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1945年 民國三十四年(1 / 3)

1月:

1日,蔣介石發表文告,謂今年是反攻時機,一俟反攻基礎確立,即召開國民大會,頒布憲法,還政於民。

2日,國民政府成立戰時運輸管理局,俞飛鵬任局長。行政院任命王懋功為江蘇省政府主席。

8日,國民黨中常會決定本年5月5日召開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赫爾利就任美國駐華大使,呈遞國書。

9日,美國軍隊在菲律賓登陸;緬北中國軍隊攻克芒友。

16日,行政院任命楊森為貴州省政府主席。

20日,滇西中國軍隊克複畹町。

21日,滇西中國軍隊與中國入緬遠征軍會師芒友。

23日,中印公路全線貫通。

24日,周恩來奉中共中央所派,飛抵重慶,與國民政府重開談判。次日,周恩來發表聲明提出:立即廢除一黨專政,成立民主的聯合政府和聯合統帥部;承認一切抗日黨派合法地位;取消鎮壓人民自由的法令;廢除特務機關,停止特務活動;釋放政治犯;撤退包圍邊區和八路軍、新四軍的軍隊;承認解放區軍隊和民選政府的合法地位。

25日,宋子文宴請周恩來、王世傑、赫爾利,席間宋子文提議中共和其他黨派參加行政院下的行政委員會。周恩來表示:“如不取消一黨專政,任何形式的組織,中共均不參加,隻有召開黨派會議,成立聯合政府,才能解決問題。”

26日,國共談判開始。民盟完全支持中共代表之意見,堅決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日寇攻陷粵北韶關。

28日,蔣介石命名中印公路為史迪威公路,宋子文於畹町主持通車典禮。日寇攻陷湖南郴州。

2月:

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派李宗仁為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指揮一、五、十戰區,削去李宗仁實際兵權;派劉峙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3日,中國共產黨召開六屆七中全會,討論周恩來發自重慶的報告。同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要求國民黨明令廢除一黨專政,承認一切抗日黨派之合法性等,與1月下旬周恩來聲明一致。

4日,羅斯福、邱吉爾、斯大林在黑海之濱的雅爾塔(蘇聯國境內)舉行會議。美軍攻克菲律賓馬尼拉。

7日,江西贛州失陷。

9日,龍雲於昆明就任中國陸軍副總司令。

10日,國民政府派王纘緒為重慶衛戍總司令。

12日,雅爾塔會議結束。羅、邱、斯三人達成《雅爾塔密約》,該密約中規定戰後東歐歸蘇聯控製;朝鮮、印支半島先實行托管,而後獨立。同時規定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但以中國之旅順、大連與東北鐵道之權益、外蒙之獨立以及千島群島(日本)割於蘇聯作為蘇聯參戰之條件;並決定4月25日在舊金山舉行聯合國會議。

14日,中國政府同意於舊金山召開聯合國會議,並為邀請國之一。

15日,美國飛機千餘架轟炸日本東京。

16日,王世傑、周恩來發表國共談判經過。周即日返延安。

19日,美國軍隊在硫磺島登陸。

24日,入緬遠征軍三路進攻臘戍。

25日,美國飛機一千八百架再轟炸東京。

3月:

1日,中國憲政實施協進會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蔣介石兼會長,宣布本年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

5日,中、美、英、蘇四國發出請柬,定4月25日,在舊金山舉行聯合國大會,被邀請者共四十六國。

7日,東南亞盟軍總司令蒙巴頓由印尼飛抵重慶。

8日,中國入緬遠征軍攻克臘戍。

9日,日寇占領越南,解除法軍武裝。

10日,中國通印度之一七六〇公裏之大油管工程完工。

25日,美軍在琉球群島登陸。

27日,行政院發表出席舊金山聯合國會議之中國代表人選,以宋子文為首席代表,顧維鈞、魏道明、胡適、王寵惠、吳貽芳為代表。

30日,中國遠征軍與英印軍在緬甸喬姆克會師。

本年春,中共方麵在全國已有十九個解放區,總麵積為九十五萬平方公裏,總人口為九千五百五十萬人。

本月20日,日本政府為報複美國空軍對日本皇宮的轟炸,發動豫西會戰;次日,發動鄂北會戰,其目的是奪取該地區之飛機場,以及南陽、襄陽地區軍用物資,同時乘機進犯西安和重慶。

