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繼往開來者(10)(1 / 3)

【133】亞曆山大的傳記和資料中,沒有找到有關這方麵的記載,說是克利都斯出現在危險的夢境和為斐洛塔斯的舉喪;有人說亞曆山大是對酒神巴庫斯的獻祭,所以才產生酗酒的狀況,以及隨之而來的悲慘結局。

【134】這是神話中英雄人物珀琉斯對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所說一句台詞。

【135】凱利昔尼斯與亞裏斯多德有親戚關係,因而受到推薦給亞曆山大。耿直的個性和諫言不適合宮廷的生態,特別是亞裏斯多德提出警告,逆耳之言和率性之行會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136】一位哲學家應該像蘇格拉底,身上隻穿一件質地很薄的鬥篷,特別是出身於安納薩爾克斯門下更應有安貧樂道的精神。從這則軼事看來,普魯塔克要強調凱利昔尼斯鋒芒畢露的機智。

【137】348B. C.腓力將奧林蘇斯夷為平地,亞曆山大是否答應凱利昔尼斯,同意這個城市的重建,已經不得而知,西塞羅提到這個城市,在他那個時代非常的繁榮興旺。

【138】這首抑揚格三音步的短詩,引用自歐裏庇得斯一出失傳的悲劇。

【139】這是六音步的挽詩,據說作者是凱利瑪克斯(Callimachus),公元前3世紀亞曆山大裏亞的詩人和學者。

【140】引自荷馬《伊利亞特》第21章第107行;亞曆山大要是看到這句詩的前後文,就知道對他是很大的侮辱。

【141】臣民對國王的禮節,從躬身致敬、親吻雙手到趴俯懇求不一而足,這要視階級和場合而定;希臘人認為跪拜之禮通常隻對神明使用,因此,亞曆山大要求他的宮廷采納波斯人的習俗,就會涉及到宗教信仰的問題,不僅是單純的禮儀之爭。

【142】327B.C.在巴克特拉破獲“侍衛叛案”,發現有人涉嫌謀刺亞曆山大,都是隨伴在亞曆山大身邊年輕貴族,主謀是赫摩勞斯,這些人經過逮捕、審訊以後,判以投石擊斃之刑。

【143】克爾久斯早在329B.C.,就有記載曾經出現“燒掉個人行李”的情況;亞曆山大越過興都庫什山脈入侵印度是在327B.C.的晚春。

【144】普林尼提到這些河流的表麵有鹽結晶,河水如同從冰層下麵流過,不像普魯塔克所說含有任何油質的成分。

【145】328B.C.冬天,攻占位於巴克特裏阿納這座防衛森嚴的城堡,整個地區是海拔15弗隆的高原,亞曆山大在這裏娶歐克雅底的女兒羅克薩娜為妻。

【146】這個國家位於印度河與海達斯披斯河之間。

【147】這些人是印度祭司階級的婆羅門,他們在印度河流域的穆西坎努斯(Musicanus)和薩巴斯(Sabbas)地區,鼓勵民眾的起義行動。

【148】326B.C.亞曆山大渡過海達斯披斯河,擊敗印度國王波魯斯,海達斯披斯之戰是四大會戰最後一個(其餘三個是格拉尼庫斯會戰、伊蘇斯會戰和高加米拉會戰),從戰術的運用而論可謂極其卓越。這次會戰的資料來自亞曆山大的書信,敘述的內容大致與事實相差不遠。

【149】這個高度相當於6呎3吋或190公分。

【150】可能是抄寫發生錯誤,將一個城市的人口數當成地區內的城市數。阿裏安在他的著作裏敘述:“亞曆山大奪取37個城市,每個城市居民最少都有5000人,多者到達1萬人,還有不計其數的村莊,加起來的人口要比城市還多,他把這些全部交給波魯斯治理。”

【151】列斯波斯的波塔蒙是修辭學家和曆史學家,他的著作在公元前1世紀風行一時;後來又被雜文作者索蒂昂(Sotion)所采用。

【152】亞曆山大的征服行動從印度河轉向海費西斯(Hyphasis)河,平定整個旁遮普(Punjab)地區,是在公元前326年9月。

【153】這個人可能是投奔亞曆山大的印度酋長,有一個更正確的名字叫做旃陀羅笈多(Chandragupta),不過幾年的功夫,建立偉大的孔雀王朝(Maurya Dynasty),首都設在恒河岸邊的巴利波塔(Palibotha)。

