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上邪下難正,眾枉不可矯。
——何承天
直言者,國之良藥也。
——唐甄
目不淫於炫耀之色,耳不亂於阿諛之辭。
——魏徵
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
——《錢公良測語下·規世》
直言之路開,則四方眾賢不遠千裏。
——班固
責人者必自恕。
——申涵光
偏聽生奸,獨任成亂。
——鄒陽
正身直行,眾邪自息。
——劉安
客套話有如隔著麵紗接吻。
——雨果
關於阿諛拍馬的卑鄙和惡劣,不知告誡過我們多少遍了,然而總是沒有用處;拍馬屁的人總會在我們的心裏找到空子。
——克雷洛夫
好諛是人生大病。
——申居鄖
甘諂諛,蔽近習,亂之象也。
——司馬光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戴聖
毋拒直言,勿納偏言。
——歐陽修
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周易》
太山之高,非一石之積也;琅琊之東,渤懈稽天,非一水之鍾也,所以治國家天下者,非一士之言也。
——程本
小人詐而巧,似是而非,故人悅之者眾;君子誠而拙,似迂而直,故人知之者寡。
——林逋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
——徐禎稷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申居鄖
開敢諫之路,納逆己之言。
——傅玄
民富則安鄉重家,敬上而從教,貧則危鄉輕家,相聚而犯上。
——傅玄
得萬人之兵,不如聞一言之當。
——劉安
讜言則聽,諂言不聽。
——元結
一碗水往平處端。
——文康
渾沌之原,無皎澄之流;毫厘之根,無連抱之枝;分寸之燼,無炎遠之熱;隙穴之中,無炳蔚之群;鉤曲之形,無繩直之影;參差之上,無整齊之下。
——葛洪
化上而興善者,必若靡草之逐驚風,洗心而革麵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葛洪
蛟龍得水而後立其神,人主得民而後成其威。
——管子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
——司馬光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劉歆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康德
議論無所依,如膝癢而搔背。
——桓寬
有所不言,言必當,有所不為,為必成。
——呂坤
以為沒有別人自己什麼都行的人,是非常錯誤的;以為沒有自己別人什麼都不行的人,那就更加錯誤。
——拉羅什夫科
言過其實,不能大用。
——陳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
——老子
念人之過,必亡人之功。
——高誘
發牢騷的人所能獲得的並非同情,而是輕蔑。
——約翰生
自律不嚴,何以服眾?
——張養浩
不知道決不是禍害,有害的隻是迷惑,迷惑的人往往不是因為他不知道,而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知道。
——盧梭
不要把學問看作是用來裝飾的王冠,也不要把學問看作是用來擠奶的奶牛。
——列夫·托爾斯泰
要迎著晨光實幹,不要麵對晚霞幻想。
——卡萊爾
做得過頭,不等於達到目的。
——巴爾紮克
開誠心,布公道。
——陳壽
不吹毛而求小疵。
——韓非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諸葛亮
民之生也,猶鑠金在爐,方圓薄厚,隨熔製耳!
——吳兢
下之事上,從其所行,猶影之隨形,晌之應聲。
——劉晝
楚靈愛細腰,國人多餓死;齊桓嗜異味,易牙蒸其子。
——劉安
為君者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圓水圓。
——韓非
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乾穀;上求楫,而下放船,上言若絲,下言若綸;上有一善,下有二譽。
——劉安
膏壤在,而枯葉含榮;率俗以身,則不言而化。
——葛洪
京城禁珠翠,天下盡琉璃。
——《鹹淳問話》
以正德臨民,猶樹表望影,不令而行。
——傅玄
君不能下令以為百姓服度以禁之,乃斷纓出以示民,是先戮以蒞民也。
——韓非
察覺旁人的錯誤誌向並不難,難在察覺自己的錯誤誌向,這需要很大的神智清醒。
——歌德
下塞上聾,邦其傾矣。
——韓愈
有善必聞,有惡必見。 ——韓愈
得人者,先得之於己者也;失人者,先失之於己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失之而得人者。
——葛洪
上不正,下參差。
——楊泉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備
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
——諸葛亮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