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流亡霸主(1 / 3)

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文治武功,稱霸中原,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但是,在他成為晉國國君之前,卻經曆了一段長達十九年的流亡生活。那麼,身為晉國公子的重耳,為何會淪落到流亡列國的悲慘境地?在這段流亡之路上,晉文公究竟遭遇了怎樣的艱難坎坷?他又是如何從一個流亡公子成功複國,並成就一番霸業的呢?

嘴甜的美姬好危險

宋襄公想當霸主,沒有實力,所以打仁義牌,最後把命都搭了進去。不過,這位糊塗君主臨死前終於英明了一把,他對自己的太子說:“以後你一定要跟晉國的重耳搞好關係。”這個臨終囑托,讓實力不濟的宋國,過了好些年太平日子。

重耳是晉獻公的公子,也就是後來的晉文公。晉國在北方中原諸國中是很有實力的,土地麵積十分廣闊,而且土地肥沃,生產發達,又有太行山脈為依靠,完全不像中原諸國,處於大平原上,無險可守。

但是,凡事有好的一麵,就有壞的一麵。晉國是有優勢,但也有劣勢。它的劣勢就是國土偏北,緊挨著遊牧民族。

所以在晉國的土地上,也生活著很多彪悍的遊牧民族。在常年跟這些民族打仗的過程中,晉國人也形成了彪悍尚武的性格。晉軍的戰鬥力,在春秋諸侯裏邊是很有名的。

一般來說,士兵能打仗肯定是好事兒,但這也得看士兵聽誰的。如果他們不聽國君的,那可就不妙了,很容易爆發軍事政變。

春秋時代的國君,跟後世的專製君主不一樣,他們說話不是真正算數的,他們的權力是和底下的大夫、貴族們分享的。

晉國的首代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所以晉國是周王室的近親。據說有一次,周成王跟弟弟在禦花園裏玩兒,周成王拿起一片樹葉子,瞅了兩眼後說道:“這片樹葉子很像玉珪(祭祀用的一種禮器)。”然後,周成王看著他的弟弟,接著說:“那我就封你做諸侯吧。”

第二天,大臣對周成王說:“您既然跟您弟弟說了要封他做諸侯,就真的要封,君無戲言。”這一下,成王隻好不情不願地把弟弟封到唐,做了唐國的首代國君。後來,唐國改名為晉。

晉國國君代代相傳,傳到春秋初年,晉國內部的貴族勢力已經尾大不掉了,聽國君話的人越來越少。齊桓公稱霸時,晉獻公繼位。他當了十六年的國君,也進行了一些軍事擴張。

晉獻公晚年,晉國已經是跟齊國、秦國接壤的一個大國了。晉獻公不僅進行了領土擴張,還進行了一番政治改革,殺了很多宗室貴族,把大權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中。

從晉獻公的這些措施看,他應該算是個有為之主,但他後來找了個女人,給晉國帶來了一場大動亂。

晉獻公繼位第五年,晉軍去攻打一個少數民族部落,得到了一個叫驪姬的美女。這位美女不僅長得花容月貌,而且很擅長花言巧語,因此深得獻公的寵愛。

過了幾年,驪姬生了個兒子,取名叫奚齊。然後,獻公在驪姬的挑唆下,趕走了太子申生和次子重耳,立了小兒子奚齊為太子。

獻公一去世,小兒子奚齊就繼位了。有一部分大臣很不服,他們支持逃到國外的公子申生,因此雙方發生了鬥爭,殺來殺去,最後申生、奚齊全死了。因為這時重耳也跑到國外去了,隻好由獻公的另一個兒子繼承了君位,這就是晉惠公。

重耳逃出晉國之後,先跑到了狄國,因為他的母親是北方狄族的女子。當時跟隨他逃難的,還有一幫文臣武將,大多也都是狄國的。狄國雖然隻是個小國,但畢竟和重耳有親緣關係,重耳就在這裏暫時居住了下來。

重耳這一住就是十二年。他後來結婚生子,日子過得還算太平。當時重耳已經五十多歲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所以他覺得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看著自己跑來跑去打醬油的兒子,他覺得也挺幸福的。

雖然重耳沒有遠大追求了,但他那個做了晉國國君的兄弟卻還一直惦記著他。晉惠公是因為前麵那幾位哥哥都死了,才當上國君的,所以他認為兄弟對他來說是個威脅。

當晉惠公得知重耳流亡在狄國後,很不高興。他向狄國施加壓力,想置重耳於死地。

重耳的心酸流亡史

大國有令,小國哪敢不從,為了晉國的公子弄得大軍壓境,這買賣可劃不來。好在重耳平時人緣不錯,就有人向他通報消息說:“你的好兄弟要你的項上人頭,我們國君已經答應了,你趕快跑吧!”重耳一聽趕緊收拾東西,帶著自己的手下就開溜了。

出逃後的重耳原本想去齊國,因為當時的齊國還是齊桓公當政,所以肯定不會受到晉惠公的脅迫。但問題是,狄國跟齊國不挨著,中間要經過衛國。這時候就又出狀況了。

那會兒盤纏、行李都很重,專門得有一輛車拉著。幫重耳拉車的人竟然拉著一車的盤纏跑了。這樣一來,重耳這一夥人在路上可就吃盡了苦頭。

到了衛國,重耳一行人被攔了下來,衛國國君死活不放行。於是,他們隻好繞個圈,逃到了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