉行的謝神祭是最長的一次,所以愷撒認為這是一種殊榮。
【232】公元前56年4月前三雄舉行“盧卡會談”,除了安排龐培和克拉蘇的職位,準備提出兩個法案,一個是龐培和克拉蘇在執政官任期結束後,分赴西班牙和敘利亞行省出任總督,任期5年,各有101個軍團的編成權:另一個是愷撒的任期再延5年,有10個軍團的編成權。
【233】58B.C.,克洛狄斯提出法案,派小加圖到塞浦路斯以卸任法務官的身份擔任總督,要到56B.C.才回到羅馬。
【234】這場戰事發生在龐培和克拉蘇出任執政官的羅馬建城699年即55B.C.,其中發生很多重大事件,普魯塔克都略而不提,可以參閱《高盧戰記》第2卷和第3卷。
【235】55B.C.春末,愷撒在現在的科隆與波昂之間,架設一座橋梁渡過萊茵河,《高盧戰記》第4卷第17~19節有詳盡的說明,描述出橋梁搭建的方式和施工的過程,大軍停留在日耳曼人地區18天進行掃蕩的工作,達成渡河的使命以後,安全撤回並且將橋梁破壞。
【236】第一次在55B.C.,參閱《高盧戰記》第4卷第20~36節;第二次在54B.C.,參閱《高盧戰記》第5卷第1~22節。
【237】愷撒時代的不列顛生產的穀物很少,居民的飲食主要是牛奶和肉類。
【238】愷撒和龐培的聯姻才有“前三雄執政”的成果,等到茱麗亞在公元前54年8月底或9月初死亡,這個聯盟慢慢就會冰消瓦解,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愷撒遇刺後,他的火葬堆就在茱麗亞的墳墓附近。
【239】整個軍隊已經擴充到8個軍團,當時高盧發生饑饉,在迫不得已的狀況下,愷撒隻有分散配置進入冬營,這樣一來引起蠻族的蠢蠢欲動。
【240】奎因都斯·西塞羅是愷撒的副將,也是政治家西塞羅的弟弟,後來西塞羅一直對愷撒表示友善,就是因為他的弟弟受到愷撒的照顧。
【241】普魯塔克對於高盧戰爭第六年的戰事,像是擊敗德裏維利人、第二次渡過萊菌河、對阿布瑞奧裏克斯(Abriorix)的追擊、召集全高盧部族族長會議,都略而未提。
【242】阿維尼人和卡努蒂尼人是居住在現在法國巴黎附近克勒蒙(Clermont)、聖夫盧(St.Fleur)、沙爾特(Chartres)和奧爾良(Orleans)等地的高盧人。
【243】艾伊杜人是居住在法國中部奧頓(Autun)、裏昂(Lyons),馬康貢(Macon)、沙隆(Chalons)和內末爾(Nevers)等地的高盧人。
【244】黎格尼斯人和塞廣尼人分別居住在法國東部朗格爾(Langres)地區和貝桑鬆(Besancon)地區。
【245】愷撒在《高盧戰記》第7卷第66~67節,記載他們與維金托裏克斯的騎兵決戰,沒有提到愷撒失劍之事。
【246】根據《高盧戰記》的記載,羅馬人麵對內圍的敵軍是8萬人而外圍的敵軍是26萬人,愷撒的兵力不足5萬人。
【247】阿萊西亞位於一個高丘之上,可以俯瞰四周的平原,要是說完全不知道外圍的戰事,也是說不通的事;很可能被圍已久,饑饉使他們衰弱至瀕死邊緣,無法進行裏應外合的攻擊。
【248】阿萊西亞的攻防作戰,愷撒獲得決定性勝利,從此高盧全麵屈服,除了局部地區還有零星騷動以外,大體已經達成綏靖的目標,羅馬內戰最後這20年的幹戈不息,高盧始終沒有出現狀況,否則鬩牆之爭加上外侮不已,會產生何種結局,真是令人難以想像。
【249】53B.C.克拉蘇遠征帕提亞,渡過底格裏斯斯河後,抵達卡裏(Carrhae)附近被蘇裏納斯(Surenas)包圍,他和其子被害,率領的軍團共有4萬人,戰死2萬人有1萬人被俘,這是坎尼會戰以來,羅馬人最慘重的失敗。
【250】龐培成為52B.C.唯一的執政官,選舉帶來的騷亂從未停息,整個城市不斷的產生暴力行為。他繼續擁有西班牙的兩個行省,阿非利加並未包括在內,他不像愷撒親自領軍,還是坐鎮在羅馬,行省交由他的副將去治理。
【251】馬塞拉斯和連圖盧斯這兩位執政官的反對有不同的立場。馬塞拉斯的意思是要維護元老院的權威,才能自主通過敕令,貫徹執行;連圖盧斯有龐大的債務,很想接替愷撒的職位,等到大權在握,一切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252】愷撒在59B.C.擔任執政官的時候,依據《瓦蒂紐斯法》在山內高盧建立新考姆殖民區,獲得羅馬市民權,現在馬塞拉斯認為這個法案不合法,失去應有的效力。
