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繼往開來者(6)(1 / 3)

21

羅馬元老院接獲大捷的信息,投票通過舉行為期15天的謝神祭【231】,期間之長前所未有。眾多的部族聯合起來興兵作亂,使他們感到麵臨重大的危機,人民對愷撒的愛戴為他的勝利增添額外的光輝。愷撒把高盧的事務安排妥當以後,再度回到波河地區實施冬營,以便著手在羅馬施展原定的計劃。所有謀求各種職位的人士都要求他給予支助,從他那裏獲得金錢的挹注,用來賄賂選民收買選票,等到他們當選以後,全都投桃報李盡全力擴大他的勢力。當時羅馬權勢和地位最顯赫的人物,紛紛到盧卡(Lucca)去拜訪他,其中包括龐培、克拉蘇、薩丁尼亞省長阿庇斯(Appius)和以代行執政官頭銜的西班牙總督尼波斯(Nepos),以至於同時聚集在那個地點,有120名扈從校尉和200多名元老院議員。經過精心的策劃,決定龐培和克拉蘇出任下個年度的執政官,愷撒獲得巨額金錢的供應,目前擔任的職務再留任5年【232】。

從明了內情的人看來對愷撒的撥款極其荒謬,他們從愷撒那裏拿到的金錢,再促請元老院發給更多的預算,好像愷撒的處境非常窮困。他們對元老院的態度與其是請求毋寧是強迫,那是在很痛苦和勉強的情形之下,元老院才通過所提的議案。表決的時候的小加圖沒有在場,他們特意預作安排派他前往塞浦路斯【233】。弗浮紐斯(Favonius)是小加圖極其熱心的追隨者,發現他的反對毫無是處,憤而離開議場,向著民眾大聲抗議整個程序的不當,沒有人願意聽他的意見。有些人出於敬重克拉蘇和龐培,因而對弗浮紐斯持輕視的態度,大多數人把希望寄托在愷撒身上,為了討好起見隻有保持沉默。

22

事後愷撒回到高盧,發現綏靖的地區已經產生一場激烈的戰爭,兩支強大的日耳曼部族即幽西皮人(Usipes)和廷特瑞提人(Tenteritae),剛剛渡過萊茵河企圖征服高盧。愷撒在他的《高盧戰記》敘述與這兩個部族作戰的情形【234】。提到蠻族派遣使者前來談和,卻趁著休戰期間向他一支行軍中的部隊進行襲擊,由於騎兵部隊未曾注意當麵的敵情,結果對方800名士兵擊潰他們5000之眾。日耳曼人又想如法炮製,愷撒將使者監禁起來,率領軍隊去討伐前進的蠻族,他認為那些部族既然不講信義破壞協定,那麼他也隻有不擇手段。根據塔奴休斯(Tanusius)的說法,元老院通過律令為這次大捷舉行慶典和獻祭,小加圖曾經發言反對,主張將愷撒交給蠻族處置,因為他犯下破壞和平協定的罪行,應該負起責任以免國家蒙受災禍。

在渡過萊茵河的蠻族當中,遭到殲滅的數目高達40萬人,少數人逃到一個日耳曼部族蘇剛布裏人(Sugambri)那裏尋找庇護。愷撒拿這件事作為入侵日耳曼的借口,獲得第一位率領軍隊渡過萊茵河的殊榮。他為了渡河建造一座橋梁,雖然河麵很寬但是建橋的位置水流湍急,漂來的樹幹和木頭不斷衝擊橋梁的基礎,會使脆弱的結構受到損害。他在橋梁上流的方向用巨木打進河床,做成防欄用來阻擋那些漂流物,減弱水流的力量,終於圓滿達成所望的目標,任何人隻要看到宏大的工程,不相信隻花了短短10天的工夫【235】。