【154】達西爾提到兵力隻有5000人,也沒有說出是奉誰的命令;很可能是抄寫所產生的筆誤。

【155】亞曆山大撤軍回到印度河流域,在基拉姆(Jhelum)建立一支艦隊,公元前326年11月開始順流而下,次年7月抵達印度洋。當他無法渡過恒河用東麵的海洋作為帝國的邊界,那麼印度河是最好的防線,要是從它的河口與幼發拉底河建立交通和聯係,就可以將波斯沙漠和印度西部山地,全部包括在帝國的疆域之中。

【156】阿裏安將這個地方稱為西路塔(Cilluta)島,特別敘述印度洋的海流狀況,說是潮差非常的大。

【157】阿裏安在《遠征記》第8卷第二部分,敘述的內容主要依據尼爾克斯這趟航行的記錄。

【158】除了阿裏安提到這段花天酒地的行程,沒有其他的資料可以證明確有其事。

【159】尼爾克斯率領艦隊進入波斯灣抵達幼發拉底河口,登岸趕了5天的路,到蘇薩向亞曆山大報告整個航行的狀況,然後再返回艦隊。

【160】亞曆山大采取大規模的整肅行動,凡是忠誠有問題的將領和省長,一律處死絕不寬恕;巴迪(Badian)的著作對這段期間有詳盡的描述,並且稱之為“恐怖的統治”。

【161】普魯塔克對這部分的敘述過於簡略:奧琳庇阿斯在她的兄弟伊庇魯斯國王崩殂後,331B.C.趕回故國,以確保對該地的控製;這時她的女兒也是國王的孀婦克麗奧佩特拉,被她遣回馬其頓。

【162】阿裏安在《遠征記》中提到卡拉努斯用自己當做犧牲獻祭的行為。

【163】這位愷撒是指奧古斯都。

【164】20B.C.當奧古斯都在雅典的時候,印度國王派遣的使臣前來覲見,不幸因病亡故。斯特拉波的著作中記載這座墳墓上的銘文,普魯塔克可能見過:“巴哥薩(Bargosa)的印度人查曼諾契迦斯(Zarmanochegas)在此長眠,依據印度古老的習俗可以獲得永生的輪回。”

【165】希臘人飲酒總是加水衝淡再喝,所以酒精含量很低,看來12誇脫的葡萄酒相當我們的一打半啤酒,照說是喝不死人。依據西方古代的醫學,認為酒是強烈的冷卻劑,會降低身體的熱度,寒冷的天氣喝酒非常危險,這種說法與我們大相徑庭。

【166】阿裏安提到亞曆山大為他的士兵支付債務,額度到達2萬泰倫;普魯塔克所說金額可能是婚禮的費用。

【167】阿裏安在《遠征記》第7卷第8~11節,敘述亞曆山大與馬其頓人發生爭執,內容與普魯塔克的說法大不相同。

【168】324B.C.在歐庇斯(Opis)發生的叛亂,引起士兵不滿的原因有很多種說法,後來經過安撫沒有造成難以收拾的後果;然而在海費西斯(Hyphasis)的叛變非常嚴重,幾乎使得整個軍隊失去控製。阿裏安在《遠征記》中記載對叛黨領袖的逮捕和處決,普魯塔克就這部分隻字未提。

【169】抵達伊克巴塔納是在324B.C.的秋天。

【170】阿裏安在《遠征記》第7卷第14節,記載赫菲斯提昂的逝世,與一般所說亞曆山大極其悲傷逾恒,有關情節出現完全不同的描述。

【171】阿裏安提到亞曆山大逝世前還出現很多朕兆,可以參閱《遠征記》第7卷第18、22及24各節。

【172】安蒂佩特當時是馬其頓的攝政,接到解除職務的命令並且要他率領馬其頓的新兵前去增援亞曆山大;就在這個時候亞曆山大崩殂,他繼續留在馬其頓,直到319B.C.去世為止。

【173】卡桑德是安蒂佩特的長子,他的父親過世後由他掌握馬其頓的政局,根本不願盡心盡力去重建分崩離析的帝國。他後來殺害奧琳庇阿斯、羅克薩娜以及她和亞曆山大所生的兒子。卡桑德在305B.C.登基為王,亡故於297B.C.。