【253】第十六篇《龐培》第58節記載同樣的故事,提到這些都是傳言,特別是元老院開會時門禁森嚴,非議員不得進入。
【254】這封信是古裏歐從拉芬納(Ravenna)帶到元老院,內容有三部分,主要是一個提案,可以說是一份最後通牒:愷撒可以辭去高盧各行省的總督,同樣龐培要放棄西班牙的軍事指揮權,如果提案駁回,他被迫采取行動來保障自己的權利,維護國家的安定。
【255】根據卡西烏斯·狄翁的說法,除了西昔留斯(Caecilius)和古裏歐,沒有人同意第一個提案解除龐培的兵權;至於第二個提案要求愷撒解散軍隊,獲得元老院全數的通過。這一點都不令人感到奇怪,龐培的軍隊就在羅馬的城門外麵。
【256】公元前49年1月1日的會議,受到執政官的恐嚇和小加圖的操縱,最後還是通過西庇阿的提案:愷撒必須在指定的日期之前解散軍隊,否則就視為反對政府,企圖叛亂。雖然護民官行使否決權,議員隻是草率討論一下,同意對愷撒采取決裂的手段。
【257】1月4日西塞羅從西裏西亞卸任回到羅馬,雖然經過他的奔走斡旋,元老院在1月7日還是通過“元老院最終敕令”,授權執政官采取一切步驟確保共和國的安全。安東尼和古裏歐被逐出元老院,隻有火速逃到山外高盧去投奔愷撒。
【258】阿裏米隆位於意大利地區之內,公元前49年1月11日被愷撒的部隊占領。
【259】普魯塔克提到愷撒的夢是來自阿西紐斯·波利奧(Asinius Pollio)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希羅多德《曆史》第6卷第107節:雅典的僭主希皮阿斯(Hippias)被人民放逐,逃到波斯去向大流士求助,波斯大軍在他的引導下來到馬拉鬆,夜間做了一個與他母親同寢的夢,他的解釋是他應當回到雅典恢複統治權,在故國享盡天年才過世。實際上他的結局很悲慘,要是愷撒也和希皮阿斯的下場一樣,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260】這些消息使羅馬發生極大的驚慌,執政官連圖盧斯奉元老院的敕令,要把金庫的儲備金全部搬走交給龐培,聽到報告愷撒帶著騎兵立刻到達,於是他丟下一切趕快逃走,龐培離開羅馬是在1月17日,執政官馬塞拉斯在元老院議員和大批官員蜂擁下,跟著他的同僚一起逃亡。
【261】拉頻努斯是在1月22日加入龐培的陣營,很可能是基於鄉親的關係;他是愷撒麾下能力最強的將領和騎兵部隊的主將,投效龐培給愷撒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262】杜米久斯·伊諾巴布斯(Domitius Aenobarbus)將部隊撤到堅強的城市柯芬尼姆,拒絕龐培要他加入撤向布林底西的請求,結果他在愷撒到達以後,2月21日未作任何抵抗就開城投降,後來他還是投奔龐培的陣營,先後在馬賽和法薩盧與愷撒的部隊作戰。
【263】龐培放棄意大利以後,他的兵力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一在伊庇魯斯,一在西班牙,而且他握有製海權,很可能用夾擊的方式,粉碎中央位置的愷撒,認清當前的狀況以後,愷撒當務之急是要先擊滅在西班牙的龐培主力,立即命令在高盧的9個精銳軍團加上6000名騎兵在馬賽附近集結。
【264】愷撒用各個擊破的方式,不過4個月的時間,贏得在西班牙的勝利,除了解決後顧之憂還獲得龐培7個軍團的兵力。
【265】愷撒在馬賽從事圍攻作戰的時候,雷比達就提名他出任笛克推多,就用這個名義主持選舉事務,他與塞維留斯·伊索瑞庫斯成為48B.C.合法的執政官;因為他上次出任是在59B.C.,已超過十年的期限,不像龐培是55B.C.出任,接著在52B.C.又當選。
【266】愷撒離開羅馬前往布林底西,下令12個軍團和騎兵在該地集結,發現在滿載狀況下,隻能運輸15000名軍團成員和500名騎兵,船舶數量不足是愷撒未能迅速結束戰事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