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登上教學大樓的樓頂,俯瞰著穿越城市的利馬托河,河水閃爍著一片金黃,那是秋日陽光的反射。向南眺望,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蘇黎世湖,湖上漂蕩著點點白帆,還有疾速移動的快艇。
城市幾條主要的街道兩旁,都是現代化的高大建築,而沿山坡的民居,則掩隱在綠色的藤蔓裏。愛因斯坦欣賞了一會幾,感到神清氣爽。不過,最讓他心滿意足的並不是大學的優越環境,而是他即將在一批世界著名教授的指導下深造。
他辦好入學手續,去拜見尊敬的赫爾澤克校長。他們聊起了物理學科授課的導師。
以韋伯定律聞名於世的韋伯教授,正是數學、物理兩大學係的創辦人,這位治學嚴謹的教授門下,已經出了不少著名的學者,特別是熱導方麵的。愛因斯坦早已拜讀過他的不少著作。還有久聞大名的霍夫威克教授、年輕而名揚天下的俄羅斯人明考夫斯基教授……
課堂上,愛因斯坦好像在浩瀚的海洋中暢遊,課後,他就隻穿行在物理實驗室、餐廳和宿舍三個地方。他最要好的同學馬歇爾·格羅斯曼笑他:“這樣的學習方法最好,三點成一麵,穩定結構嘛!”
格羅斯曼慢慢發現,愛因斯坦把主要精力轉向了物理學,而且抱著極大的興趣聽韋伯教授的課,而對霍夫威克教授和明考夫斯基教授的課,漸漸鬆懈下來。他幾次提醒說:“阿爾伯特,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
“不,馬歇爾,”愛因斯坦頭也不抬地說,“物理學才是至高無上的,不過請你放心,我不會因此而拋棄數學的。”
一天,格羅斯曼告訴愛因斯坦:“下午,明考夫斯基教授有個數理研討會,有許多專家教授到會。同學們都去參加,你去嗎?”
“哦,我還在思考一個熱力定律,”愛因斯坦說,“還是請你把研討會的筆記帶給我看吧。”
對物理學,愛因斯坦已經把精力用到極限,以至於一些其他的課,不是不去聽,就是在課堂上做物理習題。
“哎呀,”格羅斯曼無可奈何地說,“總有一天,你要為此付出代價的。朋友!”
牛頓,是愛因斯坦的神聖偶像。小時候愛因斯坦就常常在想,為什麼蘋果隻向牛頓落下去?如果當時落到我的頭上呢?在中學,當他背得出微分、積分方程時,就利用公式求解牛頓偉大的三大運動學定律之間的關係。的確,在兩百多年的科學史裏,經典物理學就是以這三大定律為基礎的。牛頓定律,成了解釋一切物理現象的金科玉律。但是,升上大學以後的愛因斯坦,開始對經典物理學產生了懷疑。因此他和格羅斯曼常常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馬歇爾,一切物體都是在運動當中的,能量就通過運動傳遞,是嗎?”愛因斯坦思考著問。
“當然,牛頓定律早就解答了。”格羅斯曼說。
“可是,當速度達到一定值時,比方說光線,速度約為每秒鍾30萬公裏。那麼,”愛因斯坦站起來,“是什麼讓光子能達到這個速度的呢?”
“有學者已經有了假說,”格羅斯曼知道不能小看這個朋友,他十分清楚愛因斯坦的超常智商,“宇宙中還存在不為人類所知的一種物質,它能導致光速。”
“哦,我知道,人們稱它以太。”愛因斯坦說,“物體存在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你說以太處於哪一種狀態?”
“我怎麼會知道?科學家們還沒研究出來呢。”
“188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麥迪遜博士和莫賴教授那個偉大的光學實驗,證明光速是永遠不變的。”愛因斯坦接著說,“這就證明了,以太是不存在的,奢談以太是一種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