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威廉·戈爾丁
(1911—1994)英國作家長篇小說《蠅王》、《繼承者》、《金字塔》、《自由墮落》、《看得見的黑暗》等《蠅王》、《金字塔》具有清晰的現實主義敘述技巧以及虛構故事的多樣性與普遍性,闡述了今日世界人類的狀況
1984年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
(1901—1986)捷克詩人詩作《裙兜裏的蘋果》、《鑄鍾》、《媽媽》、《哈雷彗星》和回憶錄《世界美如斯》等《紫羅蘭》他的詩富於獨創性、新穎、栩栩如生,表現了人的不屈不撓精神和多才多藝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5年克洛德·西蒙
(1913—2005)法國小說家。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弗蘭德公路》、《曆史》、《農事詩》等《弗蘭德公路》、《農事詩》由於他善於把詩人和畫家的豐富想象與深刻的時間意識融為一體,對人類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深入的描寫
1986年沃萊·索因卡
(1934—)尼日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劇作《沼澤地的居民》、《雄獅與寶石》;詩集《伊當洛及其他》;長篇《解釋者》等《雄獅與寶石》他以廣博的文化視野創作了富有詩意的關於人生的戲劇
1987年約瑟夫·布羅茨基
(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詩集《韻文與詩》、《山丘和其他》、《悼約翰·鄧及其他》、《駐足荒漠》;散文集《小於一》等《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他的作品超越時空限製,無論在文學上或是敏感問題方麵都充分顯示出他廣闊的思想及濃鬱的詩意
1988年納吉布·馬哈富茲
(1911—2006)埃及作家著名家族小說《兩宮之間》和《小偷與狗》、《道路》、《乞丐》、《我們街區的孩子們》、《傘下》、《平民史詩》等《街魂》他通過大量刻畫入微的作品——洞察——切的現實主義,喚起人們樹立雄心—形成了全人類所欣賞的阿拉伯語言藝術
1989年卡米洛·何塞·塞拉
(1916—2002)西班牙作家《蜂房》、《精心閣》、《聖安德烈斯的十字架》《為亡靈彈奏》帶有濃鬱情感的豐富而精簡的描寫,對人類弱點達到的令人難以企及的想象力
1990年奧克塔維奧·帕斯
(1914—1999)墨西哥詩
人主要詩作有《太陽石》、《假釋的自由》;散文作品有《孤獨的迷宮》、《人在他的世紀中》等《太陽石》他的作品充滿激情,視野開闊,滲透著感悟的智慧並體現了完美的人道主義
1991年納丁·戈迪默(女)
(1923—)南非作家寓言故事《追求看得見的黃金》;短篇小說集《麵對麵》、《星期五的足跡》等;長篇小說《縹緲歲月》、《陌生人的世界》、《戀愛時節》、《朱利的族人》等《七月的人民》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對人類大有裨益
1992年德裏克·沃爾科特
(1930—)聖盧西亞詩人詩集《在綠夜裏》、《放逐及其他》、《海灣及其他》;劇作《猴山之夢》、《最後的狂歡》等《西印度群島》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啟發性和廣闊的曆史視野,是其獻身多種文化的結果
1993年托尼·莫裏森(女)
(1931—)美國作家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寶貝兒》、《爵士樂》等其作品想象力豐富,富有詩意,顯示了美國現實生活的重要方麵
1994年大江健三郎
(1935—)日本小說家小說《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華》;長篇小說《個人的體檢》、《洪水湧上我的靈魂》;長篇三部曲《燃燒的綠樹》等《個人的體驗》和《萬延元年的足球隊》通過詩意的想象力,創造出一個把現實與神話緊密凝縮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繪現代的芸芸眾生相,給人們帶來了衝擊
1995年謝默斯·希尼
(1939—)愛爾蘭詩
人詩集《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北方》、《野外作業》等由於其作品洋溢著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倫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現實曆史的奇跡
1996年希姆博爾斯卡(女)
(1923—)波蘭詩人詩集《我們為此活著》、《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鹽》、《一百種樂趣》、《橋上的曆史》、《結束與開始》等由於其在詩歌藝術中警辟精妙的反諷,挖掘出了人類一點一滴的現實生活背後曆史更迭與生物演化的深意
1997年達裏奧·福
(1926—)意大利諷刺劇作家劇作《喜劇的神秘》、《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我們不能也不願意付錢》、《大胸魔鬼》等其在鞭笞權威,褒揚被蹂躪者可貴的人格品質方麵所取得的成就堪與中世紀《弄臣》一書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