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王導真的懺悔了嗎?(1 / 2)

中宗元皇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

王導後料檢中書故事,乃見救己之表,執之流涕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永昌元年(322年)一至三月,王敦進攻建康,然後進行了人事清洗,殺了司馬睿一黨的周、戴淵,任命自己“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江州牧”,並“封武昌郡公”,這一切當然是以皇帝的名義來任命,當然還要非常謙虛地辭讓一番,但是,政權、軍權、機要權、地盤、名爵……凡是權臣應該並可能把持的權力和利益,一個都不能少。其他的哥哥弟弟、親信部曲都有遷升,這都是必須完成的作業。

王敦在建康的時間很短,一兩個月時間,甚至可能隻有一個來月。此後,王敦返回武昌,後來又移駐到姑孰(今安徽當塗),居於建康和武昌之間,盡量回避和皇帝見麵。曹操搞一國兩都,君在許,相在鄴,想慢慢淡化漢獻帝的存在,王敦是不是學曹操,這不好說,估計他沒有這麼深的心思。

王敦不在建康的時候,當然是由王導同誌主持中央的工作,史書上透露了哥兒倆無話不說的幾個細節:

一、王敦向兄弟王導抱怨道:“當初我就說應該立個小娃娃皇帝,年紀大的難控製。瞧見沒,不聽我的話,咱們全族差點全部玩完。”

二、在殺害周、戴淵之前,王敦征求王導的意見,給了三個選項:

一是承認周、戴分別為北方和南方士族的代表,是所謂“南北之望”,所以就要列為統戰對象,給他們“三司”級別的高官做做,粉飾一下王氏控製的晉國董事局;

二是繼續做尚書令、左右仆射之類的實權官,在王導的領導下控製使用;

三嘛,就是徹底刪除這倆病毒文件……

王敦說選項一,王導沉默,瞧這意思是沒必要這麼辦;

王敦說選項二,王導沉默,這意思這麼辦比較難;

王敦說選項三,王導仍然沉默,意思大概是你看著辦。

王導像個刑事專家作案,現場不留任何證據,沒有聲音,沒有圖像,沒有指紋,什麼都沒有,但他的意誌和意見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哥兒倆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王敦是個妄人,舉兵作逆,不顧在建康的王導及全族的安危,也許他賭定了司馬睿不會魚死網破殺王家一個幹幹淨淨。王導則不能渾到底,他揣摩了司馬睿的心理,采取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率全家跪在皇宮外麵待罪,王導不論得勢還是失勢,在任何情況下都給對手砌一個華麗麗的台階。中國人講麵子,最後一拍兩散往往就是因為少這麼一個台階。王導柔軟一下,給司馬睿一個台階,司馬睿心裏也得權衡一下,我不全端王家的老窩,王家也不好意思端我司馬家的老窩。司馬睿在雙方對陣時,放掉了王敦的哥哥王含,有意派王敦的另一個從弟王廙(yì)做特使,這都埋下了妥協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