【174】古代的記錄並不是很精確,所以宮廷的《起居注》記載崩殂的時間是5月28日夜晚,後來經過換算說是6月13日黃昏,1955年發現巴比倫的天文觀察表,經過修正以後,斷定亞曆山大逝世的時間是公元前323年6月10日。

【175】卡桑德為他的兄長報仇,所以在316B.C.謀殺奧琳庇阿斯,而且還不準安葬她的屍體。

【176】參閱阿裏安《遠征記》第7卷第28節。

【177】這些將領達成一個協議,就是帝國由羅克薩娜所生的男孩和亞曆山大的異母兄弟阿瑞笛烏斯共治,這時羅克薩娜隻是有孕而已。一直要到301B.C.的伊普蘇斯會戰,亞曆山大大帝建立的帝國才分裂為幾個王國。

【178】本章《愷撒》的前麵應該還有1到2節,描述愷撒的家世、容貌和性格,現在已經佚失。他在羅馬建城654年即公元前100年7月12日生於一個貴族世家。等到蘇拉占領羅馬,這時愷撒有十八歲,不是小孩而是青少年,何況他的父親過世並無兄弟,已經能夠當家作主。

【179】86B.C.,秦納的同僚瓦勒裏烏斯·弗拉庫斯(Valerius Flaccus)逝世,他成為唯一的執政官。

【180】愷撒有威武不屈的個性,根本不買笛克推多的賬:即使當時最有名望的人物,像是披索在蘇拉的要求之下,與他的發妻安妮婭離婚;就是龐培為了要與蘇拉聯姻,隻有拋棄自己的妻子安蒂斯夏。

【181】愷撒在17歲那年與康蘇夏(Cossutia)解除婚約,雖然對方的家庭出過執政官而且極為富有,基於馬略的關係和政治的要求,與秦納的女兒高乃莉婭結婚。等到他要選大燃火祭司或朱庇特祭司,蘇拉這時在羅馬掌握生死大權,要他與高乃莉婭離婚,遭到拒絕以後,就剝奪他擔任這個職位的權利。

【182】愷撒在81B.C.離開羅馬到東方,先去馬其頓總督米努修斯·色穆斯(Minucius Thermus)的麾下服務,這段期間他奉派到俾西尼亞,負責征召一支艦隊,前去增援對邁蒂勒尼的圍攻作戰,後來留在奈科米德(Nicomedes)的宮廷,直到175年的冬天赴羅得島求學,途中被海盜所擄。據說愷撒與奈科米德有不正常的關係,受到君王的寵愛,這件事流傳甚廣,普魯塔克諱而不提。

【183】當時海盜的行徑極其猖獗,勢力大到可以控製整個地中海海域,無論是航行和通商都沒有任何保障,後來蓋比紐斯提出一個法案,授予龐培專閫重任,運用共和國的軍隊和水師全力肅清海盜,第十六篇《龐培》第24~30節有詳盡的說明。從愷撒對付海盜的手段,表現出堅忍、幽默、慷慨、決斷、積極、勇敢和魯莽的性格,那種臨危不懼的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184】愷撒前往羅得島求學沒有回到羅馬,這與蘇拉沒有關係,因為蘇拉已在78B.C.逝世。有關西塞羅的教育和學習,在第二十篇《西塞羅》第4節都有記載,這裏提到的阿波羅紐斯並非摩隆之子,他的本名就是阿波羅紐斯·摩隆。

【185】愷撒從東方返國後,以23歲的年齡擔任律師,因為下麵這兩個案子,得以揚名立萬。科爾涅裏烏斯·多拉貝拉(Cornelius Dolabella)是81B.C.的執政官,80B.C.—77B.C.奉派馬其頓總督,這件訟案發生在77B.C.,第二件訟案控訴安東紐斯是在76B.C.,這裏提到的盧庫盧斯並非馬其頓的總督,而是在羅馬負行省和國外案件的僑民法務官,主要的功能不是審判,而是仲裁和調解。

【186】愷撒從小講究穿著打扮,性喜漁色,被人視為風流浪子,西塞羅對他這段評論在現存的作品中沒有發現,很可能是他與友人的書信中提到。

【187】該猶斯·波披留斯(Caius Popillius)72B.C.或71B.C.奉派軍事護民官,愷撒在73B.C.出任安東紐斯·克裏蒂庫斯(Antonius Creticus)的副將。

