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捫虱而談(1 / 1)

孝宗穆皇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

北海王猛,少好學,倜儻有大誌,不屑細務,人皆輕之。猛悠然自得,隱居華陰。聞桓溫入關,披褐詣之,捫虱而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溫異之,問曰:“吾奉天子之命,將銳兵十萬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遠數千裏,深入敵境。今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溫默然無以應,徐曰:“江東無卿比也!”乃署猛軍謀祭酒。

桓溫在關中見到一位牛人,他就是北海王猛。王猛當時隱居華陰,聽說桓溫入關,披了件褂子就來見桓溫,“捫虱而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捫虱而談”也是魏晉風度的一種,不過屬於北方風格,虱子這種東西,你隻要堅持不洗澡數十日不動搖,它就會翩然而至。虱子和人類還是蠻和諧的,尤其在北方的冬天,即使長一身虱子也無大礙,所以俗語有“虱子多了不咬”的說法,不但不咬,還反添了很多樂趣。晚上睡覺前,在油燈下仔細搜索衣縫,總能發現或大或小的虱子做倉皇狀,然後用兩個大拇指指甲蓋對它來個鐵壁合圍,隻聽“啪”的一聲,遂有屠戮的快感。當然這隻是初級階段,高級階段便如王猛這般,根本不需要翻開檢索,一隻手伸入懷中,靠手感就能逮個正著,用文言文講就是“捫”。“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北方中產以上的生活情趣,而窮漢們沒有酒喝,隻能圍坐炕頭,捉自己的虱子,說別人的長短,也是一種閑適的生活狀態,假如沒有了虱子,生活都將變得索然無味——沒有長過虱子的人是很難理解的。

就長虱子來說,男女之間也是不平等的,爺們兒有虱子不丟人,或者還能演繹出一番文化風度來,而女人要生虱子,多會生在頭上,這個在虱子普及的時代也視為不雅。於是人們發明了一種比梳子更密的工具:篦子。用篦子一捋,非但虱子蟣子(虱卵)無處可逃,就連頭皮屑也清除了,效果可媲美海飛絲。

王猛捫虱而談,啪啪有聲,桓溫有沒有像阿Q一樣有自卑感就不知道了。

桓溫問王猛當地輿情:

“吾奉天子之命,將銳兵十萬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看來人民群眾夾道歡迎,桓溫並不稀罕,他要的是“豪傑有至”,所謂豪傑,大抵是有名望的士族,看來在門閥政治下,人民群眾對統一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在桓溫心目中沒有什麼分量。

王猛回答:“公不遠數千裏,深入敵境。今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王猛是當世當時人,以他的眼光,應該能看出桓溫究竟有沒有實力渡灞水、攻長安,史書上留下的這位牛人的這句話,桓溫不願意將恢複進行到底的黑鍋就算是背上了。

桓溫默然無以應,徐曰:“江東無卿比也!”

王猛謝絕了桓溫的邀請,最後選擇和苻堅合作,有了一番大作為,我們以後再說,至於桓溫到底是不是養敵自重,隻能各說各的猜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