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國運記事(9)(1 / 3)

8月1日。軍機處、郵傳部會奏《郵傳部官製》。本日所奏《郵傳部官製》,共21條,確定郵傳部管理全國輪船、鐵路、電線、郵政事務,凡京外官商輪船鐵路各公司廠局及電局並關涉本部各學堂,皆有統轄考核之責。

8月2日。清廷諭令獎勵實業。令各省將軍督撫振興實業,凡有能辦農工商礦,或獨立經營,或集合公司,其確有成效者,即予從優獎勵。

8月4日。《吉林白話報》在吉林省城創刊 由安鏡全任主筆,間日出版,每號六頁,八開,單麵印刷。內容有宮門抄、諭旨、轅門抄,演說、本城新聞、各省新聞、京師新聞等,所有演說和新聞皆用白話文寫。該報為半官方報紙,其宗旨是:宣上德,通民隱,開通風氣,改良社會,使一般人民鹹具普通之知識,以預備立憲國民之資格。它適應清政府預備立憲的需要,極力宣傳君主立憲,同時,對人民與國家、君主與百姓的關係進行論述,強調結體和自立,喚起國民的愛國心,以圖國家強盛。

8月8日。清政府議借英德債款500萬英鎊,以為修建津鎮鐵路之用,由直隸、東三省等還。

8月9日。中挪簽訂包修齊昂鐵路工程合同。方案處會辦徐鼐霖、黑龍江省鐵路公司總董穆精阿、董事鶴鳴與德商泰來洋行兼挪威駐天津領事官肅茂等簽訂包修齊昂鐵路工程合同。規定該路長45華裏,共三站,估價26.85萬兩,9月10日動工修築。

陸軍部奏請裁江南駐京提塘,另設文報局,推行各省。

福建鐵路公司開股東會議,公推胡國廉、葉崇祿為協理。自福建鐵路公司成立後,該省紳商對選定路線、修築先後,爭論不決。後經陳寶琛親往查勘,並赴南洋籌款百數十萬,始決定先築漳廈一線,於本年農曆五月開工。本日,福建鐵路公司召開股東會議。

8月10日。清廷諭令中央地方各衙門籌劃全部化除滿漢畛域辦法。本年7月6日,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一案發生後,各省革命軍反滿情緒高漲,當時日、法兩國又訂立協約,圖謀不軌,造成“人心惶恐”的局麵。本月7日,張之洞電奏,“欲禦外侮,必先靖內亂”,請求清廷“化除滿漢畛域”,令內外各衙門詳議切實辦法,迅速奏請核定施行。於是清廷令各衙門詳議切實辦法,“即予施行”。

8月11日。禦史趙炳麟奏請組織內閣宜確定責任製度,以為立憲之精神。提出:資政院宜實有議院性質,議案得多數同意者,政府不得拒絕;政府違法失政,多數同意彈劾者,必付行政裁判官評議,其重大者,政府不得居其位。

郵傳部奏準改津榆鐵路為京奉鐵路。關內外鐵路,現由新民廳接至奉天,原津榆鐵路應改名為京奉鐵路,並派熟悉英文的施肇基為會辦。

8月13日。清廷將考察政治館改為憲政編查館。清廷將成立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考察政治館改為憲政編查館,由軍機大臣總理其事,將會議政務處歸並於內閣。憲政編查館歸軍機大臣直接領導,性質類似立憲國家責任內閣的法製局,與資政院的關係是“一司編纂,一主讚定”。其任務是議複奉旨交議有關憲政折件,承擬軍機大臣交付調查事件;調查各國憲法,編訂憲法草案;考核法律館所訂法典草案,各部院各省所訂單行法及行政法規;調查各國統計,彙集全國統計表及各國比較統計表。設組織編製提調兩員,綜理館中一切事宜;總核兩員,負責稽核各項奏谘文牘及官報事件;下置編製、統計兩局,各局置局長、科員若幹人。後又陸續增設譯書處、圖書處、官報局等機構,負責編製法規,統計政要及翻譯東西各國憲法等事務。宣統三年(1911)四月初十日,清政府詔廢內閣、軍機處,頒布新內閣官製,憲政編查館隨之撤銷。

8月15日。神交社(後稱南社)成立。陳去病、吳梅、劉季平等11人在上海愚園集會,成立神交社。神交社即南社的前身。所接納的對象主要是學者、著名雜誌撰述者、海內外有名的新聞記者、留學生、著名學校教員、名學會會長,也包容能守先澤的名人後裔。柳亞子作文《神交社雅集圖記》,號召社員們繼承明末複社文人的傳統,應做攀弧先登的健者。本年冬,柳亞子邀集陳去病、高旭、黃節、朱少屏、沈礪、張家珍等11人在上海酒樓,痛悼秋瑾、徐錫麟烈士,決心繼承先烈未竟事業,共同組織團體,宣傳反清,擴大革命聲威。1909年11月13日,在蘇州虎丘張東陽祠,由柳亞子、陳去病、高天梅發起大家讚同柳亞子所倡“以文學鼓動社會,推動反清革命”的宗旨,將團體定名為“南社”。社名取義於“操南音不忘其舊”,以為“反對北庭的標誌”。南社以上海為活動中心,成立後共舉行18次雅集,影響擴大至全國,成為辛亥革命時期有名的革命文學團體。黃興、宋教仁、蔡元培、於右任、馬君武、馬敘倫、江亢虎、汪精衛等人先後加入南社,社員由數百人發展到數千人。1923年10月,北京曹錕賄選總統,高旭等19名南社社員收賄投票,南社遂終止活動。後有新南社、南社湘集、南社閩集等繼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