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宗成皇帝鹹康五年(公元339年)
庚申,始興文獻公王導薨,喪葬之禮視漢博陸侯及安平獻王故事,參用天子之禮。
王導死後,極盡哀榮,喪禮參照安平獻王司馬孚(司馬懿之弟,堅稱自己是魏國的最後一個忠臣)的待遇,這是“王禮”,然後猶嫌不足,“參用天子之禮”,也就是借鑒了天子喪禮的一些做法,“王與馬共天下”可謂有始有終。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官場是個關係場,人脈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最紮實的權力基礎。對於王導來說,二十多年來,國事就是家事,家事就是國事,對於皇帝和群臣來說,他就是這個大家庭的老爺子,庾亮以輔臣之重、國舅之親,一直想扳倒他,但老爺子樹大根深,扳倒大樹帶起來的泥土不知道有多少噸,所以庾亮扳不動。
王導生前推薦丹楊尹何充為自己的副手,何充在王敦手下做過主簿,頂撞過王敦,這倒不是何充很有個性,主要是因為他是王導的外甥,何充的母親是王導老婆的姐姐,何充的老婆又是明帝穆皇後的姐姐,婚姻讓東晉君臣更團結。
以做官為事業的人,當然要講究事業傳承,不但要傳給自己的子侄,也要傳給遠方親戚、門生故吏,在某種意義上,後一種傳承更可靠、更有繁殖效果,這樣才可以保證自己退休或死亡以後,沒人翻舊賬、沒人找麻煩。
王導死後,郗鑒、庾亮也先後死了。庾亮的弟弟南郡太守庾翼“都督江、荊、司、雍、梁、益六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假節,代亮鎮武昌”。另一個弟弟庾懌為“監梁、雍二州諸軍事、梁州刺史,鎮魏興”。還有一個弟弟庾冰任“中書監、揚州刺史,參錄尚書事”。一如當年王氏兄弟,軍權政權一把抓。
如果說大家對十年動亂有什麼總結的話,那就是劃分勢力範圍,在各自的碼頭各自進行政治繁殖,你不檢舉我,我不反對你,大家管好自己的小兄弟,慎用否決權,槍口盡量一致對外,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利益。
庾氏兄弟總體上素質還不錯,庾翼雖然年輕,但“悉心為治,戎政嚴明,數年之間,公私充實,人皆稱其才”。庾冰“既當重任,經綸時務,不舍晝夜,賓禮朝賢,升擢後進,由是朝野翕然稱之,以為賢相”。要麼是庾氏兄弟真的不錯,要麼反證了銳圓哥哥的觀點,在和諧時代,輿論一律,官官相護,一團和氣,大家都是高郵雙黃蛋——鹹(賢)的。隻有內部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時候,史書上才會有好人和壞人並存的情況。
公元342年,成帝司馬衍突然生病,緊接著就去世了。司馬衍死時才二十一歲,司馬衍“幼衝嗣位,不親庶政;及長,頗有勤儉之德”。皇帝懂節約,就可以打七十分以上。當年庾亮殺了王室司馬宗,司馬衍不知道,有一天問庾亮:“常日白頭公何在?”庾亮說這個白頭發爺爺要造反,所以已經把他刪除了。帝泣曰:“舅言人作賊,便殺之;人言舅作賊,當如何?”《資治通鑒》說:“亮懼,變色。”當時小皇帝的媽媽在旁邊,一聽皇帝這麼說,馬上用戒尺打了小皇帝頭一下。所以《晉書·後妃傳》中有庾後“持尺威帝”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