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國運記事(8)(1 / 3)

徐錫麟,字伯蓀,浙江山陰(今紹興)人,1873年生。義和團運動期間,曾擬在家鄉創辦團練,為人所阻未能如願。1901年紹興府中學堂建立,徐錫麟被舉為算術講師,次年升任副監督(副校長)。1903年徐錫麟赴日本大阪參觀博覽會時,積極支持江浙留學生營救因“蘇報案”入獄的章炳麟,並結識陶成章、龔寶銓。在留日學生革命潮流的影響下,決心顛覆清廷。1905年初,他在上海由蔡元培邀請加入光複會,親往嵊縣、諸暨、義烏、東陽等地聯絡會黨,旋在紹興創立體育會,招青年學習射擊。4月,與陶成章、龔寶銓籌辦大通師範學堂,以訓練會黨骨幹。1905年8月25日,大通師範學堂開學,從此成為光複會在國內的大本營和領導中心。徐錫麟計劃謀取政權以傾覆清廷,故納資捐道員,以借捷徑實現革命理想。分發至皖後,徐錫麟深為安徽巡撫恩銘賞識,被任為安徽巡警學堂會辦,又加授陸軍學校監督之職。徐錫麟原與秋瑾約定,皖、浙二省同時起義。5月初,因事泄露,徐錫麟遂定舉義期為7月8日,即巡警學堂第一班學生舉行畢業典禮之日,計劃乘機盡殺恩銘及諸滿員,逼其他文武官員就範,待事成即溯江直下,襲取南京為根據地,後因故起義提前至6日。

新疆哈密地區維族民眾要求減免糧差舉行暴動。在家米雅斯、杜洛買提率領下,圍攻王府。9月20日,在毛拉惹吉率領下,衝進哈密城,旋被清兵鎮壓。

7月7日。清廷宣布變更外省官製。清廷於1906年變更中央官製後,命厘定官製大臣載澤等擬定地方官製。載澤等商定外省官製草案後,經征求各省意見,並請慶親王奕等複核。具體內容為:改各省按察使為提法使,省會增設巡警、勸業道各一員,前者專管全省警政事務,後者專管全省農工商業及各項交通事務,府州縣將有轄境的同知、通判改為州縣,有屬縣的直隸廳改為直隸州,裁撤分守、分巡各道,酌留兵備道。設高等、地方和初級審判廳。督撫設會議廳,定期傳集司道以下官員討論緊要事件,決定施行。涉及地方,讓鄉紳與議。府州縣取消佐貳雜職,一律以佐治官代之,分掌巡警、教育、農工商、交通、監獄、稅收事宜,通過考試錄用。分期設立府州縣議事會、董事會,增設民意機構,試行地方自治。同日,清廷允準,諭命由東三省首先實行,直隸、江蘇兩省因風氣漸開,亦擇地先行試辦,俟有成效,逐漸推廣。其餘各省,由各省督撫體察情形,分年分地請旨辦理,限15年全國一律通行。開始清廷對於督撫軍政財政兩權並無變動,其後清廷一方麵由陸軍部漸次吸取各省督撫軍權,複用清理財政監理官,將各省督撫財政收歸中央,一方麵將權勢最大的督撫調京任職,表麵尊崇實則裁抑。

秋瑾處理浙江武義起義善後事宜。紹興知府貴福得士紳胡道南密告秋瑾、竺紹康等私藏軍火,本日赴杭州麵告浙江巡撫張曾歇請兵往大通學堂嚴捕。7月12日,秋瑾指揮大通學堂學生掩藏槍彈,焚毀名冊,疏散學生及辦事人員,待王金發嵊縣兵到,再圖舉事。

7月8日 。清廷準許各省官民言事。凡有實知預備立憲之方、施行之序者,先上報地方政府,後呈都察院、疆吏甄錄代奏。

中俄訂立北滿洲稅關章程。主要內容為:(一)中國允許所有貨物由鐵路運往交界百裏內之各車站暫不征稅;(二)鐵路運貨“按三分減一納稅”,哈爾濱總站四麵各距10華裏為界,紮賚諾爾等14站四麵各距五華裏為界,中東路各小站四麵各距三華裏為界。(三)中國允許除俄運至中國“亦一體均沾”。

7月9日。中俄發生黑龍江捕魚權之爭。根據俄廓米薩爾的意見,黑龍江省交涉總局改擬黑龍江沿岸魚票章程十條,規定按網收稅,每網一合發票一張,準領票各戶互相網捕,以昭平允。7月25日,俄廓米薩爾來照,認為魚票章程十條限製過嚴,提出修改意見四條,以圖擴大捕撈範圍,減少俄人網稅,延長捕撈時間。黑龍江省交涉總局8月2日複照駁拒。

渦陽千餘人起事。安徽渦陽千餘人自稱革命新軍謀起事,但未成功。

浙江巡撫張曾敏飭屬緝拿徐錫麟父母家屬。查抄其家產,並將大通學堂及明道女學校一律封禁拿人。教員、學生被殺者2人,逮捕13人。

張之洞奏報湖北省城新造模範監獄章程。陳明其地址、建造、設置、移禁、典獄、守衛、習藝、教養、經費、規則各情形,其體製仿日本監獄,管理兼采東西各國,並體察中國情形能行者。

7月10日。北京《愛國報》附頁《暮鼓晨鍾》創刊 。每日隨報發行一頁,近似活頁文選,每月裝訂成一卷。《暮鼓晨鍾》共21卷,前13卷未見,每卷約二萬字,終刊止於1909年3月21日。《愛國報》主持人丁寶臣撰序中說,該刊的宗旨是喚醒我四萬萬同胞,各知盡當然之義務,免為外人之馬牛。命名為《暮鼓晨鍾》,乃明朝警夕惕之義。《暮鼓晨鍾》本質上是忠君愛國、保守改良的刊物。

《衛生世界》在上海創刊 。由中國國民衛生會主編。

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準許日人販鹽至南滿洲 。但每年不得超過七萬石。

7月11日。禮部奏準設禮樂館。製訂學禮、軍禮、賓禮並厘定民間喪祭冠婚器物與服禮節,奏旨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