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赫梯帝國剛剛覆滅時,呂底亞古國以薩第斯為都迅速建立起來了。這個擅長金銀冶煉的國度,於公元前660年即其最強盛時期開始鑄幣,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鑄幣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產生金銀合金幣的國家。而這也從側麵說明了呂底亞人以擅長商業和貿易而著稱。
公元前547年,希臘-波斯戰爭拉開了帷幕。在戰爭中,滿懷信心的呂底亞國王克羅索斯帶領其部隊與居魯士二世對峙了一年之久,在偶然因素影響下,最終敗給波斯。
地理位置的優越,不僅成就了呂底亞發達的商業,同時也成就了其強大的綜合國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呂底亞王國的領土擴張至由色雷斯海峽至安納托利亞西部,並以薩第斯為都。爾後,呂底亞在赫穆斯河及其支流發現大量的沙金而變得更加繁盛,精於商業和貿易的他們與辛梅裏安人進行著不公平貿易。發現不公平貿易後的辛梅裏安人激怒了,對呂底亞的首都——薩第斯發起了軍事進攻,並取得勝利,同時還搶奪了大量財寶。失掉國都後的呂底亞開始與亞述人結盟,並於公元前626年共同對辛梅裏安王國發起了討伐,奪回了薩第斯並重新定都於此。
克羅索斯與居魯士二世於公元前547年在普特裏亞進行了一次會戰,會戰中互有勝負。戰後,克羅索斯派使者去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殿請求神諭。女巫告知使者,有一個帝國將會陷落。自信的克羅索斯便斷定,女巫口中的帝國是波斯帝國,於是他在邊境上不斷集結部隊,準備再次進攻。但居魯士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軍隊進攻波斯,在公元前546年帶領大軍先發製人,繞過防線,攻至首都薩第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鑄造貨幣的國家一般認為排序是呂底亞、與呂底亞毗鄰的愛奧尼亞(Ionia)是第二,然後是印度和中國。但是,這幾個國家也都傾向於認為自己的鑄幣是世界最早。換個角度,從傳播的角度看,他們很可能就是由一條類似“絲綢之路”的發達商貿網絡,在世界不同地區共同催生的結果。中國為什麼被納入這個貿易係統,很顯然中國有自己獨特的產品:絲綢或其他商品。而印度的納入則與之構成了一個有效的三角關係,將南線與北線聯係了起來。
呂底亞的末代皇帝克羅伊斯製定的新幣史塔特對後世影響久遠。史塔特由二十四克拉純金構成,還可以細分成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一等更小的單位,因此促成了金衡盎司的發展。而且,克羅伊斯還推行金銀複本位製度,即將銀幣用於交易數額較小場合的製度,這種製度後來成為了貨幣曆史的主流。呂底亞人還發明今天我們常說的“試金石”。顧名思義,這種試金石是用來檢驗金的純度的。它是利用一種黑色的小石頭,分別用金器以及一組二十四支由含有不同金、銀、銅等組合的試金針在上麵劃出痕跡,以便比較。如果是純金的金器劃出的痕跡就會與第二十四支試金針所劃出的條痕完全吻合。
末代皇帝克羅伊斯於公元前560繼承王位以來,完成了征服愛奧尼亞大陸的大業,他以財富甚多聞名。克羅伊斯時期的呂底亞為了對抗波斯的居魯士大帝的威脅,缺乏海軍力量的它與巴比倫、埃及、斯巴達結成了聯盟。後入侵卡帕多西亞,無功而返,且兵力大大受損。此時的居魯士大帝緊緊追擊,並於公元前546年襲擊了其首都薩迪斯,最終占領了呂底亞,從此曾經盛極一時的呂底亞退出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