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大國,但在諸侯爭霸的過程中,楚國卻先後被齊桓公和晉文公擊敗。這種情況一直到楚莊王繼位後,才有所改變。然而,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雖然是楚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但在繼位之初,他卻是一個不問政事、沉湎於酒色的昏君。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楚莊王猛然覺醒?他又是如何在老牌霸主晉國的陰影下,成就一番霸業的呢?
進諫者有誠也勿擾
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的秦國,經過秦穆公的一番治理,成為了西方的霸主,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所以,“蠻夷”也照樣可以威風八麵,照樣可以很了不起。
在春秋時代,了不起的蠻夷不止秦國一家,還有南方的楚國。
早在齊桓公時,楚國就已經比較強大了。後來,楚成王還跟齊桓公過了一招,雖然吃了點虧,但是沒傷著元氣。
到了晉文公稱霸時,楚國又想北上,和晉國發生了城濮之戰,又失敗了。楚國兩次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實力差,而是因為對手太強大——齊桓公和晉文公可都是響當當的春秋霸主。
城濮之戰後六年,打了一輩子仗的楚成王,開始考慮起接班人的問題。沒想到他兒子心太急,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把他弄死了,然後自己繼了位,這就是楚穆王。
楚穆王對過去爭霸的失敗很不甘心。他上台後加緊操練兵馬,發誓要與晉國一較高下。他首先把附近的幾個小國兼並,又把中原的陳、鄭兩國拉攏到自己的陣營。正當楚穆王要大幹一場的時候,卻突然死了。
楚穆王死後,他的兒子楚莊王上台。楚莊王上任之後,什麼事兒都不幹,楚國大小事務都由國相包攬。楚莊王一天到晚就是摟著美女喝酒、聽音樂,日子快活似神仙。
楚國在給穆王辦葬禮時,其他諸侯動作不斷,特別是晉國。這期間,晉國重新會盟了諸侯,訂立了新的盟約,並把被楚國拉攏過去的陳、鄭兩國又收回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
這下楚國的大臣們就急了,他們紛紛勸諫楚莊王:“咱們先王費了那麼大勁兒弄到手的基業,讓晉國這麼輕易搶走,這怎麼行呢!”楚莊王聽後,竟然無動於衷,該吃吃,該喝喝,跟沒事兒人一樣。
楚莊王繼位三年,整天就是打獵、喝酒。為了防止臣子騷擾自己,他幹脆在宮門口掛了一塊大牌子,上麵寫著“進諫者,殺無赦”。
曆朝曆代幹出這種事兒的君王,還真沒幾個。後來清末時,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後,在自家門口掛了一個布簾,上書“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蹤,有詔方準進,否則雲雪中”,這才算和楚莊王有了一拚。
神鳥也要扮低調
雖說楚莊王掛了這麼個大牌子,可還真有為了國家冒死進諫的。這個人叫伍舉,他有個很出名的孫子叫作伍子胥。
伍舉闖入王宮時,楚莊王正左手抱著鄭國美女,右手摟著越國美女,一邊飲酒,一邊聽音樂呢。他見伍舉進來了,就懶洋洋地問道:“你來幹嗎?”
伍舉一看大王這態度,覺得要是一上來就硬碰硬,撂狠話,莊王非宰了他不可。說話要有技巧,特別是跟領導說話。怎樣說才能讓領導在有厭煩情緒的情況下接受建議,還真是個技術活兒。
伍舉還是很有策略的。他先不動聲色地說:“有人給我出了個謎語,我想了半天也猜不出來,所以來求助英明神武的大王。”
楚莊王一聽這話,覺得有點意思,心想可能是自己正悶得發慌,臣子特意過來讓他猜謎語解悶兒的。於是莊王對伍舉說:“行,你說說看吧。”
伍舉一看有戲,就接著說:“這個謎語是這樣說的,楚京有大鳥,棲在朝堂上,曆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
伍舉表麵上是在說,咱們楚國有隻大鳥,怎麼看都應該是隻非同一般的神鳥,可這隻神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為哪般呢。
實際上,伍舉這話是在說楚莊王。伍舉把楚莊王比喻成了不飛不叫的神鳥——三年吃喝玩樂,可不是不飛不叫嗎?
這就有點意思了,楚莊王總不能說,愛卿你看走眼了,我不是什麼七彩神鳥,我隻是隻麻雀吧。
楚莊王也是個明白人,一聽就知道是在說自己。他哈哈大笑道:“這隻鳥三年不飛,是在養精蓄銳呢。等著瞧吧,要麼不飛,一飛就得衝天;要麼不叫,一叫就要驚人。”
伍舉一聽這話,以為自己點醒了楚莊王,於是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沒想到過了幾個月,楚莊王這隻大鳥依然如故,既不飛,也不鳴,照樣打獵喝酒,欣賞歌舞,伍舉實在很鬱悶。就在伍舉鬱悶時,另外一個大夫實在坐不住了,也去勸諫楚莊王。
這個大夫更有意思,他一跨進宮殿的門,就開始大哭。楚莊王很納悶,問道:“愛卿,你這是孩子沒考上大學呢,還是老婆跟別人跑了,為何哭得如此傷心呢?”
大夫邊哭邊回答:“我的老婆孩子都好著呢。我哭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我快要死了,二是因為楚國快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