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國防最高委員會宣布撤銷。
26日,南京大屠殺主凶穀壽夫在南京雨花台執行槍決。
同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柏文蔚在上海病逝,終年七十二歲。
28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恢複,舉行第一次會議。
本月18日,蔣介石發表改組政府談話,再次呼籲中共放棄武力奪取政權之行動,參加政府工作。中共鑒於蔣不肯放棄一黨專政予以拒絕。
5月:
1日,行政院長張群向立法院作施政報告。內蒙古成立自治政府。
7日,各地米價暴漲,杭州、無錫、成都等地連日發生搶米風潮。
11日,國民政府任命何應欽為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
蔣命湯恩伯第一兵團,仍沿臨沂至泰安一線北上,分三路進軍,此係山東第二期會戰。華東野戰軍(陳毅)則集中全部主力,選擇該兵團突出於蒙陰以東地區之整編第七十四師(精銳)猛烈圍攻。14日,張靈甫第七十四師抵孟良崮。陳毅以七個縱隊之優勢兵力將該師圍困,次日,經激烈戰鬥和白刃戰陳毅將七十四師壓上山頂,使七十四師斷絕供應和飲水。官兵渴不可支,加之山地無工事,張靈甫七十四師一片混亂。16日拂曉,解放軍占領半山腰,獲敵糧彈十分之九。午後4時,七十四師僅餘一個山頂。午後6時張靈甫自殺。副師長、旅長被擊斃,七十四師被全殲,而八十三師卻見死不救。蔣將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交軍法機關審判。李花大量金條,買得無罪,重任軍職。
15日,台灣省政府成立。以魏道明為省政府主席。
18日,國民政府委員會通過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六條。
19日,國民政府行政院會議議決:任命麥斯武德為新疆省政府主席。
20日,第四屆國民參政會第三次大會在南京開幕。
同日,京、滬各地學生發動反饑餓、反內戰風潮,紛紛舉行遊行示威。武警大打出手,受重傷者八人,輕傷者五十餘人,被打者五百人。
22日,外蒙軍隊侵犯新疆北塔山地區。
27日,民主同盟章伯鈞、黃炎培於本日前後,接連在上海各大學講演,推動學潮。
28日,蔣介石對國民參政員申明政府和平統一方針,望“社會辨明戰禍責任”。
同日,南京學生發起“愛國護校運動”反對罷課遊行。
本月,陝北解放軍於蟠龍獲勝,殲滅國民黨軍六千七百餘人。
於此前後數月內,東北解放軍發動夏季攻勢;晉察冀解放軍則切斷正太路,孤立石家莊,切斷津浦線,出擊平漢線,分割國民黨軍,使其互不連接。
6月:
4日,國民政府日本賠款委員會發表抗戰損失統計,其中直接損失為三百三十億三千十三萬六千美元至四百億美元,不包括間接損失與生命損失以及軍費在內。總計人口傷亡在二千二百萬左右。
5日,外蒙騎兵及蘇聯空軍猛攻新疆北塔山。
6日,行政院會議決議:沈陽、西安、漢口、廣州改為院轄市。國務會議討論和平方案,蔣介石重表“和平解決國是決心”。但他的和平方案,並無改變,毛澤東不予考慮,戰爭仍繼續進行。
23日,孫科發表談話,譴責蘇聯在東北拒絕國民黨軍隊開入旅順、大連,是違反中蘇友好條約的行為。
24日,本日至7月中旬,蔣對山東陳毅部野戰軍發動第三期作戰,雖未捕捉到陳毅大軍,但因陳毅率部反攻南京、臨朐失利,而占領了魯南根據地,陳毅率一部北渡黃河,另一部東走膠東,粟裕部西退津浦線以西。蔣認為陳毅主力已潰,劉、鄧無目的南下,華北已無中共正規軍,中共已麵臨總崩潰,下一步要封鎖中共國際交通線。
30日,國民黨中執會、中政會聯席會議通過對中共軍隊下達“討伐令”。國民黨中常會決議撤銷三民主義青年團,歸並於國民黨,以集中力量。
劉伯承、鄧小平晉冀魯豫解放軍自魯西南渡過黃河,南下大別山。轉入外線作戰。
本月,陝北解放軍於隴東殲馬鴻逵部四千餘人。
7月:
2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決議:再向蘇聯抗議北塔山事件。
4日,國務會議通過《厲行全國總動員戡平共匪叛亂方案》,國民政府聲稱進入“戡亂時期”。
7日,中共中央提出“堅決、徹底、幹淨、全部地消滅一切蔣介石進犯軍”,反對蔣介石內戰、饑餓、獨裁、賣國政策,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沒收官僚資本,實行土地改革,保護民族工商業等項主張。
9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關於黨團統一組織案》,設立黨團統一組織委員會,由吳鐵城、陳誠、陳立夫召集之;並決定國民黨黨員加入其他黨派者,開除黨籍,以肅黨紀。