其主要軍事力量為華北方麵軍第十二、三、十四軍。蔣介石以第五戰區和第一戰區軍隊對敵持久作戰,進行阻擊。同時以豫西、陝南基地空軍襲擊平漢路南段車輛與中段敵之運輸,並協助以上二戰區,將敵圍殲於襄陽、南陽地區。4月18日,鄂北會戰結束,恢複原態勢,中國軍隊收複襄、樊地區。5月25日,豫西會戰結束。

與豫西、鄂北會戰發動之同時,日寇“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自主發動湘西會戰。其目的是侵占四川,消滅中國抗日力量,或促成國民政府分裂,尋找新傀儡,甚至可以放棄日本本土,固守滿洲。對此一戰,日本大本營完全反對,並令鬆井參謀總長製止之。但岡村不聽,一意孤行,妄想一戰而占領中國大西南。具體由其第六方麵軍(園部和一郎)執行。蔣命第四方麵軍為主力(王耀武),經過新寧、邵陽、寧鄉、益陽各戰鬥,將敵擊退,或阻滯於資江、益陽地區,自下月(4月)30日起,發動反攻。5月上旬,第四方麵軍攻克新寧城,並解武崗之圍。6月中旬。將日寇二十萬軍隊圍困於雪峰山地區。但何應欽急於結束戰鬥未能按計劃全殲該敵,將敵人放走一部,至6月25日,將未逃走之敵分別圍殲,總計殲敵五萬餘人(亦謂八萬人)。

4月:

1日,美軍在大琉球島登陸。

2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在華盛頓宣布:美國願中國團結,不能以武器供給中共。

3日,蘇派彼德羅夫繼潘友新為駐華大使。

5日,日本內閣小磯國昭倒台,由鈴木貫太郎組閣。

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總統。

23日,國民政府公布第四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名單。

23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至6月11日閉幕,出席代表五百四十七人,候補代表二百零八人,代表一百二十一萬黨員。

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軍事報告,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報告。大會提出黨的政治路線為放手發動群眾,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要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大會通過了新黨章。新黨章規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偏向。大會選出中央委員四十四人,候補中委三十三人。

24日,毛澤東發表《論聯合政府》,其中特別指出:“沒有人民的自由,沒有人民的民主政治,就不能統一。中國人民爭自由,爭民主,爭聯合政府的運動,同時就是爭統一的運動”。中共七大把自身曆史上形成的優良傳統概括為三大作風:理論聯係實際;黨員、幹部密切聯係人民群眾;自我批評。七大還規定: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黨員必須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反對脫離群眾的命令主義、官僚主義和軍閥主義的錯誤傾向。黨內生活必須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使集中與廣泛的民主製相結合。

25日,聯合國會議在舊金山開幕。

27日,聯合國會議宣布:中、美、英、蘇四外長為聯合國會議主席。

美、蘇兩軍於易北河(柏林以西)會師。

29日,墨索裏尼在米蘭被意大利遊擊隊戰士處決。

本月下旬,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乘日軍進行打通大陸南北交通之戰,抽調大軍南侵之時,發動局部反攻,於衛河以東進行南樂戰役,殲日軍一個小隊和偽軍三個旅各一部,共三千三百餘人,擴大根據地至南樂、廣平以東地區。

5月:

1日,德國政府宣布希特勒自殺,以杜尼茲繼任元首。

2日,盟軍占領柏林。盟軍在緬甸仰光登陸。

5日,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重慶開幕。

8日,德國向英、美無條件投降。

中國軍隊於湘西發動總反攻。本月中旬,國民黨六全大會通過增強淪陷區反攻力量等案。決定本年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推舉蔣介石連任總裁。議決對中共問題仍求以政治解決。通過中國國民黨政綱、政策,促進憲政實施等案。關於促進憲政措施中,有取消軍隊黨部,成立縣市正式民意機關,取消學校黨部等措施。還通過《實施工業建設綱領》、《土地政策綱領》、戰士授田及華僑善後救濟等案。

本月中旬,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廢除。美軍占領大琉球首府那霸。

23日,美國五百五十架飛機轟炸日本東京。

29日,中國政府與荷蘭簽訂平等新約。

31日,國民黨六屆一中全會(29日召開)通過任命宋子文為行政院院長提案。

6月:

