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任命殷浩“中軍將軍,假節,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殷浩既受命,以恢複中原為己任,上疏北征許洛。出發的那天,殷浩當然是意氣風發,鬥誌昂揚,不過他一向專注於嘴巴上的功夫,疏於騎術,所以一上馬就摔了下來——一語成讖,一摔亦可成讖。
殷浩熟稔老莊哲學,知道四兩撥千斤的戰爭是最低碳的戰爭,所以他習慣玩小動作。姚襄不聽招呼,他不能以上司的地位公開批評處理他,而是屢派殺手刺殺姚襄,希望通過斬首行動解決問題,結果逼姚襄反目,把自己殺得丟盔卸甲,喪師失地。
曆史給了殷浩窗口,但他就和中國足球一樣射不了,反而給桓溫留下了攻擊的窗口。桓溫在殷浩“連年北伐,師徒屢敗,糧械都盡”的情況下,上疏朝廷,對這位中軍將軍兼N州軍事總司令發起問責。
桓溫說:“浩受專征之重,無雪恥之誌,坐自封植,妄生風塵,遂使寇仇稽誅,奸逆並起,華夏鼎沸,黎元殄悴。浩懼罪將及,不容於朝,外聲進討,內求苟免。出次壽陽,頓甲彌年,傾天府之資,竭五州之力,收合無賴,以自強衛,爵命無章,猜害罔顧。……羌帥姚襄率眾歸化,遣其母弟入質京邑,浩不能撫而用之,陰圖殺害,再遣刺客,為襄所覺。襄遂惶懼,用致逆命。生長亂階,自浩始也。”
桓溫此時必定是大有感慨:這麼個飯桶,居然和老子齊名!這大概和《天龍八部》裏蕭峰後來鄙夷慕容複一般。
慕容複失敗以後,得了瘋病,他的丫鬟每天用銀子招募兒童誌願者,給他行三叩九拜的大禮,盡享虛擬皇帝的尊榮。殷浩哥哥沒這些花活,下課以後自己整日練功不輟,對著空中指指畫畫,擬在修煉一種上乘的武功。他的丫鬟天天陪著,愣沒瞅出來是掌法指法抑或拳法,時日久了,這才慢慢看出,主家爺是把書法化入武功,天天淩空寫的是“咄咄怪事”四個大字。隻見他每筆都蘊涵內力,凝而不發,隻有最後一筆豎鉤,劈空而下,勢如破竹,一瀉千裏,雖萬夫莫能當也!
他人吹捧,自我催眠,到了極致,就是殷浩這樣的效果,哥哥怎麼會輸呢,豈非咄咄怪事?
桓溫還比較大量,對這位朝廷安排的競爭對手也有“客觀評價”:“浩有德有言,向為令仆,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此時桓溫已經把持朝廷,看殷浩練字辛苦,就準備安排他做尚書令,並寫信告訴殷浩。殷浩得信,喜心翻倒,於是馬上回信,要感謝組織的再次信任。這些日子成天光寫“咄咄怪事”四個字,回信怎麼才能得體合適,這頗讓殷浩費心勞神。回信寫好了,抽出來再看看,有沒有改動調整之處,改好了,再抽出來瞅瞅,是不是盡善盡美,這麼折騰了十來回,總算OK了。
桓溫接到殷浩的回信,想看看這位昔日的對手如何“洗心革麵提高認識”,結果回信是一張白紙,上麵一個字也沒有。哇呀呀,桓溫火了:“老子抬舉你,丫居然給我玩無字天書,這豈非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