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爪擎開白白雲

對句工整而巧妙地表達出非同尋常的誌向。喻樗一聽,大為驚異,說:“這個孩子他日必定成大器。”陳好智對朱熹

一行朔雁避風雨而南來

萬古陽烏破煙雲而東出

南宋時,福建省有個叫陳好的孩子,從小聰明好學,勤奮讀書,被當地老百姓譽為神童,八歲時便成了遠近有名的小才子了。南宋大理學家朱熹(1130-1200)便是他父親的老師。

有一次,朱熹為了一些事情,專程來到陳家。到了陳家之後,看到小陳好聰明過人,惹人喜愛,朱熹就想試試他的才學,於是把他叫到跟前,出了一句上聯:

一行朔雁避風雨而南來

在這上聯中,朱熹借候鳥大雁南飛,責備南宋當朝膽小怕事,不敢北上抗金。

陳好聽了,也覺得這上聯不簡單,想了一會兒才對道:

萬古陽烏破煙雲而東出

下聯既讚歎了師祖的學識修為,又借機抒發了自己的遠大誌向。

徐達弈棋對聯

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

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古畫一軸龍不吟虎不嘯

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

徐達(1332-1385)自小聰明過人,且善於象棋,幼有“象棋神童”之美譽。後來,徐達投奔洪武皇帝朱元璋,被封為開國元帥,輾轉南北,功勳卓著。明建都南京後,徐達被明太祖朱元璋封為中山王,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

有一次,明太祖和徐達在莫愁湖畔下象棋,明太祖要求徐達拿出真本領來對弈,徐達隻得硬著頭皮與皇帝下棋。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勝負,正當朱元璋連吃徐達兩子而自鳴得意時,徐達卻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問道:“將軍為何遲疑不前?”

徐達則“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答道:“請皇上細看全局。”

朱元璋仔細一看,才發現棋盤上的棋子已經被徐達擺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一高興便把莫愁湖賜給了徐達,並在此建一座豪華的亭樓,名曰“勝棋樓”。

徐達因戰功顯赫,曆來認為自己建國有功,時時居功自傲,飛揚跋扈。有一天,他在“勝棋樓”大擺宴席,大肆張揚,請他的一幫同僚喝酒祝賀。席間,眾人酒足飯飽,少不了吟詩撰對取樂。

首先是常遇春就莫愁湖吟詩一首:

占全湖綠水芙蓉

勝國君殘棋一局

看終古雕梁玳瑁

盧家庭院燕雙飛

這首詩既點綴了莫愁湖的美景,又蘊含明太祖弈棋輸於徐達的典故。

輪到劉伯溫吟詩,劉伯溫看見徐達這樣居功自傲,十分擔憂,有意點撥他,看見廳堂掛有一幅《龍吟虎嘯圖》古畫,觸景生情,說:“徐老弟,我這裏有一上聯,請你答對下聯,若你答得好,我就喝酒;若你答得不好,我就不喝酒如何?”

徐達高興地說:“請軍師賜教!”

劉伯溫就出了上聯,聯曰:

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到徐達答下聯,他也是觸景生情,看見廳堂上有一幅《龍吟虎嘯圖》,他認為自己南征北戰,為大明江山立下豐功偉業,正是他意氣風發的時候,於是,靈機一動,也隨口浪聲吟道:

古畫一軸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

席上,三清道觀的清虛道長見徐達戎馬半生尚能對出這樣的好聯,認為實是不易,但也見其聯中顯出盛氣淩人之勢,不禁搖頭歎息,說:“王爺,你的象棋造詣極深,真是令貧道心悅誠服,心悅誠服啊!”

徐達得意洋洋地說:“哼!說到弈棋,我不是吹的,可謂天下無敵。”

老道見他如此張狂,便說:“王爺,官場如棋局,榮辱禍福,瞬息萬變,錯投一子,就全局皆輸啊!我這裏倒也有一副有關象棋的對聯,望與王爺共勉。”

徐達道:“請道長賜教。”

道長於是給徐達撰了一聯:

湖本無愁笑南朝迭起群雄不及佳人獨步

棋何能勝因殘棋誤投一子致教此局全輸

席散,徐達走後,老道搖頭對劉伯溫歎息說:“軍師,你提醒他‘提防,提防!’他就是不知提防啊!”

劉伯溫說:“這是天意。天意難違啊!”

不久,徐達果然被洪武皇帝朱元璋所殺。

朱棣作“主”

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氷

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作主

朱棣(1360-1424)在北平的時候,認識一個叫道衍的和尚。道衍一見朱棣就說:“要是有我幫著您,保準讓王爺您戴上一頂‘白’帽子。”朱棣一聽就明白了:戴上一頂“白”帽子就是指當皇帝。朱棣很高興,就把道衍留了下來。

後來,朱棣的侄子朱允炆當了皇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最不放心的就是他的四叔燕王朱棣,他想了好些法子,想借削藩削弱朱棣的勢力。朱棣也不想坐以待斃,就準備起兵推翻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