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貞兒渾身一激靈,怎麼也沒想到太後會把伺候太子這樣重大的責任交給她,去東宮伺候太子自然比在錦繡坊管理衣飾責任重大多了。來不及多想,她叩頭謝恩說:“謝太後恩典!奴婢惶恐,當盡心竭力伺奉好太子殿下!”
“那好,從明日起,你就和菊心搬去端本宮伺候太子的飲食起居吧。太子年幼,你們當要好生照看。照看得好,有賞!若有半分差池,可仔細你們的皮!”孫太後威嚴地說。
萬貞兒全身一凜,隻得叩頭如搗蒜,嘴裏連呼:“奴婢當盡心竭力,拚死也會護得太子殿下周全!”
“沈姑姑,賞萬貞兒瑪瑙串珠一對。若日後伺候太子有功,還會重重有賞!”孫太後說。
萬貞兒再一次叩頭謝恩。回到錦繡坊,萬貞兒把在錦繡坊的一切事宜都交接給喬韻兒。喬韻兒頗有些不舍,一直嘟嘟囔囔地說:“貞兒姐姐,你去伺候太子,這個差事可比在錦繡坊對著一堆不會說話的衣物有趣多了!姐姐,以後有機會的話,在太後麵前美言幾句,讓韻兒也可以去伺候太子,韻兒不想和貞兒姐姐分開。在宮裏,隻有貞兒姐姐對韻兒最好,韻兒想一輩子跟著貞兒姐姐。”萬貞兒被她聒噪不過,隻得答應說:“日後有機會的話,我就去求太後讓你也去端本宮伺候太子,我們兩個在一起。”聽到萬貞兒的許諾,喬韻兒這才心滿意足地笑了,也不囉唆了。萬貞兒心想,韻兒還真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她以為伺候太子是件好玩輕鬆又榮光的事,其實根本不是這樣。這其中的緣由都繞不開兩個月前發生的“土木之變”,當時震驚朝野。
正統十四年七月,漠北的蒙古瓦剌部在首領也先的率領下以明朝減少賞賜為借口,分四路大舉侵犯明境。二十二歲的正統皇帝朱祁鎮偏聽親信大太監王振的煽惑,禦駕親征漠北的蒙古瓦剌部落。
由於王振指揮嚴重失誤,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圍困,死傷十餘萬,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和大學士曹鼐等數十名文武官員戰死,正統皇帝朱祁鎮被蒙古瓦剌也先部生俘。這就是史書記載的“土木之變”。
皇帝被俘的消息傳到京城,以兵部侍郎於謙為首的廷臣為應急,聯合奏請皇太後孫氏立郕王朱祁鈺即皇帝位。郕王是正統皇帝唯一的皇弟,正統帝親征前命郕王留守京師監國。
時年二十一歲的郕王在孫太後與朝廷重臣的擁立下,於正統十四年九月初六登基,是為明景帝,年號景泰,以第二年為景泰元年。景泰帝奉北狩親征被俘的皇兄朱祁鎮為太上皇,立兩歲的皇侄正統皇帝的長子朱見濬為皇太子。
聽說小太子朱見濬隻是一個還在吃奶尿床的兩歲奶娃娃,除了原先有奶娘保姆宮女太監們伺候著,葉菊心和萬貞兒是孫太後另派過去的貼身教引姑姑,可見上聖皇太後對他這個嫡親孫兒是很看重的。
從宮外郕王府遷居壽昌宮的皇太後吳氏可也是有著自己的嫡親孫兒的,吳太後的孫兒就是當今皇上景泰帝的長子朱見濟,由杭貴妃所生,剛過了周歲生日。
所以這個關口,萬貞兒自然明白孫太後特意指派葉菊心和她去往太子東宮的用意。她和葉菊心肩上的擔子不輕啊,若小太子稍有差池,她和葉菊心的人頭不保。
此刻的她萬萬也沒有想到,翌日初次去端本宮麵見太子,就惹出了麻煩和不快。
一早盥洗罷,仁壽宮的沈姑姑就領著葉菊心和萬貞兒去小太子居住的端本宮報到。
遠遠地,萬貞兒就看到了端敬殿、端本宮、文華殿這幾處宮殿屋頂上那明晃晃、青幽幽的綠色琉璃瓦。
明朝祖製規定,這幾處宮殿為太子的居住、攝事之所。因為這一處所位於紫禁城東部,東方在五行中對應“木”,木在五色中主“青”,是木葉萌芽之色,代表溫和之春,象征著日出東方,主生長。對於年幼的皇子皇孫來說,順利生長是最重要的,因此明朝祖製規定太子皇子們的居所便以綠瓦覆頂。
到了端本宮,沈姑姑口宣:“奉上聖皇太後懿旨,著仁壽宮原女官葉菊心、錦繡坊原主事宮女萬貞兒即日起撥往端本宮伺候太子的飲食起居。葉菊心任端本宮的內府侍衛總管,萬貞兒任太子的貼身教引姑姑。葉菊心和萬貞兒自當盡心竭力,和端本宮原有的奶娘、保姆、姑姑、宮女、太監一起盡心侍奉太子,確保太子平安康健無虞。若有懈怠者,定予追究不赦!”
葉菊心、萬貞兒和端本宮原有的宮人太監們黑壓壓跪了一地,領旨謝恩。沈姑姑帶著葉菊心和萬貞兒正式拜見了端本宮的首領太監覃包、太子自小的乳母李姑姑以及太子宮裏的主事宮女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