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仁義』霸主(2 / 3)

齊國的內戰打了一年多,公子昭打不過別人,就逃到宋國來了,請求宋襄公幫助他奪位。公子昭一來,宋襄公特別熱情地接待了他,好吃好喝地伺候著,但是對於出兵幫助他這件事兒,卻表現得特別冷淡。

公子昭是個聰明人,一看這個局麵,立刻就知道宋襄公想要什麼了。他就對宋襄公講:“隻要我能夠登上國君之位,一定會以盟主之禮來對待叔叔您。”也就是說,隻要公子昭能當上齊國國君,他情願讓宋襄公當盟主。

宋襄公得到公子昭這個許諾後,立刻就跟打了雞血一樣,號令天下,要求各國出兵,幫助公子昭奪位。可是,宋襄公不是齊桓公,齊桓公活著時還有人拿宋國當回事兒,現在齊桓公不在了,誰還有工夫搭理他。

最後,隻有三個小國帶了一點軍隊來響應宋襄公,而這點軍隊根本就不能對付強大的齊國。宋襄公咬咬牙,心想:“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他清點宋國全部的兵馬,加上那三個小國聊勝於無的軍隊,浩浩蕩蕩地殺向了齊國。

本來宋襄公心裏是沒底的,他也就是前去探探形勢,若是不妙,隨時準備掉頭開跑。

但是,宋襄公的運氣很好。這時候的齊國,各方勢力已經打得精疲力竭。所以宋襄公一來,很快就控製住了局麵,幫助公子昭順利當上了國君,這就是曆史上的齊孝公。

這時候的齊國已經不是當初的齊國了。齊孝公也兌現了當初的許諾,真的就聽從宋襄公的號令了。這下宋襄公可牛氣了,他心想:“連以前的霸主都聽我的了,那我豈不是真正的霸主!”

誰是真正的男主角

宋襄公自以為當上老大後,就想放幾把火,威風一下。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曹國。因為曹國在他發文請天下出兵時,很不給他麵子,所以這時候宋襄公就想發兵把曹國的國君砍了。

收拾完曹國後,宋襄公又把矛頭對準了滕國。滕國的國君過去因為一件小事兒得罪過宋襄公。宋襄公眥睚必報,就把滕國國君殺了祭神。

這時候的宋襄公一點都不仁愛了,而且還有些心狠手辣。但是,宋襄公忽略了一個問題,霸主不是靠繼承得來的,而是靠拳頭打出來的。隻有具備足夠的實力,才能讓一票諸侯心服口服。那麼,宋襄公有這個實力嗎?

其實,對於自己有幾斤幾兩,宋襄公的心裏還是很清楚的。

在幹掉了滕國國君之後,宋襄公挾此餘威,組織會盟。但他心裏清楚,就憑自己這點影響力,肯定不行,他必須得到一個強國的支持。那麼,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是誰呢?楚國。

宋襄公想得到楚國的支持,他心想:“我在諸侯中名聲最好,楚國實力最強,如果我們哥倆一起合作,定能成就我的一番霸業。”

其實,宋襄公對於稱霸這件事兒,自己心裏也沒底。他也不好好想想,楚國實力如此強大,它為啥不自己當霸主呢?

宋襄公沒想那麼多,他立刻去聯絡楚國。一開始他也有點擔心,怕楚國不配合。沒想到,楚國答應得特別爽快,表示不僅會參加宋襄公組織的會盟,還願意以自己的名義,聯絡各路諸侯。

所以宋、齊、楚三國牽頭的盟會就召開了。宋襄公特別高興,有楚國捧場,老霸主齊國力挺,再加上他自己這些年為人稱道的仁義美名,這次會盟肯定會順順當當。

這三國一出麵邀請,來的諸侯國就多了。到了約定開會的日子,楚國、陳國、蔡國、許國、曹國、鄭國都來了。

宋襄公首先致辭道:“咱們在此地會盟的目的,是仿效當年齊桓公的做法,共同輔佐王室,停止相互間的戰爭。”

這時候,楚成王的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他問道:“你這個想法挺好,但不知這盟主之位應該由誰來擔任呢?”

宋襄公一聽,還以為楚成王是幫他的,就說:“咱們論爵位,這裏麵誰爵位最高,誰就當盟主。”

他話音剛落,楚成王就說:“我們楚國早就稱王了,你宋國雖說是公爵,但比王還是低一等吧。所以盟主的交椅,應該由我來坐。”還沒等宋襄公反應過來,楚成王就坐到了盟主的位置上。

宋襄公這時候才明白,人家才是男主角。宋襄公指著楚成王的鼻子就開始罵:“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你那王是自己意淫的,你有什麼資格做盟主?”

楚成王都懶得搭理他。這時候,楚國的一個大臣脫去了外麵的長袍,露出了裏麵穿的鎧甲,手舉一麵小紅旗,輕輕揮動。

隻見跟隨楚成王來的這些人,紛紛脫去外衣,原來他們個個都是內穿鎧甲、手持利刃的士兵。這幫人往台上一衝,嚇得各路諸侯四散而逃。

宋襄公被楚國士兵一把抓住,拖到車上帶走了,成了楚國的人質。直到這一年的冬天,楚成王覺得關著宋襄公也沒啥用,才把他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