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原來這陳家村本是西漢開國元勳大謀士陳平的後裔,陳平足智多謀,不讓漢初三傑。據傳當日漢高祖遠征匈奴,被冒頓單於困於平城。危急關頭,陳平因冒頓好色、而其後閼氏好嫉之性,趕製絕色傀儡木偶數十於寅夜放於城牆之上。更命人於背後牽引,使之聞歌起舞。古來皆言燈下看美人,這些傀儡偶人在燈球火把掩映之下,宛然國色天香頗有沉魚落燕之勢。閼氏得報,憂心城破之日,單於遍得諸女,自己便無容身之處。於是河東獅吼,逼迫冒頓退兵。竟由此而解了平稱之圍。
歸國後,陳平以大功封王。百年後其曾孫獲罪亡國,陳氏一族終於風流不再,隻是這製偶玩偶的技藝,竟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陳氏子弟雖不得大福大貴,卻仗著這一套手藝不論什麼世道,均是衣食無憂。
公羊海到達陳家村之時,陳氏一族的青壯已循舊例組了戲班分赴中原江南等富庶之地。陳家村留下的老的老小的小,還有餘力照顧別人的,除了幾家婦人,倒隻剩下陳玉琴這麼一個殘廢人了。
陳玉琴今年已是十七歲,父母雙忘,在村中久負神童之名。可惜他少年時一場大病,竟廢了兩條腿子,從此隻能一生困在炕頭椅上,留在村中。幸好他心靈手巧,雖不能外出賺一些兒家用,但每日裏製偶編戲,每每能別出心裁。村中戲班年年自他手中買戲買偶,他也自然衣食無憂。不唯如此,他更創製出帶輪可動的椅子,摘取高物的叉手等器物,日常生活頗能自理。把公羊海接到家中後他一個人照料兩人的飲食起居,居然也並不吃力。
公羊海雖然傷重,畢竟是練武人的身子。靜養了月餘,已然無礙,隻是他在陳家村住得慣了,不必走鏢,更沒人來尋他比劍,這本是他一直便想要的日子,如今突然得著了,登時樂不思蜀,連月前所受的折辱也漸漸淡了。反而是看多了村中的傀儡戲,慢慢也有了興趣。
這一天陳家村族長延福翁七十三大壽,民語說七十三、八十四是道坎,都要大辦。陳家村雖然族人不齊,但外出遊走的班子都派了人回來。壽日前一天,還開了村裏的戲堂,特為賀壽。
陳家村子弟就走江湖,經慣了風雨。平日演戲拉繩結場,立木搭台,演多了總嫌簡陋,兼之百姓平日所喜,不過《三國》《封神》幾部老戲,久演生厭,於是在三代以上,陳家村戶戶攤錢,人人出力,在村口上建了一座自己喜歡的真正的戲堂,逢年過節開堂演戲,乃是方圓百裏的幸事。公羊海來得不年不節,能適逢其幸,自然歡喜,一大早便催促陳玉琴帶他去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