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冬天,燕王坐在屋裏想心事,一抬頭,看見了屋外房簷兒下邊的冰柱子。隨口念了一句:

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氷

表麵上是在說,北京冬天的寒冷天氣,一點水就能結成冰(古代的“冰”寫作“氷”)。其實,這是朱棣在借題發揮,他正在為出不出兵攻打建文帝猶豫不決。道衍早猜透了燕王的心事,他眼珠兒一轉,馬上對了個下聯:

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作主

意思是說:國家亂糟糟的,老百姓愁眉苦臉的,盼著出個好皇帝,您這個做“王”的,要挺身而出,為民作主。“王”字出個“頭兒”,正是個“主”字,和上聯一樣,也是拆字對。真正的含義是說,要是燕王您不挑頭幹大事,有誰還配作這個“一國之主”呢?這是道衍在給朱棣打氣:別拿不定主意了,趕緊起來幹吧!

不久,朱棣就在北平起兵,後來打敗了建文帝,做了皇帝。

幼年解縉服相爺

天做棋盤星做子誰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

解縉出身貧窮,七歲時能作聯吟詩,出口驚人。

相爺聽說後想,小小的人能做這樣對聯,倒是稀奇,但不知是真是假。於是命家人去叫他來當麵一試。小解縉進了門,相爺把他迎入客廳。分賓主坐下後,相爺從桌上拿起一本書晃晃說:“老夫聽說你有萬卷之書,書藏在哪裏?”小解縉指指肚皮說:“就在這裏。”相爺又問:“既然如此,那我出聯你能對嗎?”小解縉眨眨眼睛說:“何止能對!”相爺看這小家夥口氣竟這麼大,不覺有些好笑,便出聯道:

天做棋盤星做子誰人敢下

小解縉想,這難不倒我,略一思索,便對道: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

相爺見小解縉對答如流,大為吃驚。正找不到好的課題,忽見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鵑圖》,也來不及細想,就信口出了一聯道;

月下子規喉舌冷

小解縉見他行文已亂,故意照式對個下聯說:

花中蝴蝶夢魂香

誰知相爺隻顧後,不顧前,一見別人句子有毛病,馬上挑剔說:“試問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來的夢魂香甜?”

小解縉又眨眨眼睛說:“然而月下子規也未必啟口,喉舌之冷,一樣無從說起!”相爺一聽,啊喲,我也錯了!便問小解縉:“那麼依你說又當如何?”

小解縉說:“如果把‘月下’改作‘啼月’,‘花中’改作‘宿花’,豈不是‘舌冷’‘夢香’?”

相爺想要叫好,但又反問:“你既然早已知道,為何將錯就錯?”

小解縉笑道:“因為相爺失口在先,解縉之所以將錯就錯,無非是步相爺後塵,照葫蘆畫瓢罷了。”

相爺聽後心服口服,等解縉長大後,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馬愉幼年誌向遠大

風吹鵲巢一二子連窠及地

雨打猴穴眾諸猴帶露朝天

馬愉(1395-1447),明代山東臨朐縣人,字性和,號澹軒。宣德年間狀元,做過侍讀學士、禮部右侍郎。馬愉幼年時候聰敏好學,四歲就開始讀書,七八歲就能對對子。

有一天,先生帶著他和幾個同學到野外遊玩,見一棵大樹上的鵲巢被大風吹落,裏邊的幾隻小鳥也掉在地上,先生便出了一個句子:

風吹鵲巢一二子連窠及地

此聯不僅敘述了眼前之事,而且更巧妙地采用了諧音技巧,即“連窠”諧音“連科”,“及地”諧音“及第”,蘊含了預祝學子們將來科舉考試順利之意。馬愉稍加思索對了出來:

雨打猴穴眾諸猴帶露朝天

此聯同樣用了諧音技巧,即“諸猴”諧音“諸侯”,“帶露”諧音“帶祿”,意思是以後我們都會做官,享受俸祿,成為國家的棟梁,一起去朝見皇帝。

於謙少年立誌

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

於謙幼年,朝廷有人到錢塘督學。走進一座大廟,坐在正殿裏,兩邊坐著地方官兒,他們叫來了本地的學生,想要考考他們的學問。一個大官兒指著廟裏的佛像說:“我就用這些出個對子上聯,你們來對。”他說了上聯:

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上聯說的是廟裏的三尊佛像和他們坐著的東西:釋迦牟尼佛坐在蓮花座上,文殊菩薩騎獅子,普賢菩薩騎大象。

縣官想,不能隨便叫人對,對錯了,我不也跟著倒黴嗎?他早聽說於謙聰明好學,雖然歲數不大,可學問在學堂裏是數一數二的,於是指著於謙說:“讓這個小秀才對個下聯吧。”

於謙走到前邊,張嘴就對了一個下聯:

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

“一介書生”是說於謙自己。後半句,小於謙是在說,我今後準能考中,當上進士。大官兒看於謙小小年紀誌向挺大,高興得連連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