23

他在沒有遭到抵抗的狀況下率領軍隊完成渡河:全日耳曼最好戰的部族蘇伊威人(Suevi),都攜帶財物逃到地點偏僻和林木茂密的山穀,愷撒在日耳曼人地區停留18天,將敵人的建築物全部付之一炬,慰勉那些對羅馬人友善的部族,然後返回高盧。他對不列顛的遠征行動更足以證明他的英勇無敵於天下。他不僅是第一位率領水師進入西部海域的將領,也是第一位指揮軍隊渡過大西洋去作戰的統帥。傳說不列顛是個島嶼有非常廣闊的麵積,存在與否一直引起史家的爭論,甚至懷疑不列顛並非真有其地,它的名字和曆史可能都是虛構。愷撒率領軍隊去攻占這個島國,可以說把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展到已知世界的範圍之外。他從麵對不列顛的高盧地區兩次渡海【236】,打過幾次會戰使敵人遭到相當損害,自己並未獲得多大利益,島民的生活非常貧窮,沒有值得劫掠的財物【237】。

他沒有能力如他所願完成全島的征服,從國王那裏獲得若幹人質,迫使他們每年繳納貢金,才離開這個孤懸海外之地。他抵達高盧接到友人的來信,原本要派專人送到不列顛,這才知悉他的女兒死於難產。愷撒和龐培深感悲傷,他們的朋友非常憂慮,始終糾紛不斷的共和國能夠保持和諧的局麵,完全靠著愷撒和龐培的聯盟,年輕的母親過世後幾天,生下的嬰兒夭折,等於宣告堅強的聯盟已經解體。人民不理護民官的反對,把茱麗亞的遺體運到戰神教練場,舉行喪禮以後將她埋葬在該地【238】。

24

愷撒的軍隊現在的人數相當龐大【239】,逼得要在幾個不同的地區實施冬營,他本人照過去的習慣回到意大利。在他離開期間,高盧全麵發生起義事件,他們的軍隊到處襲擊羅馬人的營地,想要占領駐軍修築的堡壘工事。阿布瑞歐裏克斯(Abriorix)率領一支實力強大的叛軍,擊敗科塔(Cotta)和泰圖流斯(Titurius)及所屬的部隊。還有一批數量有6萬之眾的叛軍,圍攻西塞羅(Cicero)指揮的軍團【240】,幾乎占領他們的營地,羅馬士兵奮不顧身力戰到底,每個人都負傷不退。位於相當距離之外的愷撒得知信息,立即集結7000士兵,兼程倍道前去解救西塞羅。圍攻的敵軍獲得情報,馬上出兵迎戰愷撒,他們不把那支兵力微小的部隊放在眼裏,認為可以輕易將它擊潰。愷撒為了加強他們傲慢輕敵的心理,擺出避戰的樣子,繼續行軍到一個地方,發現該處的地形能發揮以寡擊眾之利,便停下來紮營。他不讓部隊去攻擊敵軍,命令他們增加防壁的高度,在營門前麵設置鹿砦拒馬,企圖借著畏戰的表現,使得敵人對他們更加蔑視。最後敵人在安全缺乏保障的狀況下蹈險進襲,愷撒突然率軍出戰,把高盧人打得大敗而逃,死傷的人員甚眾。

25

等到大部分的動亂都已平息,愷撒趁著冬營期間,前往高盧各地巡視,對於可能發生的叛亂嚴加防範。現在他增加3個軍團用來補充損失的兵員,其中2個軍團是從龐培的部隊中調撥過來,另外1個軍團是新近在波河地區征召編成。長久以來黷武好戰部族具有實力的人士,一直在暗中散播戰爭的種子,很快爆發一場規模最大而且艱險無比的戰事【241】。從各地征集為數甚眾的青年,身強力壯已經全副武裝完成作戰準備,實力雄厚的城市籌措大量金錢用來支持戰爭的遂行。

作戰地區對愷撒而言真是困難重重。當時正值嚴冬之際,河流凍結,森林覆蓋冰雪,平原出現冬季的激流,道路消失在深厚的積雪之中,另外還有一些地區,沼澤和河流的泛濫更是寸步難行。愷撒麵對天候和地形的限製,幾乎無法對叛軍采取任何攻勢行動。許多部族聯合起來高舉義幟,為首是阿維尼人(Arverni)和卡努蒂尼人(Camutini)【242】,戰爭的最高指揮官是維金托裏克斯(Vergentorix),這個人的父親在過去被高盧人處死,說他涉嫌實施專製政體。