【188】愷撒的姑母茱麗亞於69B.C.去世,他在這時擔任財務官;沒過多久愷撒的妻子高乃莉婭亡故,舉行葬禮所以成為重大的政治事件,因為她是秦納的女兒。

【189】69B.C.—68B.C.愷撒在遠西班牙行省任安蒂斯久斯·維都斯的財務官;等到他在61B.C.到遠西班牙行省任總督的時候,維都斯的兒子在他的手下任財務官。

【190】愷撒第三任妻子龐培婭是龐培烏斯·魯弗斯(Pompeius Rufus,88B.C.的執政官)和高乃莉婭的女兒,這位高乃莉婭是蘇拉的女兒,所以他娶了蘇拉的外孫女為妻;可見當時羅馬上流階層婚姻關係之錯綜複雜,真可以說是敵友難分。愷撒的女兒茱麗亞在59B.C.嫁給龐培。

【191】1300泰倫相當於3120萬塞斯退司(1泰倫相當於24,000塞斯退司),這筆欠款非常巨大,要知道羅馬第一階級的條件就是年收入40萬塞斯退司。當時一個士兵的年薪不過450塞斯退司,後來愷撒調高一倍為900塞斯退司。

【192】他奉派阿庇安大道的督導官,是在65B.C.擔任行政市政官之前,可能同時兼任這個令人垂涎的工作。他無論出任任何職務,花掉的費用遠比國庫撥發的預算要多得多。

【193】那時的羅馬並沒有這樣的黨派,隻能說是個人的感情作用和政治立場,傾向於元老院或市民大會,所以用上optimates和populares兩個名詞,要是區分為“元老院派”和“平民派”也沒有大錯,這兩派人馬各以蘇拉和馬略為代表人物。

【194】特別是指色克蒂留斯泉和維西立的兩次大捷,使得馬略成為共和國的救星,稱他是繼羅慕洛和卡米拉斯之後,羅馬第三位奠基者。

【195】盧塔久斯·卡圖拉斯是78B.C.的執政官,元老院派的領導人物。愷撒早期支持蓋比紐斯(Gabinius)的提案,把海盜戰爭的軍事指揮權授予龐培,所以與元老院派唱反調。

【196】羅馬的祭司長或稱最高神祇官,在整個官僚體係中擁有幾個特點:祭司長是宗教界最高領袖;羅馬公職均為複數,執政官都有兩位,而祭司長僅有一位,沒有同僚在旁邊掣肘;可以兼任其他公職;祭司長是唯一沒有任期的終身職;提供位於城市中央的官邸。所以這個職位特別受到年長者的向往。

【197】他的競選對手一位是伊索瑞庫斯,曾於79B.C.出任執政官,享有舉行凱旋式的榮譽;另一位是卡圖拉斯,78B.C.擔任執政官,是元老院的資深議員,擁有很大的政治勢力;這兩位的年齡均在60歲上下,愷撒不僅資曆甚淺,論年紀不過37歲。這次獲勝愷撒除了選舉策略的成功,還借到大筆貸款使得他負債累累。

【198】這個案件發生在63B.C.,對當時羅馬的政局影響很大,普魯塔克在第二十篇《西塞羅》第10~23節對整個叛亂過程有極其清晰的說明。

【199】供應的時間沒有持續多久,隻有減少金額和人數。

【200】時為羅馬建城692年即62B.C.。

【201】克洛狄斯出身羅馬最有名望的家族,等到59B.C.為了競選護民官,竟然改姓放棄貴族的身份;公元前62年12月發生醜聞,那時他剛授予財務官的職位。

【202】克洛迪婭是黎西紐斯·盧庫盧斯的妻子;她的丈夫是74B.C.的執政官,也是戰勝米特拉達梯的將領,後來他指控克洛迪婭犯下通奸罪,被休下堂而去。她是克洛狄斯的姊妹,曾經在訟案中受到西塞羅的抨擊,大家認為她是卡圖拉斯的長詩中所描述的那位女同性戀者。

【203】克洛狄斯靠著克拉蘇的幫忙,買通陪審官以31票對25票宣判無罪,他從此痛恨西塞羅,誓言要報複,後來終於將西塞羅逐出國門。

【204】愷撒在法務官任期結束以後,靠著抽簽分到遠西班牙出任總督,這個行省包括露西塔尼亞和貝蒂卡兩個地區,等於現在的葡萄牙加上安達魯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