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古代曆史名人事跡追蹤(11)(1 / 3)

彼特拉克鍾愛的羅拉是誰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曾有兩句詞是這樣寫的:“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被譽為“文藝複興之父”的意大利的彼特拉克(1304~1374)就曾這樣結識了一位名叫羅拉的女子,並因此對自己的詩歌創作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彼特拉克出生於佛羅倫薩。在公元1316~1320年間,他受父親之命而學習法律,但他本人酷愛文學。現存的彼特拉克早期的詩歌均寫於這一時期。公元1326年父親死後,他棄法從文。公元1330~1340年,彼特拉克在學術方麵進行勤奮研究,尤其是在古典拉丁文方麵。在此期間,他還旅行各地,拜訪著名人士,搜集散失在民間的古典名著原稿。這些閱曆使彼特拉克更加頑強地鼓吹古典文化和基督教啟示合一。由於他將這種表麵上似乎衝突的兩種思想相綜合,因而被認為是歐洲人文主義運動的創始人和偉大代表。公元1340年9月,他同時收到發自巴黎和羅馬授予他的桂冠詩人的邀請。也就是在這段棄法從文的過程中,彼特拉克結識了羅拉。

從彼特拉克收集的維吉爾詩集的扉頁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公元1348年所寫的幾句話。從這幾句話中我們可知,他與這位品德超群的羅拉相逢於公元1327年4月6日阿維民翁的聖克拉拉教堂裏。在公元1348年,在同一城,同一月,同一個第6日,與第一次相同的祈禱時間中,他與羅拉結束了長達二十一年的交往。在彼特拉克的詩歌裏,他以吸引人的細節來描寫她,但把她的身分保密到連朋友都以為她隻是他詩歌中的創造,而把他所有的熱情都當做是詩人的特權而已。那麼,這個羅拉是誰呢?公元1348年4月3日,在阿維民翁有張遺囑被歸檔保存,立囑人為羅拉·德·薩德,她是烏格斯·德·薩德伯爵的妻子,生了十二個孩子。彼特拉克的情人可能就是這位貴婦,而她的丈夫就是曆史上最有名的性虐待狂的遠祖。

波特拉克鍾愛的羅拉到底是誰?

那麼,羅拉有何特殊的魅力,能使這位桂冠詩人與她保持長達二十一年的交往呢?在佛羅倫薩桂冠詩人圖書館收藏著一幅馬蒂尼所畫的小畫像,相傳是彼特拉克畫的羅拉的肖像。從這幅肖像中,我們可以看到羅拉長著纖細優美的臉龐、精致的嘴唇、挺直的鼻梁和陰鬱的眼睛,暗示出她憂鬱而嬌羞的容態。當彼特拉克首次見到羅拉時,我們不知道她是否已經結婚,或者已是年輕的母親。然而羅拉接受了他的愛慕,但對他保持一段距離,對他的熱情給予克製性的鼓舞。正是這種抑製著的魁力使彼特拉克成為最有名的詩人。

詩的寫作在當時是一件相當流行的消遣。作為一名吟遊詩人,彼特拉克將自己的熱情貫注在上千的詩篇章節中。但是他也抱怨律師、神學家甚至他的男仆都會寫詩,擔心不久違牛也會像吟詩般鳴叫了。於是彼特拉克沿用當時的十四行詩的形式,並將這種詩凝結成繁難的押韻詩體。在房間,在河畔,在山間,在晚禱或彌撒時,他摸索著詩的寫法和形容詞的用法。在與羅拉結識的二十一年間,彼特拉克寫了二百零七首十四行詩和各種各樣其他的詩,都是以她為題材的。這些手稿被收集成詩歌集,引起了意大利青年、壯年和僧侶們的注意。在從災難拯救出來的世界文學裏,從來沒有人用如此豐富而且富於變化的內容,借助於如此苦心的技巧,來詳細說明愛的情緒。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彼特拉克的這些詩歌裏,充滿欲念的巧妙想象和湧動而出的陣陣愛情火焰,神奇般地被修剪成有律有韻的詩章。意大利人接受了用該語言譜成的音樂作品。他們覺得這是曾經聽到過的最為動人的樂章,精微、優美、和諧,閃爍著生動的臆想,有時甚至使但丁的作品都顯得粗率而不悅耳。當活著的羅拉聽到她的頭發、眉、眼睛、鼻子、嘴唇等等在意大利東部的亞德裏亞海等地被廣泛歌頌時,她也許會害羞而臉紅,也許會因興奮而感動。她沒有想到,自己會以這樣一種方式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

時至今日,彼特拉克這些爽快悅耳的詩歌仍然處於無可淩駕之勢,外國人可以翻譯其思想,但誰能翻譯出其中所蘊涵的音響呢!彼特拉克並沒有停留在所取得的成績上。從公元1346年到公元133年是他和過去決裂的時期。他熱衷於恢複羅馬共和政體,恢複羅馬民眾政府。在此期間,他完成了大量的外交任務,進行了廣泛的學術研究和文學活動,並寫出若幹書信體詩歌。從他給朋友的信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態度的轉變,即將中世紀拋在後麵,為文藝複興作準備。從公元1351年起,彼特拉克開始寫新詩。在新詩發展史上,他不僅給人類留下了最清晰、最熱情、最精確的印象,同時也最富啟發性的人類愛情和憂傷、狂喜和悲戚的表達方式,而且也用他那奇異的感傷情調創造了現代抒情詩的形式與語言,為全歐洲的抒情詩提供了共同的原料。這也不能不歸因於羅拉對彼特拉克的深刻影響,因為他一直感謝這一段單戀產生的高尚影響,並對自己耽於肉欲生活進行自責。看來女人不一定都是禍水,她有時也可以造就出一個偉大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