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11月1日。清電報總局與山東德國鐵路公司訂立《山東路電交接辦法合同》。共五款,自1907年11月1日起按照施行。此後如欲修改或作廢者彼此須於12個月以前知照,否則仍留照行。
徐世昌等谘報黑龍江沿江一帶俄人越境私墾情形。黑龍江省沿額爾古納河溯流而上,由依格那斯屯起,至滿蒙交界卡鳥不請四克屯止,自義和團運動後,俄國人越境私墾的有24屯,1031戶,墾地2015俄坰之多。本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黑龍江巡撫程德全,谘報俄人越境私墾情形,飭由交涉局照會沿邊俄官,令越境俄民一律遷回俄國。
江蘇鐵路協會在上海成立。江蘇紳商借江蘇谘議局成立之機,經曾孟樸提議,為反對蘇杭甬鐵路借款,應即設立一機關,以便做持久的爭路權鬥爭。眾人一致讚同,當場集捐,作為該會開辦及維持費用,遂成立江蘇鐵路協會。
11月2日。清政府批準羅馬萬國農業會合同。
11月3日。璦琿廣益木植公司成立。木稅局、善後局、交涉局與鼎盛昌、升德堂、福安堂、福慶堂、楊勤訂立合同,成立璦琿官商合辦廣益木植公司。在璦琿江沿設總公司,庫瑪爾河設分公司,總資本銀6000兩,官商股各半。
11月4日至12月中旬。蘇、浙、皖掀起收回築路權運動,反對蘇杭甬鐵路借英款。1898年10月,英國怡和洋行代表英國銀公司與清鐵路公司總辦盛宣懷簽訂《蘇杭甬鐵路草約》四款,規定從蘇州經杭州到寧波的鐵路由英國銀公司修建。但此草約僅由盛宣懷畫押,並沒有報請清政府批準,也一直未簽訂正約。1905年至1906年間,浙江與江蘇鐵路公司相繼成立,一致要求將蘇杭甬鐵路收回自辦。英國駐華公使薩道義卻拿出七八年前的草約來進行阻撓,聲稱這項草約合同應當立即切實照辦,要求清政府迅速簽訂正式合同。江蘇、浙江兩省紳商堅決反對,並積極籌集資金,1907年動工修築從蘇州到杭州的路段。英國新任公使朱爾典得訊到清外務部,指責清政府“有意失信”,要求下令停工。最後雙方商定,將築路與借款分為兩事,路歸江浙兩省紳商興建,而由英國貸款150萬英鎊,按九三折扣交納,常年五厘利息,以30年為期,並聘用英國人為總工程師,同時,把蘇杭甬鐵路的起點改為上海,同滬寧鐵路聯結在一起。這樣,“商辦”的名義雖然保持,實際上卻仍受英國控製。10月20日,清廷命外務部派員與英人商訂蘇杭甬鐵路借款詳細章程,同意蘇杭甬鐵路交英國“借款築路”。24日,江浙鐵路公司谘呈兩江總督端方,反對蘇杭甬鐵路借款。本日,江蘇鐵路公司在滬股東召開蘇杭甬鐵路拒絕借款大會,決議電告江蘇總督代奏勸阻借款。11月3日,江浙兩省留日學生集會,反對蘇杭甬鐵路借款。4日,江浙鐵路公司上書清廷,痛陳利害;致電川、陝、鄂、皖等省,請求支援。除此之外,江蘇士紳舉行會議,提出召開江浙協商大會,發起組織國民路礦公會,迅速設法招足股款等建議。浙省紳商拒絕蘇杭甬鐵路借英款,公呈由督察院入奏,組成公民拒款會,散發通告,列舉借款築路的害處,並宣布削去主持借用外款的京官汪大燮、吳士鑒、章棱、許寶衡四人浙籍。5日,浙江鐵路副工程師湯緒(迪臣),因憤恨蘇杭甬鐵路借款,絕食而亡。同日,浙江11府紳士代表115人,公呈浙江巡撫馮汝,請代表奏浙路拒借外款理由。9日,蘇浙紳商合力拒借英款,成立拒款會,公舉代表赴外務部議拒英款。10日,上海蘇浙士紳開蘇浙鐵路拒款大會,並公舉代表赴外務部繼續議拒英款。同日,旅滬浙人召開特別大會,反對向外國舉借鐵路貸款,並當場認捐2700萬元。大會決議,立即將500萬元存入戶部銀行,以備每年續存相同數目,直到全部捐款收齊。11日,安徽鐵路公司召開大會,協爭江浙鐵路借款,並力請自辦浦(口)信(陽)鐵路,公電軍機處、外務部。13日,江蘇鐵路公司召開特別會議,到會1200餘人,大會力主自辦鐵路,反對借款。14日,清廷命兩江總督端方等嚴防革命黨從中“煽惑”。16日,蘇州、常州婦女組織“女界保路會”。18日,南京學生召開“學界拒款大會”。20日,清廷命學部曉諭學堂學生專心向學,不應幹預政事。25日,杭州舉行“國民拒款大會”。12月1日,留日學生2000餘人,在東京舉行蘇浙鐵路拒款大會。12月15日,清廷命盛宣懷會同外務部妥籌辦理蘇杭甬鐵路草約合同。12月17日,旅滬皖省人士召開保衛路礦大會,反對清政府出賣皖省路礦利權。1908年2月23日,浙江寓滬學會開會,到會6000餘人。會長周晉鑣號召浙省同鄉繼續努力集股保路,勿稍疏懈。4月3日,浙江各界士紳代表在杭州召開鐵路保存會。
11月6日。清廷借美、英款建築新(民)法(庫門)鐵路,遭日本反對未果。清廷因鑒於日俄分占東三省的危機,提出建築一條自新民至法庫門、再至遼源州抵齊齊哈爾的鐵路的計劃,以聯絡蒙疆,收回利權。美國為與南滿路競爭,首先由美國駐奉天總領事司戴德和奉天巡撫唐紹儀接洽,商談興建新民至法庫門鐵路,作為京奉鐵路之支線,將來展至齊齊哈爾與璦琿,而達西伯利亞,並於1907年8月7日成立借款備忘錄,以2000萬美金設立東三省銀行,為東三省之經濟總樞,由美國投資。8月13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抗議,聲言新鐵路的線路與南滿路平行,依據1905年中日北京會議第十一號會議錄內載有不能在南滿路附近另設並行幹線的記錄,反對新法路的修建。恰又逢美國發生1907年的大金融風潮,因此美國修建新法路的計劃暫告中止。唐紹儀乃轉與英國資本家接洽,與英國保齡公司訂立建築新法鐵路草合同,借款50萬英鎊。11月19日,日使向清外務部提出三次抗議。12月12日,清外務部致函徐世昌、唐紹儀,暫緩接洽新法鐵路借款。1909年1月27日,日使伊集院向清外務部提出新法鐵路新辦法:允日本由鐵嶺經法庫門至鄭家屯造一支路,或將新法線改為自新民出彰武門,往西築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