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經》中呂底亞指代的是歐洲第一個信徒,書中有這樣一個典故——歐洲大陸第一個悔改歸向基督的人是一個做生意的女子呂底亞。而並沒認為這個女子重要的保羅那時正尋找“一個馬其頓的男子”。對那個叫呂底亞的女子的忽視使他錯了,因為呂底亞的家後來成為歐陸第一個敬拜和見證的中心,第一個歐洲的晚禱會就在這家中舉行,因而打動了神的心,用天然的地震去搖撼監牢,更用屬靈的地震使獄卒悔改。這一切不過說出:神既在第一世紀能使用一個真正悔改的商婦,在今天的二十世紀也能做同樣的事。書中說“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有一個賣紫色布匹的婦人,名叫呂底亞,……素來敬拜神;……主就開導他的心,叫他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他和他一家既領了洗,便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請到我家裏來住;於是強留我們。”
但揭開《聖經》故事的麵紗後,呂底亞這個神秘的小亞細亞之國究竟又有什麼引人注目的神秘之處呢?
呂西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從公元前8世紀前後開始引人注目的呂西亞屬於呂底亞王國的一個南部沿海城邦。希羅多德巨著《曆史》中,滿篇都是“呂底亞”——這是一部描寫公元前5世紀“希臘-波斯”大戰的第一部人類敘事體曆史著作。
從這種曆史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呂底亞曾經是波斯人的敵人,可以說是最強勁的敵人之一。因為他們在這場戰爭中屬於希臘陣營。這個位於土耳其半島西北部、瀕臨愛琴海的國家,是小亞細亞中西部的一個古國,有人認為它起源於公元前1300年,也有人認為它早於公元前546年,呂底亞人以印歐語係安那托利亞語族為其語言,首都位於富庶而宏偉的薩第斯。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南直接臨海的呂底亞,與大家熟悉的特洛伊城邦一樣,都屬於廣義的希臘文化範疇。土耳其半島西南內陸的呂底亞人在赫梯帝國垮台之後,侵入安納托裏亞地區,並瓜分了赫梯帝國的西部。其中,呂西亞就是瓜分而來的沿海城市,因此,呂西亞人也被認為是“海上民族”之一。
說起呂底亞,不得不提起赫梯帝國。公元前2000年,赫梯人與赫梯語的產生,源於一個東部山區叫哈梯的土著支係與一支外來的印歐部落結合。赫梯人於公元前1650年,建都在了中部的哈圖沙什。隨後,不斷地征戰使得帝國版圖很快擴張至地中海,並且控製了黑海地區,並於1595年消滅了巴比倫國,至此,呂底亞、呂西亞都歸於赫梯帝國。這個帝國於公元前12世紀達到了鼎盛時期,並正式稱呼為“赫梯帝國”。
最終“赫梯帝國”不僅控製了小亞細亞全境,而且控製了兩河流域,在當時成為與埃及抗衡的世界最大政治勢力——他們曾經在卡迭什大戰,雙方在公元前1283年立下著名的盟約。否極泰來,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席卷東部地中海,肢解了赫梯帝國。
提到呂底亞和呂西亞還必須要提到希臘。古希臘的範圍很廣,實際上是指整個愛琴海地區,愛琴海地區繁盛的曆史要追溯到5千年前,盡管如此,但最為稱道的時期則是已有青銅的“荷馬史詩”時期。我們從世界地圖上可以看到,今天希臘國的版圖不僅包括了整個愛琴海,而且部分領土就在小亞細亞半島附近,如果看得不仔細,則會以為那些地區屬於土耳其國。
呂西亞有著別處無法比擬的地理位置,它不僅沿海,而且處於雅典、克裏特島與塞浦路斯島的正中心,在這裏,海運可以直達埃及。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呂西亞成為了世界商貿中心,來來往往的商人絡繹不絕,這大大增加了呂西亞以及所在國呂底亞的財富收入,也成就了呂底亞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