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至12日。惠州七女湖起義。孫中山派許雪秋赴潮汕運動會黨起事之時,計劃惠州潮州兩地並舉,使清軍不能兼顧,除潮州先行準備外,又派遣黃耀廷、餘紹卿、鄧子瑜三人從南洋返回辦理惠州、陽江、陽春等處軍事。三人均於3月抵港。餘紹卿原為兩陽大盜(陽江、陽春),後亡命逃南洋,孫中山派他回國,委之以兩陽及惠屬方麵軍事。餘抵港後,向馮自由領公費1500元,後便遝無消息;黃耀廷曾在庚子三洲田一役中任革命軍先鋒,以善戰聞名,與惠州會黨素有關係,抵港後由機關部領取公費1200元,發現香港警察已注意到他,即倉促逃回新加坡,惠州起義事遂由鄧子瑜全責。鄧子瑜,廣東博羅人,行俠好義,曾在香港、新加坡一帶經營旅館業。及黃岡起義爆發,他派陳純、林旺、孫穩等集合會黨,準備與黃岡同時發難。原計劃在歸善(今惠陽)、博羅、龍門等處分三路起事,後因博羅、龍門兩處會黨不易集合,便號召一百數十人集中於七女湖,因此僅七女湖一處發動。七女湖距惠州府城20裏,為著名歸善墟場。本日,鄧子瑜與陳純等少數會黨成員在距惠州20裏的七女湖奪取清軍槍械起義。5日,起義軍攻占泰尾,連克泰尾、楊村、三達。8日,乘勝進攻柏塘等處,歸善、博羅、龍門等地會黨紛紛來會合,起義軍驟增至200餘人。當時清軍正集中於黃岡,惠州兵力空虛,起義軍接連取勝,廣州震動。兩廣總督周馥急調水師提督李準由黃岡馳往惠州。起義軍戰鬥十餘日,因黃岡起義已失敗,惠州孤立無援,隻得埋藏軍械,自行解散,起義遂告失敗。這是孫中山領導的第四次起義。
黑龍江鐵路交涉總局奏請劃分各分局分管界限辦法。對青山歸總局管;自滿溝至喇嘛甸子等五站歸安達分局管;自小河子至朱家坎等五站歸昂昂溪分局管;自碾子山至巴林木等五站歸紮蘭屯管;自雅魯至雅克石等七站歸博克圖分局管;自紮勒木德至完工等五站歸海拉爾分局管;自赫勒紅德至滿洲裏四站歸滿洲裏分局管。兩局交界之間,應以道裏勻計分管。
6月3日 。四川開縣農民和“紅燈教”徒聚眾抗捐 。有2000餘人參加,反抗苛征豬捐、土膏捐、學捐,拆毀各地教堂、學堂及教民住宅。
6月4日。清廷數次要求英、法政府驅逐孫中山。周馥致電外務部,告以孫中山、鄧子瑜住香港,招引香港匪徒,人內地勾引亂民滋亂,請求密商英公使轉電英政府,飭港督速將孫、鄧逐出,以保中外治安。6月8日,兩廣總督為孫中山在河內活動一事電外務部,要求與法使交涉驅逐。6月13日,清廷向法國要求引渡孫中山。6月18日,外務部致電滇督桂撫,嚴防孫中山入滇。6月25日,滇督錫良為孫中山行蹤事電外務部,告已往新加坡。7月18日,廣西巡撫張鳴岐致電外務部,要求與法國交涉驅逐孫中山出境。9月,清廷又要求法國引渡孫中山,法國方麵表示可對革命黨人作永久性拘留。
6月5日。清外務部照會日公使林權助,請撤去東三省鐵路界外的軍線電局。東三省日俄兵業已撤退,兩國所設的軍用電線及電局本應一並撤去,俄國已經將東清鐵路界外軍用電線電局交還中國管理,但日本在該鐵路界外軍用電線電局尚未撤去。本日,外務部照會駐華日使,其鐵路界外之軍用電線電局,請一律撤去。
6月7日。呼蘭府知府李鴻桂稟報呼蘭府境內曬網地數目。稱由泥河以南、呼蘭河西岸至鬆花江北岸,除旗民人等領有老圈、報納經費以及升科等項地畝外,挨靠江河、溝桂、草甸、柳通約有一萬二三千坰,除以前的數目外,亦有浮地數千坰。
清廷設立海軍處。隸屬陸軍部。初設正、副使各一名,下有機要、船政、運籌三司。管理全國海軍政務,包括製定規章,考察教育,監督軍械、造船和人員任免等。次年又新定條規,明確改處為興立海軍基礎,籌擬擴充海軍辦法,設海政、船政、籌備、儲蓄、醫務、法務六司。1909年7月,從陸軍部分出,正式改建為籌辦海軍事務處,主官稱籌辦海軍大臣,設一廳七司。1910年4月,重訂各司職掌,內部機構為參讚廳和軍製、軍政、軍學、軍防、軍醫、軍樞、軍儲、軍法八司。同年12月,改為海軍部。
6月10日。《天義報》在東京創刊 。是近代中國最早的無政府主義期刊。它是女子“複權會”的機關刊物,標榜女界革命,聲稱以破壞固有之社會,實行人類之平等為宗旨,於提倡女傑革命外,兼提倡種族、政治、經濟諸革命,故曰天義。自第八、九、十卷合冊開始,宗旨改為破除國界、種界,實現世界主義;抵製世界一切之強權;顛覆一切近現之人治,實行共產製度;實行男女絕對之平等。發起人為何震、陸恢權、徐亞尊、張旭、周大鴻,捐助及讚成者有唐群英、方君英、何香凝、劉三、高旭等,實際創辦人為何震的丈夫劉師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