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競立社小說月報》在上海創刊。主編為彭俞。以保存國粹、革除陋習、擴張民權為宗旨,設圖畫、社說、時評、小說、文藝、雜誌、介紹新著等欄目,講求竟立之道,立誌君主立憲,提倡組織政黨,製訂憲法。僅出兩期即停刊。
10月4日。修訂法律館奏呈《新刑律》清廷命修訂法律館著手新刑律的編纂,先後四易其稿。本日,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奏,刑律草案完成,總計17章,分則36章,共387條。《新刑律》在體例和內容上都與舊律不同。在憲政編查館谘交各部院督撫簽署意見時,遭到張之洞等人攻擊,1909年2月清廷下諭發回重訂。
學部會考遊學畢業生。本年京外各省谘送應考畢業生,經驗查後有資格參加考試的有42名,於本日起分場考試。
10月5日。憲政講習會會長熊範輿及沈鈞儒、雷光宇等向清廷上要求速開國會請願書。
10月6日。給事中忠廉等奏,立憲政體宜特設下議院。不可以都察院更改。
10月7日。《政論》在日本東京創刊。《政論》是清末立憲派的重要團體政聞社的機關刊物,它的編輯和發行者是蔣智由,而靈魂是梁啟超。《政論》第一期即刊載《政聞社宣言書》、《政聞社社約》和《政聞社社員簡章》。梁啟超在《宣言書》中提出政聞社所持之主張四條:(一)實行國會製度,建立責任政府;(二)厘定法律,鞏固司法權之獨立;(三)確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權限;(四)慎重外交,保持對等權利。《社約》載明政聞社宗旨為:(一)確定立憲政治,使國人皆有參與國政之權;(二)對於內政外交,指陳其利害得失,以盡國民對於國家之責任心;(三)喚起國人對於政治之熱心,乃增長其政治上之知識與道德。《政論》每期約180麵,內容有論著、譯述、批評、記載、雜錄、應問、社報等欄目,側重於論著一欄。主要作者有梁啟超、蔣智由、黃可權、麥孟華、熊崇煦、張嘉林、吳冠英等。1908年8月13日,清廷查禁政聞社,《政論》也隨之停刊。《政論》創刊的目的“在喚起支那國民之政治思想,且謂乘清國改革之氣運,政黨必當發生,故發行此雜誌以為其準備”《政論》提倡立憲政治,大力鼓吹召開國會,組織政黨,認為立憲政治就是國會政治,國會政治就是政黨政治,強調通過建立政黨,推動國會的早日召開,促進立憲政治的實現。認為立憲政治的精神在於自治,而自治的進行應該從地方開始,成立省議會,一步步推廣到全國。
清電報局與俄國東清鐵路局簽訂《東清鐵路電報合同》。本合同共10款,從1907年11月1日起實施。主要內容是:凡在中國境內發寄官商電信或準他人發寄官商電信,乃中國所有之主權,由電報局辦理。中國政府允許鐵路局建造鐵路,並準其建設電線,傳遞電信,以應鐵路之需。此項電線專為鐵路辦公所需之用。在東清鐵路局之權利區域內,所有行用電線之事,應商定辦法,庶電報局與路局均受益。
10月8日。美國陸軍部長塔虎脫抵滬,在滬紳商歡迎大會上重申美國對華門戶開放政策。
孫中山致函鄧澤如,告知欽州、防城起義詳情,並指示籌款事宜。
10月9日。清廷命禮部及修訂法律大臣議定滿漢通行禮製刑律。沈家本將《大清律例》中的不同之處加以刪改,1908年1月,奏準嗣後旗人犯罪俱照漢人,按律式科斷,概歸各級審判廳審理。由此,滿漢人民統一於相同的刑律之下。
商辦平山景星山煤窯開辦。次年7月由道員梁掌卿接辦,招商30萬元,定名為黑龍江景星山煤礦利源股份煤礦公司。
辦理藏英事宜全權大臣張蔭棠奏請蠲除藏地舊日刑律,參用中西法律。
徐世昌致函外務部,請禁止俄人越界伐木、挖金 。觀音山一帶方圓千裏,人煙稀少,俄國人越界到中國領土伐木、挖金,任意而為,毫無顧忌。本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致函外務部,請在黑龍江觀音山一帶分段駐兵,並請俄使禁止俄人越界伐木、私挖黑龍江漠河金廠的金礦。
10月10日。清廷重申禁煙。自此次降旨之日始,再行展期三個月,一體將煙癮戒除淨盡。內務文武各大員,凡有嗜好者,迅即照章自行陳明。
10月11日。香港政府頒行《一九零七年禁止刊布逆言條例》。“查香港殖民地既與中國大陸近在咫尺,現複有人時欲煽動內地人民令不相安。亟須將所有言論凡足使中國人民因是不能相安者一律禁止刊布”。
清廷派沈家本、俞廉三、英瑞充修訂法律大臣。參考各國成法,體察中國禮教民情,會通參酌,妥慎修訂,奏明辦理。
清廷命度支部妥擬官膏專賣辦法及印花稅辦法章程。要求於六個月內查明洋藥進口、土藥出產及行銷數目,妥擬官膏專賣辦法,以達禁煙目的。同時,國家稅收,洋、土兩藥稅金數目巨大,現嚴行禁煙,應預籌抵補辦法,又命度支部於兩個月內,擬出印花稅辦法章程,奏明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