26

維金托裏克斯把整個兵力區分為若幹團隊,指派負責的指揮官,分別部署在各個要點,直到阿拉爾(Arar)河一帶都包括在內。同時他獲得情報,知道愷撒在羅馬的內部麵臨反對勢力,想趁著這種局勢發起全高盧的戰爭。如果他能推遲若幹時日再動手,等到愷撒受到內戰的牽製,意大利必將陷於極度的驚慌和恐懼之中,就像當年他們遭到辛布裏人攻擊所麵臨的狀況。愷撒比起所有人更擁有這種天賦才能,在戰爭中能將一切事物做適當的運用,特別善於把握時機。他一聽到叛變的信息,馬上循原路返回,嚴寒的季節仍舊保持快速的行軍,讓這些蠻族產生一種印象,有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即將與他們接戰。因為在這樣短促的時間之內,即使愷撒要派出一位信差也不可能這麼快到達,誰知愷撒竟親自率領大軍出現。羅馬人蹂躪蠻族的地區,摧毀他們的堡壘工事,占領他們的城市,對於投效的人員給予保護。

等到最後,自稱為羅馬人的兄弟而且深受尊敬的艾伊杜人(Edui)【243】,竟然參加叛軍的陣營,使得愷撒軍隊的士氣大受打擊。愷撒率軍離開態勢不利的地區,經過黎格尼斯人(Ligones)的地方,希望到達塞廣尼人的國土【244】,這個羅馬人的友邦位於意大利的前方,像是擋住高盧其他部族的屏障。敵軍在該地向他進攻,數以萬計的兵力將他包圍得水泄不通,愷撒這時也想與他們決一雌雄。經過一段時期的鏖戰,他終於大獲全勝。初期他曾經受到相當的挫折,阿魯維尼人(Aruveni)把一支短劍懸掛在神廟,說是愷撒的武器被他們擄獲。後來愷撒看到就不禁笑了起來,他的朋友勸他把它拿走,他沒有同意,因為那支佩劍已經奉獻給神明【245】。

27

高盧人吃了敗仗以後,大部分人員隨著他們的國王逃到一個名叫阿萊西亞(Alesia)的市鎮,這裏有高聳的城牆和眾多的守軍,可以說是易守難攻。正在這個時候,愷撒從沒有防壁的外圍遭到前所未有的危險。高盧人從各個部族之中集結一支精選的部隊,全副武裝前來解救阿萊西亞。這批軍隊有30萬之眾,城內的兵力不少於17萬人;愷撒被夾在兩支強大的軍力之間【246】,為了自保就建造兩道高牆,一道麵對城市,另外一道對著前來解圍的軍隊。他知道要是這兩支兵力會師,他畢生的功業將付之東流。愷撒在阿萊西亞所麵臨的險局出於多種原因,使他獲得極大的榮譽,給予他一個機會來施展本領,無論就作戰英勇和指揮若定這兩方麵而言,超過以前任何一次會戰的表現。

有一件事令人感到無比的驚奇,他同城外千軍萬馬的敵人交戰,並且將他們擊敗,城內的人員一無所悉【247】,就是防衛著麵對城市這邊高牆的守軍,全都置身事外。直到城裏的人聽到遠處傳來男子的喊叫和婦女的哭聲,看到羅馬軍隊把大量飾有金銀的圓盾、染著鮮血的無數胸甲以及高盧型式的酒具和帳篷,搬回自己的營地,才知道愷撒已經贏得一次大捷。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在轉瞬之間,就像一個鬼魂或一場春夢消失得無影無蹤;很多人都是喪命在接戰的現場。阿萊西亞的軍隊忍受極大痛苦,也給愷撒帶來無數的艱辛,最後還是開城投降。發動戰爭的主使者維金托裏克斯穿上華麗的鎧甲,給馬匹加上各種裝飾,騎著出城在愷撒座位的前方繞行一周,下了坐騎脫去鎧甲,蹲踞在愷撒的腳前動也不動,最後被帶走囚禁起來,供凱旋式出場亮相之用【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