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又有人提醒秦穆公說:“現在楚國不知道百裏奚的才能,所以才讓他放牛。咱們要是送份厚禮,不就等於告訴楚王百裏奚是個人才嗎?那楚王還能讓他走嗎?所以,咱們千萬不能送厚禮。”
於是秦國使者就去見楚王,對他說:“我們國家有一個叫百裏奚的奴隸,犯了法之後潛逃到貴國來了。現在我們願意用五張羊皮把他贖回去。”楚王一聽是個犯了法的人,也就沒多想,收了羊皮,就把百裏奚放了。
秦國使者把百裏奚帶回秦國後,秦穆公一看,這百裏奚都已經七十多歲了,就很失望。他心想:“這麼大年紀了,不會老糊塗了吧。”
麵對秦穆公的質疑,百裏奚回答道:“若要我這把老骨頭跟著您打打殺殺,確實不行。但如果是跟大王您一同商討國家大事,我可不算老,我比薑子牙還小十歲呢。”
秦穆公一聽,肅然起敬,他問百裏奚:“我想讓秦國的國力超過其他國家,你有什麼辦法嗎?”百裏奚說:“秦國雖地處邊陲,但地勢險要,軍力強悍,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隻要機會利用得當,稱霸中原還不是分分鍾的事兒?”
這番話可是說到了穆公的心坎兒上。他立即下令,想封百裏奚為上卿,但百裏奚卻不幹,他說:“這個世上比我能幹的人多如牛毛,有一個叫蹇叔的,他就比我強,您還是讓他當上卿吧。”
百裏奚說的話肯定錯不了。於是秦穆公馬上派使者去蹇叔隱居的地方,將他請出了山。
秦穆公見到蹇叔後,開門見山地問道:“我怎麼做才能使秦國強大呢?”
蹇叔回答說:“秦國之所以不能立於強國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夠。想讓國家強盛,就必須要製定規矩,讓一切都井然有序。既不能起貪心,也不能急躁。
“有些國家是德而不威,比如宋襄公,他實力不過硬,所以其他國家就要削他。有些則是威而不德,最典型的就是商紂王了,他讓老百姓不堪其苦,這就是找削的節奏。
“秦與西戎相接,百姓長時間同戎族雜居,多數不懂規矩。因此,您首先要讓百姓懂得法律的威嚴,要讓他們明白,有些事兒能做,有些事兒不能做,這樣才能建立富國圖霸的基礎。不然今天張三把李四打了,明天李四把王五剁了,社會永遠不消停,國家還怎麼富強?但同時,您又不能像商紂王一樣濫用刑罰,以免失去百姓對您的信任。”
蹇叔這一番話,說白了,就是告訴秦穆公要德、法共治。後來,百裏奚和蹇叔被封為了左庶長和右庶長,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國相,共同輔佐秦穆公。
後來,百裏奚又向秦穆公推薦了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百裏奚的兒子孟明視也投奔了秦國,被秦穆公拜為將軍。
百裏奚和蹇叔輔佐秦穆公,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社會改革,把秦國由一個半遊牧、半農耕的野蠻國家,逐漸發展成一個文明國家。
偷襲不成反被擒
晉、楚城濮之戰兩年以後,當時的霸主晉文公約上秦穆公,一起去揍鄭國。這件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當年晉文公逃難時,鄭國國君對他很不禮貌,而且鄭國還經常充當楚國的走狗,所以晉文公看他很不爽。秦穆公之所以也摻和進來,也是想趁機撈點兒好處。
秦晉聯軍很快就包圍了鄭國的都城,但卻久攻不下。鄭國的大臣燭之武趁夜出城,來拜見秦穆公。
他對秦穆公說:“你們兩國圍我們鄭國,鄭國遲早會完蛋。但是,如果鄭國完蛋對你有利,我們死在你手上也就罷了。問題是,鄭國和秦國不挨著。你滅了我,你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得到好處的隻有晉國。你損耗自己的實力,為別的國家打地盤,這是何苦呢?”
秦穆公聽完這番話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跟鄭國人簽訂了盟約,還留下了三員將領幫著鄭國守衛疆土,連招呼都沒跟晉文公打,就撤軍了。
從此以後,秦晉之間的關係就出現了裂痕。到了秦穆公三十二年,晉文公和鄭國的國君先後離開了人世。駐守在鄭國的秦國大將就派人送密信回國,告訴秦穆公他已拿到了鄭國都城北門的鑰匙,如果此時派軍隊來偷襲,打下鄭國輕而易舉。
秦穆公多年以來,一直處心積慮地想拿下鄭國,從而進軍中原,不讓晉國一家獨大。秦穆公這邊正做著美夢呢,卻有人站出來反對,這個人就是蹇叔。
蹇叔說:“讓大軍跑一千多裏搞偷襲,從來沒聽說過這樣的事兒。咱們與鄭國相距遙遠,您若指望保密工作能做得天衣無縫,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我軍長途跋涉,到那兒也精疲力竭了,搞不好還會被別人胖揍一頓。”
但秦穆公根本聽不進去,因為占領鄭國、打開中原的道路對他而言,誘惑力實在太大。他命令百裏奚的兒子和蹇叔的兒子,也就是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這三位,率領軍隊浩浩蕩蕩地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