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國運記事(5)(3 / 3)

亞洲和親會在日本東京發起成立。此會是陶成章與章太炎、張繼、蘇曼殊等組織成立的,宗旨是反對帝國主義,期使亞洲已失主權之民族各得獨立。

直隸靜海縣農民數萬人進城抗議攤派牛馬捐。

黃興肇慶之行受阻。黃興由日本赴香港,欲入肇慶活動,因被清吏發覺,行動不便複回東京。黃興與宋教仁運動遼東馬俠計劃失敗後,轉而在南方發展。當時孫中山在河內策劃粵桂軍事至急,已派胡漢民至香港,策應黃岡、惠州起義,複函招黃興南來運動清軍郭人漳部。時郭人漳已由桂林調駐肇慶,同誌趙聲(伯先)亦至粵任新軍新二標統帶,駐軍廉州,情勢頗為有利。黃興遂再度來港,與馮自由等計議,決計赴肇慶郭營一行。旋即有同誌張伯喬自廣州來,告以郭部已移駐欽州,肇慶之行遂作罷。

袁希濤在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設立通俗教育社。

5月

5月1日。黑龍江將軍衙門命副都統查照預防俄兵在中國所設卡倫。鑒於俄駐庫倫領事照會庫倫辦事大臣,借口共同防緝“匪人”,擬在中國境內設卡倫三處,每卡應派俄官一員、兵30名。本日,黑龍江將軍衙門為此照會黑龍江副都統查照預防。

5月3日至8月12日。“丁未政潮” 本日,清廷以趙爾巽為四川總督,岑春煊為郵傳部尚書。5月28日,兩廣總督周馥開缺,以岑春煊繼任。6月17日,命瞿鴻開缺回籍。這一係列的人事變動,被後人稱之為“丁未政潮”。其反映以奕、袁世凱為一方與以岑春煊、瞿鴻為一方火並之白熱化。先是,袁世凱擬乘改訂官製之機裁去軍機處改行責任內閣製,擁奕為國務總理大臣,而由其操縱。迨“上諭”發表,竟大失所望,軍機處內閣兩機關仍舊,且將鹿傳霖、榮慶、鐵良、徐世昌攆出軍機處,僅留奕、瞿鴻二人,並命廣西巡撫林紹年開缺,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林與瞿較接近,由瞿推薦)。袁世凱乃布置反攻,其主要一著,即將瞿逐出軍機處。時瞿鴻正與前兩廣總督岑春煊深相結納。上年9月11日,奕、袁世凱謀排斥岑春煊,以“上諭”調岑春煊為雲貴總督,周馥為兩廣總督。岑春煊於交卸兩廣總督印信後,稱病在滬就醫。本年3月3日,調岑春煊為四川總督,錫良為雲貴總督之令下達。岑春煊知慈禧之寵眷尚隆,遂繞道進京陛見,請求留京聽候差遣,並麵劾奕貪黷。5月3日,詔以岑春煊為郵傳部尚書,趙爾巽為四川總督。5月5日,岑春煊於“謝恩”召見時,麵奏郵傳部左侍郎朱寶奎(原任盛宣懷主持之上海電報局總辦,後投靠袁世凱,為奕所保舉),聲名狼藉,操守平常,詔著革職。5月7日,禦史趙啟霖奏劾段之貴夤緣無恥,以天津歌妓楊翠喜獻於載振(奕之子),遂詔命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徹底查辦。同日,命撤去段之貴布政使銜。5月16日,清廷以禦史趙啟霖奏參段之貴夤緣親貴“不實”革職。5月27日,慶親王奕獨對,慈禧決定遣岑春煊出京。6月12日,岑春煊出京赴滬。7月10日,袁世凱奏,以患病為由,懇賞假調理。7月12日,禦史趙啟霖奏劾袁世凱權高勢重,並引年羹堯為比。8月12日,詔命岑春煊開缺,授張人駿為兩廣總督。時兩江總督端方承奕、袁之意,偽造岑春煊與康有為合拍照片,誣其與康有為、梁啟超交接,並謂岑在滬並無疾病,惟赴粵無期。因特旨命開缺。至此,奕、袁世凱與瞿鴻、岑春煊之火並告一段落。同時,以林紹年為河南巡撫(林與瞿、岑近,亦被排出軍機處)。5月17日,免去載振禦前大臣、農工商部尚書等職及一切差使。

5月4日。清政府派袁樹勳總理湖南鐵路事宜。

5月5日 。清廷命慶親王奕管理陸軍部 。並查核各衙門事務。

5月9日。對日商私訂開礦合同諭禁外務部電前盛京將軍趙爾巽,提出對日商私訂開礦合同應切實諭禁,並電告日本領事館。

5月11日。清廷規定官費遊學生畢業回國皆需充當專門教員五年。清學部因為近年來出洋畢業學生回國之後,都由京外各衙門調用,以致專門教員缺乏,於是在5月7日奏請官費遊學生回國後,皆令充當專門教員五年,此屬義務充職,不得調任其他項差使。本日,清廷依議批準。

5月12日。張謇與友人合創的中國公學校舍落成。本年春,中國留日學生因故罷課被遣送回國。張謇與友人趙風昌、曾力卿等在上海成立中國公學,收容這些回國失學學生。本日,校舍落成。

5月13日。胡惟庸奏陳廣儲治理東三省人才及儲才辦法七端 。清駐俄公使胡惟庸認為:(一)日本、俄國勢力已滲透入東三省,中國的主權已部分喪失;(二)礦產資源被過度開發;(三)東三省的外交事務繁忙。為此,胡惟德提出七條儲才辦法:搜羅他省之才;甄別本省之才;征辟佐理之才;慎重通譯之才;栽培後進之才;鼓勵自修之才;借用異國之才。他認為“人才消長之機,實庶政興廢所關,即主權出入所係,圖存致治,舍是未由”。清廷命東三省總督徐世昌酌情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