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慕容垂的心理掙紮(1 / 1)

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

是時,諸軍皆潰,惟慕容垂所將三萬人獨全,堅以千餘騎赴之。世子寶言於垂曰:“家國傾覆,天命人心皆歸至尊,但時運未至,故晦跡自藏耳。今秦主兵敗,委身於我,是天借之便以複燕祚,此時不可失也,願不以意氣微恩忘社稷之重!”垂曰:“汝言是也。然彼以赤心投命於我,若之何害之!天苟棄之,不患不亡。不若保護其危以報德,徐俟其釁而圖之!既不負宿心,且可以義取天下。”……垂親黨多勸垂殺堅,垂皆不從,悉以兵授堅。

苻堅大軍瞬間崩潰,消息傳來,謝安喜心翻倒,本來這哥哥一直繃著的,天天找人下棋以示輕閑。大人物號稱每臨大事有靜氣,所謂靜氣,就是官氣養久了,眼前樓倒倒車震震都沒有生理反應了。仗打完了,棋也下完了,和謝安下棋的那位則成天忙著見記者、寫文章盛讚謝丞相的從容淡定。

苻堅兵潰如山倒,成建製的部隊都沒有了,隻剩下慕容垂所率三萬人完好無損,整齊地碼在那兒。慕容垂所部所以沒有潰散,一是沒有在淝水前線,他們別擊鄖城,另外,相信這哥哥平常本著少而精的原則,訓練自己的近衛軍,組織性、紀律性肯定較苻堅臨時征發的幾十萬人馬強,要不咱們的革命領袖不論一代二代三代四代都強調革命紀律性。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沒有紀律性,踩踏就發生。

曆史向慕容垂展示從未有過的美好前景,把潰不成軍的苻堅擼掉(都用不著“幹掉”這個詞),不僅自己的複國夢想可以實現,祖宗八代稱雄中原的夢想也可以霎時照入現實,金庸《天龍八部》裏麵有個慕容複,一個“複”字可以說把家族的DNA全部濃縮進去了。麵對千載難逢的機會,慕容垂你複不複?

要不要落井下石,對慕容垂是個問題。

慕容垂在自己的兒子和親信麵前,從來不隱諱複國的理想,但是機會擺在麵前,他卻有一個心理上的障礙,那就是苻堅對自己有恩義,而自己也是對道義、情感有自我要求的人。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知道這一點,所以直接勸父親“不以意氣微恩忘社稷之重”。

意氣不僅是對朋友夠意思,更多的是內在的心理期許,對自我的人格意味有所堅持。自古以來,意氣與功名就是很多人感慨不已的對象,是堅持內心的自我人格定位,還是追求世俗的功名成就,如果這兩者有所衝突,又該怎麼辦?

唐代魏徵有《述懷》詩一首:

中原初逐鹿,

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

慷慨誌猶存。

杖策謁天子,

驅馬出關門。

請纓係南越,

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

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

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裏目,

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

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

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

功名誰複論。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複論。”用江湖版的說法就是:“錢是王八蛋!老子最看中的是人品。”意氣與功名、意氣與金錢,在功名與金錢麵前,能不能堅守自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們每個人的道德感或自我期許,為什麼那麼脆弱?看到有毒食品的報道,很多人義憤填膺,總要責問,這些製毒製假者為什麼會喪盡天良?!其實,喪盡天良是百步,我們屈服甚至是媚從現實是五十步。

慕容垂在這麼大誘惑麵前心理有掙紮,這已經讓我很感動,形也勢也,慕容垂最後還是給自己找了個背叛苻堅的台階,但是他有過掙紮。人生也許就是一個掙紮的過程,向下很容易,向上很難。有的人不斷地掙紮,不願意沉淪;有的人年輕時掙紮過,後來就世故了,不願意掙紮了;還有的人根本沒有掙紮過,在掙紮過的人看來,他們是死皮賴臉。

死皮賴臉的人不痛苦,一直掙紮的人也不甚痛苦,大多數人是在沉淪的過程中有挫敗感地生存,這個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