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吳越爭鋒(1)(2 / 2)

當時的觀念是“諸侯以夷禮則夷之,夷狄近於中國則中國之”。你雖然是周天子冊封的諸侯,但你廢棄中原禮法,那你就是蠻夷。你本來是蠻夷,但是學習中國的禮法,你就是中國。由此可見,文化的認同是中國人最看重的。

到了春秋中期,吳國的典章文物已經跟中原諸侯沒有區別了,已經算得上是一個文明國家了。

當時吳國的冶煉技術非常發達,青銅劍的鋒利程度遠近聞名。他們的農業技術也不落後。值得一提的是,吳國挖了一條著名的人工運河,起名邗溝。後來這條河還成了大運河的一部分。

隨著楚晉兩國勢力的衰落,吳國開始露崢嶸了。他第一個盯上的就是老鄰居楚國。楚國強大時,曾經狠狠地修理過吳國,但是一直不能將吳國徹底滅掉,反倒是吳國越戰越強,成為了楚國大敵。

吳國的崛起,就引起了楚國宿敵晉國的注意。吳王壽在位時,晉國就和吳國互通使節,建立了聯盟關係。晉國的大臣還把中原戰車的戰法和製造方法都告知了吳國。

吳國在跟晉國建交以前,名義上是楚國的附屬國,雖然國君也稱王,但大多數時候是聽命於楚國的。在晉國的策動下,吳楚之間的戰爭規模越來越大,獲勝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楚國之所以願意跟晉國弭兵,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騰出手來對付吳國的騷擾。

這時一夜白頭的伍子胥跑到了吳國,他勸說吳王僚進攻楚國,但是吳王不答應。

吳王有個堂弟公子光,他很想把哥哥做掉,自己當吳王。這一點被伍子胥看了出來。他答應幫助公子光當上吳王,條件是成為吳王之後,要幫他討伐楚國。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吳王覺得這是個機會,就派大軍攻打楚國。沒想到,戰爭進行得不太順利,吳國的軍隊被拖在了戰場上,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公子光一看,他堂哥的親信都不在國都,就準備動手。

這一天,他請吳王僚到府上喝酒,這當然是鴻門宴了。宴席兩側埋伏了不少勇士。但吳王對公子光也起了疑心,也帶了很多士兵來參加宴會,個個手持兵器虎視眈眈,公子光不敢輕易下手。

眼看事情要壞,錯過這次機會,就很難找到下一次了。公子光就找了個借口,來到了家裏的地下室,要啟動方案二了。

這地下室裏住著一個人,是一位叫專諸的職業刺客,這人是伍子胥介紹給公子光的。專諸化裝成廚師,將一條做好的魚送給吳王。這可不是一條單純的魚,在魚的肚子裏藏著一把鋒利的短劍,能刺穿幾重鎧甲。

魚端上來時,香氣四溢,吳王僚正在一心欣賞美味的時候,專諸立刻從魚中拔出短劍,朝吳王刺去,正中吳王的胸膛,吳王當場斃命。但是,專諸也當場被吳王的侍衛亂刀砍死,因為他拿的是一把小短劍,隻能行刺,不能防身。

這時候,公子光這邊事先埋伏好的士兵一擁而出,把吳王僚帶來的衛士都殺掉了,這就是著名的魚腸劍的故事。

公子光弑殺自己的兄長當上了吳王,就是吳王闔閭。隨後,伍子胥也成為了吳國的軍事統帥。

遊戲玩兒大了,寵姬丟了命

在中國曆史上,伍子胥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可與他同期,還有另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也來到了吳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孫武。據說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的《孫子兵法》就是他寫的。

孫武初見闔閭時,闔閭就要他現場演練士兵。為了增加娛樂性,闔閭提出讓孫武操練沒有絲毫軍事經驗的宮女嬪妃,孫武表示沒有問題。

很快,一百八十名宮廷美女被帶到了操場上。孫武就把這些人分成兩隊,讓吳王最寵愛的兩個愛姬做隊長,然後告訴她們演練的規則,聽到敲鼓的聲音就前進,聽到鳴金聲則後退。

演練正式開始,孫武下令擊鼓,這些養尊處優的美女不但不前進,反而笑成一團。孫武一臉嚴肅地說這沒關係,兵士不熟悉號令,是訓練官的責任。於是,他把訓練的規則仔仔細細地說了一遍,然後第二次擊鼓。

各位美女還是沒把這當回事兒,都以為玩兒呢,東倒西歪地笑作一團。孫武卻一點也笑不出來,他說:“演練的規則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們還是不聽話,這個責任就不在我,而在帶隊的隊長了。”於是,他下令斬殺兩名隊長,也就是闔閭的兩個寵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