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
秦兵逼淝水而陳,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小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複止,謝玄、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什七八。
淝水大戰之前,處在上遊的桓衝先發動了對長安、襄陽等地的攻勢,而且還頗得手。苻堅在戰略大進攻之前,不得不調兵遣將回擊南來的進攻。這個形勢感覺很詭異,苻堅雖然擊潰了桓衝的進攻,但分散兵力防範是必需的。
桓衝的這一舉動很可能激怒了苻堅,當然也為他南征提供了輿論條件,減少了苻氏集團內部的爭論。苻堅於是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動員,十丁抽一兵,這種程度的動員可以講是地動山搖,會改變很多人的正常生活。苻堅的組織係統是什麼時候崩潰的,需要仔細地從史書中尋找關節點,但是我們可以肯定,苻堅集團的崩潰不是在淝水時“引兵少卻”的時候才開始的。
苻堅在戰爭初期相當自信,他命令人在長安建設高幹別墅區,為孝武帝司馬昌明、謝安、桓衝等安排好了住處,當然職位也都安排好了,政協委員國務參議文史館員等等都虛位以待,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
從開春動員到八月起兵,苻堅組織了六十萬步卒,二十七萬騎兵,“旗鼓相望,前後千裏”。這個樣子像足曹操失敗的那一次,和司馬炎成功的那一次不太像。結果不確定、利潤沒保證的情況下,老板就啟動大項目、開始大投入,不太符合中國的投資環境哦。
大戰前夕,在苻堅這一邊,凡是本族的高層都憂心忡忡,凡是異族的統戰對象都居心叵測,這是曆史文本給我們的讀後感。
在東晉這廂,表麵上相當緊張,實際上相當安逸,史家用的是反襯筆法,戲劇效果蠻好。大兵壓境,形勢緊迫,怎麼表現主帥舒服安逸,那就是讓他耍起。前方的主將謝玄很緊張,一臉黑線,一邊喊“不好了,不好了”,一邊急匆匆跑來,問主帥謝安:“計將安出?”
謝安輕裘緩帶——當然八月天不能穿皮袍,我的意思是謝哥哥他一身休閑服,把謝玄帶到一處別墅,他們這一級的幹部允許別墅多二奶多豪車多,俗稱“許三多”。謝安慢悠悠地對謝玄說:“聽說苻堅這丫在長安為咱修了別墅,不知道檔次怎麼樣。今兒沒事,咱們下盤棋,拿我這棟別墅當彩頭。娛樂第一,戰爭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