11日,美國政府任命魏德邁為杜魯門總統特別代表,訪問中國和朝鮮。
18日,國民政府公布《動員戡亂綱要》及《憲政實施綱要》。
22日,魏德邁抵達南京,表示對蔣介石失去信心,希望成立一個有力政府,暗示希望李宗仁出台。至8月初,魏赴北平訪晤李宗仁,對李表示好感。
23日,中英民航協定在南京簽字。
26日,中國外交部照會美國政府,對日和約大會應在上海舉行。
27日,外蒙申請加入聯合國,中國代表強烈反對。
本月,全麵內戰爆發已整一年(1946年7月至本月),此一年內解放軍殲政府正規軍共七十八萬人(四十六個整編旅),非正規軍三十四萬人,共一百一十二萬餘人。總計為九十七個旅。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三十五萬餘人。政府軍將級軍官陣亡26名,被俘一百七十六名。正規軍由二百萬降為一百五十萬人,總兵力由四百三十萬降為三百七十三萬人。總計尚有正規軍二百四十八個旅番號,以二百二十七個旅用於進攻解放區。華北、東北有七十個旅;山東、陝北、晉冀魯豫共一百五十七個旅;後備兵力隻二十一個旅。而用於各解放區之兵力中,又大多困於城市地區,隻有四十個旅可以機動作戰。解放軍正規軍則從六十一萬人增至近一百萬人。總兵力已由一百二十七萬增至一百九十五萬人。
本月,劉、鄧大軍於魯西南連獲大捷,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五十五、三十二、六十六、七十、六十三師,共五萬六千餘人,俘敵師長宋瑞珂、陳頤鼎等。
8月:
1日,國務會議通過開放對日貿易。
6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各級黨團統一組織實施辦法》。
11日,自本日至27日,劉、鄧大軍經過艱苦卓絕之激烈戰鬥,衝過渦河、黃泛區、穎河、沙河、洪河、汝河、淮河多層防線,到達大別山區。至10月下旬殲敵二萬二千六百餘人,建立了金家寨、潛山、太湖、黃梅、廣濟等三十三個縣政權,直插國民政府之胸腹部,把山東和陝西蔣軍聯係砍斷,威脅南京、武漢。
16日,國民政府於東北實行軍政統一,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並入東北行轅。
20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中國國民黨戡亂建國總動員方案》。
23日,中共陳賡、謝富治兵團,由晉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對國民政府之隴海線展開攻擊,至11月,殲敵四萬三千人,建立豫西四十個縣解放區。
24日,魏德邁離華,發表訪華聲明,認為軍事力量不足以消滅共產主義,暗示蔣介石難以於戰爭中獲勝。
26日,行政院會議決議:國立政治大學改為專任校長,派顧毓秀充任,蔣介石辭校長兼職。
27日,中國對日和約代表團成立,以朱世明為首席代表。
29日,國民政府令,特派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蘇聯政府聲明:大連港置於旅順行政機構之下管理之,此種情形將至對日和約成立為止。
本月,西北解放軍在榆林、沙家店、米脂等地均打勝仗,殲國民黨軍一萬多人,自身擴大至四個縱隊,從此轉入反攻階段。國民黨軍重點進攻陝北行動失敗。在此後幾個月內,西北解放軍先後攻克白水、黃龍、韓城、宜川等城鎮。
9月:
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許世友、譚震林——二、七、九、十三縱隊)進行膠東保衛戰,以粉碎政府軍對膠東的“九月攻勢”,經過四個月,殲範漢傑部六萬三千餘人,粉碎敵膠東攻勢。
2日,本日至12日,晉察冀野戰軍進行大清河北戰役,殲政府軍五千餘人。
3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關於國立政治大學校務製度及學生待遇案》。
7日,本日至9日,中共華東野戰軍粟裕部於魯西南菏澤地區殲國民黨軍九千五百人;26日至10月下旬,又殲敵萬餘人;至11月中旬,又殲敵整編第二十師等部一萬一千人。恢複並發展了豫皖蘇解放區,與劉、鄧大軍,陳、謝兵團相呼應,兵臨南京城下。
9日,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與中央黨團聯席會議在南京開幕。其間,通過《統一中央黨部、團部組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