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貴妃絕戀 (7)(3 / 3)

楊國忠一聽,嘿,這敢情好,去趟四川換個宰相,值。立馬動身。

皇上這番話,很快傳到李林甫耳朵裏。得,弄巧成拙。看來,再厲害的奸臣,再多的心眼,也鬥不過皇上啊。

李林甫此時已有病在身,聽到這個消息,病情加重,來日無多了。唐玄宗獲知,一方麵派人探視,另一方麵,得準備後事啊。宰相萬一死了,位子不能空著,軍國大事,耽誤不得。

於是,派人入川,急召楊國忠。

楊國忠剛到四川沒幾天,聽到消息,快馬加鞭,星夜返程。

幾天後,李林甫去世。新宰相楊國忠卻沒對他客氣,秋後算賬,誣李林甫謀反,革去官職。原先的入葬待遇取消,屍體挖出來,好衣服換成粗衣服,大棺材換成小棺材。

死人都不放過,這就是政治。

安祿山對宰相位置垂涎已久,橫空被楊國忠奪了去,嫉恨愈深,日夜操練,調集兵馬,隻等玄宗一死,立馬造反。

唐玄宗身體不算很差,一時半會也死不了。偏偏楊國忠聰明反被聰明誤,使了個計策,把安祿山逼到死角,安祿山索性造起反來。他一造反,楊國忠兄妹的小命,就難保了。

原來,楊國忠看安祿山權勢日盛,十分焦急,同許多大臣一塊勸諫。可皇帝就是一根筋,鐵了心認定:安祿山不可能造反,你們不要誣陷忠良了。

屢勸無效,國忠十分鬱悶。有個大臣給他出主意:安祿山當年想當宰相,沒當成,為此挺憋屈的。如今,與其把他放在邊鎮為患,不如勸說皇上,把他召進朝廷,明升暗降,表麵當宰相,實則被架空,到時候,他還不是案板上的魚肉,想滅就滅?

嗯,好計策。於是,聯名上書,請求給安祿山封官。

唐玄宗就答應了:挺好的嘛,你們互相褒揚,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很好!

後來一琢磨,不對啊。前兩天還說安祿山造反,現在又舉薦他升官,你楊國忠肚子裏有什麼貓膩?想來想去,明白了——調虎離山啊。

這還是鉤心鬥角,不好。於是,詔書寫好了,沒發出去。玄宗派使臣再去看望安祿山,使臣得了安祿山的好處,回來彙報:一切都好,不可能反。玄宗更麻痹了。

朝廷的事情,安祿山十分了解,對楊國忠更加憎恨。計策失靈,楊國忠惱羞成怒,安祿山在朝廷的心腹,被他一個個收拾。

矛盾白熱化。

安祿山等不及了:皇帝老兒還沒死,老子受不了了,造反!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農曆十一月,安祿山領兵15萬南下,誅殺楊國忠。

誅殺楊國忠,當然隻是名義。論性質,就是造反。

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華清池快活了之後,整點小酒,飲酒賞梅,愜意得緊。

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浪漫。一人踉蹌進來,慌張道:“安祿山反啦!陛下趕快派兵北伐!”

玄宗一驚:“有這樣的事?謠言吧?不必驚慌。”繼續喝酒。

貴妃插嘴:“就是,皇上對安祿山如慈父一般,他驕縱慣了,狂妄一下,也有可能。若說造反,我覺得懸,何況,他兒子還在京城呢,他能連兒子也不管了?”

她沒想到,安胖子真就連兒子也不管了。

又過了一天,各地戰報不斷,玄宗這才相信:安祿山真反了。大唐承平日久,多年不打仗了,軍備鬆懈,安祿山長驅直入,連戰連捷。

後悔也晚了。唐玄宗慌忙部署部隊,阻擊安祿山。

畢竟是大風大雨過來的人,唐玄宗決定:太子監國,自己禦駕親征。這是個十分英明的決定,可惜,又被女人給攪黃了。

這個女人,當然還是楊貴妃。

危難當頭,國事非同兒戲,楊貴妃哪來的膽子,敢阻擋皇上親征?

幕後操縱者,正是楊國忠。皇上親征,楊國忠倒是不怕,他怕的是太子監國。太子李亨素來和楊國忠不合,視同仇人,一旦太子監國,自己必然受到威脅。

楊國忠操縱楊貴妃,楊貴妃找到唐玄宗,又是一番哭天喊地:“皇上萬一有個不測,我可咋辦……”

唐玄宗本來就心軟,一看貴妃那可憐樣,雄心壯誌,化為泡影。他也失去了最後的逆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