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流亡霸主(2 / 3)

逃亡的生活非常艱苦,沒有錢就隻能餓著肚子趕路。有一次重耳實在餓得不行了,就讓手下去向正在田埂邊吃午飯的農民要點吃的,農民沒有答應。於是這個手下又問他要一個碗,好弄點水喝。農民就不耐煩了,隨手丟出了一塊泥巴,很不痛快地說:“你吃這個吧。”

這時一個侍衛勃然大怒,要出手教訓這個無禮之人,但被另一個人攔下來了。這人說道:“此乃天大的好事兒,咱們雖然落魄,但弄點糧食吃還不算什麼難事兒,若要攻占領土,那可就難了。這位農民伯伯把這塊土給我們,這是天賜。”

有土地沒土地這都是後話,眼前最要緊的問題是沒得吃。此時,重耳的一位手下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下來,做了一罐肉湯。重耳吃完之後,大家夥才又繼續逃難,就這樣饑一頓飽一頓地到了齊國。

齊桓公當時正在籠絡各路諸侯,圖謀霸業。他一聽重耳來到,立刻就派大臣出城迎接,然後擺酒席接風,還把自己遠房的侄女嫁給重耳,撥給他們一行人二十多輛車馬。

重耳一行人就這樣在齊國安頓了下來,又過上了平靜的流亡生活。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幾年,齊桓公就病死了。齊國眾位公子爭位不休,內亂不止。

重耳的手下覺得再在此地住下去也沒什麼意義了,就建議重耳去宋國。但重耳實在是不願意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了。老爺子這會兒都五十多歲,年奔花甲了,他不想再四處流亡,活活受罪。

於是,重耳的手下就聚在一棵樹下,商量怎麼能讓重耳離開齊國。重耳娶的齊國媳婦兒很賢惠,也跟他們一起想辦法。

一天晚上,重耳的齊國媳婦兒設宴,借機把重耳灌醉,然後派人把他抬到車上,直奔宋國而去。重耳酒醒了,發現自己躺在車上,才知道上當受騙了,跳下車來見人就打。但是,怎麼打也沒轍,隻能繼續趕路。

重耳一行人流亡到曹國、宋國,受了很多罪。曹國國君是個勢利小人,見重耳是落難公子,將他羞辱一番,沒有收留。宋襄公倒是個厚道人,但他在中原爭霸中失敗,自己又受了傷,根本無力幫助重耳。

雖然宋襄公不是打仗的料,但他看人的眼光很準。臨終前,他囑咐兒子,晉國公子重耳很了不起,以後遇到事兒找他準沒錯。

重耳在宋國雖然被招待得很好,但老這麼待下去,也沒什麼意思。於是他們一行人又離開了宋國,來到了鄭國。

沒承想,鄭國國君連理都不理他們,這幫人隻好再奔楚國。楚成王非常好客,見這個北方大國晉國的公子千裏來投,就把他們當作貴賓熱情招待。重耳也成了楚成王的好哥們兒,兩人關係不錯。

有一天,楚成王和重耳一起喝酒時,開玩笑地說:“公子,您日後若是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準備怎麼報答我啊?”

重耳非常感激地說道:“若是托大王您的洪福,讓我能返回晉國當國君,我一定讓晉國、楚國世代友好。如果兩國不得已發生了戰事,我會退避三舍,給你麵子。”在古代,三十裏是一舍,三舍就是九十裏。

楚成王聽完拈須大笑,但坐在底下的楚國大臣們卻不高興了。他們對成王說:“重耳這家夥出言不遜,國君還沒當上呢,就說要跟咱們打仗。他將來一定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咱們不如趁早把他幹掉。”

但成王不同意,他對大臣們說:“重耳素有賢名,連上天都要保佑他。他會這麼說,最起碼證明他很實誠。”

翻盤的機會終於來了

重耳在楚國客居時,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兒。晉惠公的兒子在秦國待了一段時間,娶了個秦國老婆。後來晉惠公一死,他也沒跟秦穆公打招呼,就直接跑回晉國接班去了,成為了晉懷公。

懷公一上台,就和秦國斷絕了來往,秦穆公大罵晉懷公是忘恩負義的小人。秦穆公還派人四處打聽公子重耳的下落,準備扶植重耳登位。

楚成王知道這件事兒後,就借機將重耳送入了秦國,也算是幫他一把。就這樣,這位晉國公子又來到了秦國。

在重耳之前,秦穆公就曾經多次插手晉國事務,導演晉國內部多次動亂。他企圖以此為機會,進入中原。但是,秦穆公的運氣很背,在他幫助下上位的晉國國君,都是上位之後就翻臉的。

這時候在晉國有資格繼承君位的宗親中,就剩重耳一個了。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耳終於回到了闊別近二十年的祖國,並將晉懷公趕出了晉國。這時候的重耳已經六十三歲了。

重耳繼位後,迅速整頓內政,把晉國治理得井井有條。這個時候的重耳就是晉文公了。

在一幫老臣的輔佐之下,晉文公勵精圖治,使晉國經濟飛速發展。在對外關係上,重耳修複了與秦國的友好關係。從晉獻公到晉文公,晉國與秦國三代聯姻,所以今天有一個成語叫作“秦晉之好”。

晉文公還消除了原來統治集團之間的對抗,實現了權力的再分配。他在經濟上實施了一係列強國富民的措施,減輕了人民的賦稅,大力發展了生產。在軍事上,晉文公把晉國原來的兩軍,改為上、中、下三軍,使晉軍成為了諸侯國中戰鬥力最強的國家。重耳治國這短短幾年,晉國政平民富,形勢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