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黑皮文化(1 / 1)

孝宗穆皇帝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

秦淮南王生幼無一目,性粗暴。其祖父洪嚐戲之曰:“吾聞瞎兒一淚,信乎?”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淚也。”洪大驚,鞭之。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棰!”洪謂其父健曰:“此兒狂悖,宜早除之。不然,必破人家。”健將殺之,健弟雄止之曰:“兒長自應改,何可遽爾!”及長,力舉千鈞,手格猛獸,走及奔馬,擊刺騎射,冠絕一時。獻哀太子卒,強後欲立少子晉王柳;秦主健以讖文有“三羊五眼”,乃立生為太子。以司空、平昌王菁為太尉,尚書令王墮為司空,司隸校尉梁楞為尚書令。

桓溫在關中不能立足,退回襄陽,秦晉雙方都慶祝勝利。

朝廷派黃門欽使到襄陽慰問桓溫,不管怎麼說,畢竟長了朝廷的誌氣,滅了胡兒的威風。至於苻健,把桓溫趕出關中,勝利也是實實在在的,於是也封官許爵,熱鬧了一番。美中不足的是,太子苻萇在拒守桓溫時為流矢所中,後因箭傷而亡,諡曰“獻哀”。苻健的兒子叫苻萇(cháng),姚弋仲的兒子、姚襄的弟弟叫姚萇,為什麼都喜歡“萇”?

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遊擊部隊,隻要處在“遊”的狀態,沒有豪華的宮殿住,沒有安逸的禁苑玩,腐敗起來總是要慢一些,子弟也不至於騎不得馬,上不了陣。胡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有個好處,就是父子齊上陣,親冒矢石,光這一條,就讓司馬氏永遠望塵莫及。

戰爭年代,代際更替要比平時快很多,苻洪把氏族領導權交給兒子苻健,“健勤於政事,數延公卿谘講治道,承趙人苛虐奢侈之後,易以寬簡節儉,崇儒禮士,由是秦人悅之”。苻健的太子苻萇死後,他把權力交給了一個忒生猛的兒子苻生。

苻生瞎了一隻眼,他爺爺苻洪拿他的瞎眼開玩笑:“聽說瞎子隻流一行淚,是嗎?”苻生拔出佩刀,把瞎眼刺破,鮮血流下來,苻生對爺爺說:“這兒還有一行。”

就算苻洪見識過N多生猛的爺們兒,沒見過氣性這麼生猛的,他把這個孫子綁起來鞭笞,苻生叫道:“拿刀槊招待,鞭子太灑灑水了。”

北人粗魯一些,南人精致一些,這是今天我們對南北性格的大致看法,但在十六國時代,性格色譜更趨極端,南人文弱得不能再文弱,北人暴力得不能更暴力。像苻生這樣有強烈自虐心理的人,在北方農村被稱作“黑皮”,黑皮和人衝突,往往先是自戕自傷,表現出對痛苦乃至生命的漠視,同時也向對方提出挑戰:我對自己都能下得了手,何況你乎?!

日本有所謂忍者,據說是要經過一種“忍術”的專門培訓才能養成。在中國土生土長或中國特色的忍者往往是原生態的,是在一種貧困粗獷的社會中生成的。從三刀六洞到煙頭燙自個兒,包括冒著相當的人身風險去“碰瓷”勒索訛詐,大抵都是因為命賤。命賤且自知其賤,所以就有以小博大的勇氣,拿身體器官甚至生命和別人對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狠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隻要豁出命來,贏麵就大了,在生存資源極度匱乏的時候,這種遊戲就經常發生。一旦恫嚇和訛詐成功,黑皮不光有物質的獎勵,還有精神層麵的自我滿足。

黑皮是貧窮的衍生物,至於苻生這樣的人格形成,可能還是要從當時少數民族整體的貧困化生存中尋找。黑皮多了,會有一種文化氛圍,受其浸染,所謂上層人物也會認同最底層的價值觀。

自虐及虐人,隻隔薄薄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