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玩不起(1 / 1)

安皇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

會稽世子元顯言於道子曰:“前不討王恭,故有今日之難。今若複從其欲,則太宰之禍至矣。”道子不知所為,悉以事委元顯,日飲醇酒而已。元顯聰警,頗涉文義,誌氣果銳,以安危為己任。附會之者,謂元顯神武,有明帝之風。

司馬道子“日飲醇酒”,政事交給了兒子司馬元顯。這位小哥這一年才十七歲,他十六歲就進入梯隊,先做侍中,隨即拜征虜將軍,比林立果“一年兵,二年黨,三年就是副部長”還要快。

官二代繼續官,紅二代繼續紅,群眾一直有意見,但也一直是一個客觀存在。官二代做官不是錯,錯在對做官機會的壟斷;紅二代繼續紅也沒錯,關鍵不能是天然紅、壟斷紅,平民百姓的子弟也應該有機會紅。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動物的生理機能可以遺傳,人的專業技能也可以傳承。所謂熏陶,所謂耳濡目染,所謂“門裏出身自會三分”,都是這個意思。衙內不全是草包,官二代紅二代也會出狠角色,平常人給點陽光就燦爛,二代們天天陽光浴,臉黑心黑的概率更高一些也很正常。

近日在網上看了陳毅兒子陳小魯和平民兒子蒯大富的“文革”回憶。1966年“文革”開始時,陳是高三學生,蒯是大三學生,都做過紅衛兵領袖。蒯大富非常聰明,也很自負,對高幹子弟內心當然有所不屑,但是也承認紅二代有過人之處,那就是他們有信息優勢,有內幕消息,有高層的新指示,而在政治鬥爭中,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當年的紅衛兵現在已經都是退休老人了,不過有意思的是,他們兩個人對“文革”的反思、對當下的批評卻頗多相同之處。他們兩位的口述曆史非常值得看,“親身經曆”雖然也難免記錯記混,但比官家修的史書更接近真相。

陳小魯在口述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表述,就是專製分“獨裁”和“寡頭”兩種接近的形態。在皇帝專製獨裁下,出於對貴族、權臣勢力坐大的擔憂,更喜歡從底層和平民中簡拔人才,而在皇帝衰弱、多個“寡頭”和諧共處的時期,平民子弟的機會反而更少。現在,不論從中央到地方,還是各個行業部門,都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團,這種集團最後肯定自我進化、篩選出代表自己的寡頭,寡頭們之間都有各自把持的勢力範圍,可能比一人獨裁更容易形成社會的分化、對立,並讓這種對立“板結化”。

新一代的司馬元顯比老子更有政治覺悟,他不僅“聰警,頗涉文義,誌氣果銳”,更關鍵的是“以安危為己任”,這種政治自覺是環境家教使然,比如在國企興盛了一段時間,南航的一位年輕機長也變得“誌氣果銳”,他發微博道:“央企你玩不起!”王恭要和司馬元顯玩,司馬元顯發威道:“我們司馬家你也玩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