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貴妃絕戀 (9)(2 / 3)

玄宗哽咽道:“罷了,罷了!”

門外,喊殺聲高漲,高力士驚呼:“軍士們闖進來了!皇上再不決斷,他們殺將進來,貴妃恐怕死無全屍!”

玄宗此時,已是老淚縱橫,傳旨下去:賜貴妃自盡。

門外兵士,聞知消息,齊呼萬歲。

兵士們的呐喊,楊貴妃聽得一清二楚,早已心如刀割、淚流滿麵。高力士過來,宣了聖旨,貴妃險些暈倒。

少不了婉轉淒惻,少不了痛斷肝腸。聖命難違,眾怒難犯,楊貴妃想見唐玄宗最後一麵,被高力士冷冷拒絕。若再見麵,恐怕老皇帝又會不忍了。

楊貴妃來到後院一佛堂處,深深拜過,伏地痛哭。高力士過來,扶貴妃到梨樹下,幾尺白綾,懸於樹上;貴妃長歎一聲,仰頸而亡。

時年38歲。

這一年,是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

誰殺死了楊貴妃?

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很簡單了。

最直接的人物,當然是陳玄禮,陳玄禮的幕後操縱者,則是王思禮(還有種說法,認為政變的幕後操縱者是現任太子李亨)。而最根本的操縱者,還是楊貴妃的“幹兒子”安祿山。

若不是安史之亂,若不是楊國忠敵視安祿山、計害哥舒翰,楊貴妃的結局,或許會更完美一些。

導致自己死亡的根本黑手,是自己的幹兒子。這是曆史的玩笑。

玩笑開大了,就是悲劇。

這樣的悲劇,在安史之亂期間,屢次上演。

安祿山、史思明,都死於自己的兒子之手。兒子殺老子,傳統?

楊貴妃、安祿山這對“假母子、真夫妻”的確心心相應。有人說,安祿山起兵叛亂,目的就是為了霸占楊貴妃,這個說法有點偏激。但毫無疑問,安祿山起兵,除了皇帝寶座、江山社稷,楊貴妃必然也是目標之一。

起兵後,楊貴妃成了犧牲品,安祿山始料不及。

楊國忠被殺,他高興;楊貴妃被殺,他憤怒。血腥的報複(同時也為在長安被殺的兒子安慶宗報仇),在占領長安之後,開始了。沒來得及跑的皇親國戚、金枝玉葉,遭殘酷殺害。

安祿山更想不到,756年楊貴妃被殺,第二年自己也跟著去了,而且方式還差不多:都被“兒子”害死。

安祿山貪圖享樂,沒什麼遠大誌向。攻占洛陽之後,開始大肆享樂,不圖西進。所以,當時唐玄宗南逃,太子北上“抗戰”,後麵都沒什麼追兵。安胖子光顧在洛陽快活了。

光顧快活,沒成想,隱患爆發。

那時候,安祿山已經稱帝。雖然不正規,畢竟也是皇帝一個。

當皇帝,安祿山不太合格。最起碼一點:不注意身體。

安祿山不管,隻管縱情聲色。身體本來就不好,還有眼疾,後來直接就看不見了。再說,他那麼胖,又不知道減肥,什麼高血壓、高血脂甚至糖尿病,估計都少不了。

身體每況愈下,一個人著急了。

誰啊?安祿山的小老婆,段氏。

段氏長得如何,無從考證。沒把楊貴妃搞到手,安祿山怏怏不樂,基本就靠段氏填補空白。

搞不到手的,才最有味道。即便兩人姿色有得一拚,安祿山也會覺得楊貴妃更好。

雖然受到安祿山寵愛,段氏還是不安:萬一安祿山死了,自己咋辦?大唐宮廷鬥爭之殘酷,她熟悉得很,安胖子一死,這樣的殘酷,未必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安祿山的嫡子安慶緒(段氏是小老婆,安慶緒當然不是她生的),權勢顯赫,太子似乎非他莫屬。

咋辦?隻有一條路:在安祿山死之前,把自己的兒子安慶恩,立為太子。唯此,母子可保。

女人總是把政治想得太簡單。

除非殺掉安慶緒,否則,即便你兒子當了太子、皇帝,在朝廷上毫無根基,豈不還是傀儡一個,早晚死路一條?

不過,美女一撒嬌,神仙也糊塗。

安祿山雖然雙目失明,依然色迷心竅——這也奇了怪了,眼都看不見了,難道光用身體審美?——居然有了廢嫡子、立安慶恩為太子的意思。

安慶緒有點慌。

他找人商量。一個心腹,和他密謀,發現沒別的好辦法:皇上就是要立庶子,你能怎麼著?勸他,他能聽你的?你的話,威力能比枕邊風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