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谘文國會,指明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7日,美國司法部宣布:逮捕前駐華使館秘書索菲斯六人,因為他們曾用《美亞雜誌》為中共宣傳。

8日,美國發表聲明,依《開羅宣言》,準韓國獨立。

11日,國民黨中常會議決:(一)後方各省市縣,應於六個月內成立民選參議會;(二)軍隊黨部統限於8月1日前撤銷。並準行政院政務處長蔣廷黻辭職,以徐道鄰繼任。

15日,美國政府將雅爾塔會議密約通知中國政府。

18日,琉球日本軍隊向美國軍隊投降。

19日,中國共產黨七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十三人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選任弼時為中共中央秘書長,李富春副之。

21日,美國軍隊完全占領琉球群島。

25日,湘西會戰結束,殲日寇五萬(或八萬)人。

26日,行政院任命吳奇偉、孫連仲分別任湖南、河北省府主席。

同日,中美英蘇法等五十餘國家在舊金山簽訂《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會議閉幕。

27日,宋子文赴莫斯科,商訂中蘇條約問題。

29日,中國軍隊收複柳州。

本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冀中軍區以八、九兩軍分區主攻,六、七兩軍分區配合,發動子牙河戰役。

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連連敗北,日軍在華北力量進一步削弱,冀中軍區據中共中央“縮小淪陷區,擴大解放區”指示,於發動春季攻勢後,決定再乘勝進軍,擴大戰果,打破日軍某獨立旅團三個大隊對該根據地之封鎖。該三個大隊,沿子牙河修築據點,冀中軍區則於本月到7月間,對子牙河各據點發動攻擊。該戰役共經二十七天,進行大小戰鬥一百二十餘次,斃傷日偽軍九百二十餘人,俘偽軍二千一百五十餘人,投誠偽軍五百九十餘人,獲各種槍支一千九百五十支、糧食百餘萬斤,攻克大小據點三十七處,控製子牙河及滏陽河北段,與山東根據地互相連接。

本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太行軍區於河南安陽、磁縣地區對偽軍“剿共第一軍”發起殲滅戰;共殲日偽軍三千四百餘人,拔掉敵據點三十餘處。

7月:

1日,國民參政員褚輔成等六人由重慶飛赴延安,與中共中央領導人商談團結與統一問題。

3日,毛澤東約見左舜生、章伯鈞。同日晚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到招待所看望六參政員。這些天黃炎培與毛澤東交談時間最長,約一天半時間。有一次黃炎培對毛澤東說中國曆代帝王創業時有作為,一旦成功後,就逐漸腐化,以至於“政怠宦成,人亡政息”,形成“求榮取辱”的敗局。希望“中共諸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毛澤東當即樂觀而肯定地答道:“我們已經找出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3日,宋子文晤斯大林,蘇聯外長莫洛托夫亦在座。

5日,褚輔成等六參政員由延安返回重慶。

中國軍隊收複鎮南關。

5日,麥克阿瑟元帥宣布:美軍已完全收複菲律賓群島。

7日,第四屆國民參政會第一次會議在重慶舉行,至20日閉幕。中國軍隊收複廣東大庾。

14日,中蘇談判告一段落,宋子文返國。美國空軍第十四航空隊司令陳納德,離華返美。

17日,杜魯門、邱吉爾、斯大林在柏林郊外波茨坦召開會議,一致決定令日寇無條件投降。蔣介石未參加。該會議決議即時通知中國,經中國同意,於本月26日發表《波茨坦宣言》。該公告由中美英三國簽署發表。斯大林雖然參加會議,但礙於《蘇日中立條約》有效,未予列名公告。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時,斯大林又補簽此公告,該公告始正式由中美英蘇四國聯合發表。

26日,於本日發表之《波茨坦宣言》,有如下主要內容:(一)隻要日本不放下武器,對日作戰就不停止。(二)日本要選擇出路,是完全被摧毀,還是投降。(三)實施《開羅宣言》。(四)依法懲辦戰犯和虐待各國戰俘者。日戰俘可以回國。(五)日本實施民主政治,鏟除領導侵略的權威。(六)日本可以維持其經濟和賠款所需之工業,但不得有軍火。(七)待日本和平新政府成立後,占領軍即撤出日本。(八)警告日本政府,令其所有武裝部隊,立即宣布無條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