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在庫支底亞克山裏,發現了雕刻在12塊陶製書板上的一個英雄敘事詩。其中7塊書板上記載的,從現在看來,是人類第一個親眼目睹的宇宙旅行紀實。是通過史詩中主要人物之一恩克杜講述的,書板上的故事是這樣的:蘇美爾人恩科度被一隻巨鷹的銅爪抓著,在空中飛行,飛了四個小時後,一個聲音忽然向他說:你看看下麵的大地,大地像什麼呀?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又像什麼?大地像一座高山,大海像一個湖泊。他又在空中飛行了四個小時,那個聲音又對他說:你向下看看大地,大地像什麼?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像什麼?大地在這時像個花園,大海像花園裏的水渠。在他向上飛行了四個小時後那個聲音又對他說:你向下看看大地,大地像什麼?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像什麼?大地像米粥,大海像個水槽。
這個比喻必定來自某個曾在我們地球上空飛行的生物。因為這個比喻太準確了,不可能純屬想象。如果對地球沒有個感性的認識,誰能想象到陸地像粥,大海像水槽,因為從高空中看,地球的確像粥和水槽互相交錯的一片。其他的考古發現證實,在四萬年前,在蘇美爾人居住的地區內曾有各種原始人,忽然不知從何時出現了蘇美爾人,也不知道他們先進的天文、文化、技術又從何而來。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古國是那麼的深不可測。
即使在很“現代”的著作裏,人們也為這個神秘的國度所折服,從未停止過對它的探索。在20世紀50年代問世的《世界文明史》中曾寫到:“古代偉大文明中哪一個最為古老,這是至今仍有激烈爭論的問題。有些學者的意見傾向於埃及文明,但更多的權威則支持底格裏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的文明最早的主張。”該書在全麵介紹了兩大文明之後,作者又回到哪一個文明更古老的問題,並且從影響的可能性加以回答:“……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發掘資料卻似乎可以證明,早在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達米亞就對尼羅河流域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影響的例證有:圓筒形印章的使用,建築結構的方法,藝術的主題,以及無疑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字體係的成分。”
通過研究,人們初步發現曆時280年的蘇美爾壽命比較短暫。來自伊朗的新入侵者打敗了薩爾貢一世的孫子,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又一個個重新出現,直到烏爾城邦崛起,再一次統一各城邦,建立起一個純粹的蘇美爾人的帝國。這一帝國從公元前2113年到公元前2006年,維持了一個世紀。
盡管時日不長,但蘇美爾文明卻十分璀璨,其中一個重要特征是文字的發明和使用。考古學家在基什附近的奧海米爾土丘發現了一塊約在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麵刻有圖畫符號和線形符號。這是兩河流域南部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兩河流域書寫的材料是用黏土製成的半幹的泥板,筆是用蘆葦稈、骨棒或木棒做的,削成三角形尖頭,用它在半幹的泥板上刻壓,留下的字跡筆畫很自然地成了楔形,因此稱為楔形文字。寫好後的泥板晾幹或燒幹,長期保存。蘇美爾人所創造的楔形文字,被後來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所承襲,並隨著商業和文化交流的擴大而傳播到整個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