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將軍崇善因病解職,以鑲黃旗蒙古都統特圖慎為福州將軍。
兩江總督端方奏準由寧蘇皖贛四省合辦贛州府長排嶺銅礦。
外務部電飭出使美國大臣梁誠與美政府商議華工禁約。若美政府延宕不決,萬一再有抵製美貨事,中國政府不負責任。15日,清外務部再次電飭出使美國大臣梁誠,速與美商議華工條約。
7月12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黑龍江巡撫程德全奏報收捐情況。全省共收進國民捐銀9.0138萬兩,中錢1.3015萬吊,銀元496元,俄幣568盧布。
7月14日。清廷準設哈爾濱關道。由薩蔭圖調補。該道分隸吉、江兩省,轄呼蘭、依蘭等處地方,所有鐵路交涉各事均歸該道辦理。
7月15日。度支部奏陳預備裁製外債,請旨飭下各省督撫。嗣後興辦一切,應就地籌撥,不得輕易息借外債,以防危害而維大局。
秋瑾遇害。秋瑾,原名閨瑾,後易名瑾,字卿,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浙江山陰(今紹興)人,1875年生。紹興大通學堂督辦秋瑾(光複會會員兼為同盟會會員),主持浙江光複軍起義的計劃,為清吏偵知,在大通學堂被捕,15日秋瑾死難。秋瑾幼年隨父至湖南湘潭任所,1902年同丈夫王廷鈞入北京。秋瑾賦性豪俠,篤倡新學,與王廷鈞意見不合。1904年春,秋瑾與其夫析產分居,自謀生計。不久,即變賣家產,集資東渡,留學日本。在日期間,她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參與發起實行共愛會,創辦《白話》月刊,鼓吹推翻清朝統治,提倡男女平等,參加馮自由等組織的“洪門天地會”,受封為軍師。1905年春,經徐錫麟介紹加入光複會。7月,複赴日本,入青山實踐女學校,旋即由馮自由介紹加入同盟會,任評議部評議員兼浙江省主盟人。黃興在橫濱設立製造炸彈機關,秋瑾加入練習,又與劉道一等九人結成十人會,又名十人團。因反對日本文部省頒布《取締清國留日學生規則》,1906年初回國,在上海參與創辦中國公學,安置留日回國學生。3月,赴浙江湖州潯溪女校任教。暑假返滬,與陳伯平、張兆卿一起設立一秘密機關,試製炸彈,掛“蠡城學社”的牌子。在與陳伯平試製炸彈時,因操作不慎,引起爆炸,機關被破壞,遂遷他址。後在虹口設立“銳進學校”。次年1月,創辦《中國女報》。旋至諸暨、義烏、金華等地聯絡會黨,圖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又與徐錫麟約定皖、浙同時舉事。被推為大通學堂督辦,聯絡軍隊、會黨,訓練會黨骨幹,組織光複軍,推徐錫麟為首領,自任協領。預定7月6日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離杭州後,義軍乘虛攻省城,如不克,則返回紹興,由金華、處州入江西,攻安慶,與徐錫麟相呼應。6月,紹興等地會黨暴露。7月6日,徐錫麟倉促起義,失敗。清軍於7月13日下午4時包圍秋瑾所在大通學堂,秋瑾旋即被捕。秋瑾被捕後,三次受審,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15日淩晨,秋瑾於紹興軒亭口壯烈就義。1908年2月25日,秋瑾葬禮於西泠橋畔舉行。秋瑾生前的好友吳芝瑛、徐寄塵、陳去病等人,根據秋瑾生前“願埋骨西泠”的遺願,將秋瑾安葬於杭州西湖西泠橋釁的嶽墳附近,為秋瑾舉行葬禮,吳芝瑛親自撰寫墓表。葬儀之後又在風林寺召開悼念秋瑾的追悼會。會上,徐寄塵報告了修墓及安葬秋瑾的經過,貴翰香等人發表演說。會後,到秋瑾墓前設奠致祭,並誦讀祭文,決定設立“秋社”,每逢暑假來此祭掃。
7月16日。京師大學堂附設博物品實習科 。並訂具規則課程谘部照準。
7月17日。日人大鬧齊齊哈爾交涉局 。日人在河神廟演戲場擺設拋球、擲骰各賭場,顛倒勝負,人心不平,發生爭執。8月10日,日人18名藉故訛詐、毆打、捆綁華人,大鬧交涉局。
清廷命兩江總督端方會同沿江督撫及水師提督,妥議巡緝長江章程。
留日學生紹興同鄉會浙江同鄉會致電江督、浙撫,抗議殺害徐錫麟、秋瑾。
7月19日。廣西永安縣黃金養部農民起義軍在瑤山地區被鎮壓。
7月20日 。外務部照會法國駐華公使巴思德,請協助緝拿逃亡越境的遊擊梁秀春、都司李世桂。8月8日,清外務部照會法駐華署使潘蓀納,緝拿潛逃越南的已被革職的梁秀春等人,經越督拿獲,請電飭依約移解。
7月21日。清廷設立軍谘處。作為讚助皇帝通籌全國陸海各軍事宜的最高軍政機構,隸屬於陸軍部,設正、副軍谘使,分別由馮國璋和哈漢章擔任,負責管理全處事務。1909年,軍谘處脫離陸軍部獨立,改設管理大臣,由王公大臣中簡派,通籌全國陸海軍各項事宜,下設總務廳等辦事機構。1910年設軍事會議處,次年改稱軍谘府。
浙江海寧州長安鎮農民舉行暴動。安鎮聚眾萬餘人,反對路局征購土地,搗毀鐵路工程,並殃及學堂、教堂。
7月22日。清廷諭軍機大臣等,東三省興辦一切要政,務須詳慎妥籌,息借洋款須有把握,且應陸續議借,隨時奏明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