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核心要早點確定(2 / 2)

——劉穆之道出了中國政治的鐵律:既有大功,便有大位。為老板立了大功,是很難存活的,除非你做老板。劉穆之為劉裕清晰了一下戰略取向:向前走前途光明,向後退死路一條。

“劉、孟諸公,與公俱起布衣,共立大義,本欲匡主成勳,以取富貴耳。事有前後,故一時推功,非為委體心服,宿定臣主之分也。力敵勢均,終相吞咀。”

——大家一起在亂世打拚,“俱起布衣”,俗稱就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是我們和劉邦他們哥幾個的情況不同,在體製外“俱起布衣”。一開始革命分工就會明確,一開始就會確定核心,這樣萬一失敗也有人頂缸,當時蕭何他們就是出於這種心態推舉劉邦的。而在體製內“俱起布衣”,皇上在那兒擺著已經有一個核心了,不可能在既有核心之外再立核心,所以大家貌似都是人人平等的革命同誌,沒有“宿定臣主之分”,新的核心必須在一番傾軋之後才能產生。

最後劉穆之明確建議:“揚州根本所係,不可假人。”方便進球的位置不能讓,一讓就不能建大功,機會麵前人人平等,權柄麵前不能謙虛。

劉裕、劉毅之流的關係,大概和袁世凱之後的北洋諸雄仿佛。北洋有所謂“龍虎狗”三傑,還有其他人人馬馬。袁老大活著的時候,大家都依然有秩序;老大一走,秩序亂了,有實力的不尿有資格的,有資格的想做掉有實力的。一個目標,各自經營,亂的原因就是沒有“宿定臣主之分”。

劉穆之認定劉裕為雄主,劉裕內戡桓玄,次平盧循,先滅南燕,再定譙縱(後蜀國主),積分最高也最被看好。

能看準劉裕不算什麼,關鍵是劉穆之看準之後,主動“確定臣主之分”,劉穆之很早很坦率地向劉裕表示效忠:“我出身貧寒,本是一鳳凰男,自從跟定您以後,我心裏一直想著的還是勤儉鬧革命,廉潔以奉公,但是工作應酬需要,所以日常用度微為過豐,公款消費稍為過頭,除此以外,沒有一點對不起您的。”

劉裕一想,丫挺能幹的,又特別忠誠老子的革命事業,不過小腐一點,何況人家都主動坦白,水至清無魚,這樣的幹部就是好幹部。

貪官都是和上級有交換的,在基層是買官賣官,串聯起來一起貪瀆;在高層則不這麼簡單,貪官用“擁護”和上級交換。反過來,一個有絕對自信的、敢喚起民眾的(或民粹方式或民主方式)領袖,才敢和官僚階級玩真的。凡是在諸侯、百官所謂擁戴之下做領導人的,他是沒有反腐的決心和能力的,大老板也在關係網中,真的反腐就會反到自己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