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接到此公告後,聲稱要抹煞波茨坦公告,拒絕投降。
同日,英國首相邱吉爾辭職,工黨艾德禮受命組閣。
28日,中國軍隊收複桂林。
29日,中國軍隊收複江西吉安。
30日,中國國防最高委員會通過《聯合國憲章》。
國民政府任命王世傑為外交部長,穀正綱兼任農林部長。中央社發布公告:軍隊中各級黨部已如期撤銷。
8月:
3日,杜魯門、艾德禮發表對日作戰聯合聲明;美、英、蘇發表波茨坦會議公報,決議設立五國外長會議,邀請中、法兩國參加。
4日,重慶《中央日報》報道:本年十五省小麥產量為225.79萬市擔;比戰前七年平均產量增加五千餘市擔。總計小麥、大麥、油菜、碗豆、蠶豆、燕麥總產量為43208萬市擔,比戰前七年平均量增加五千餘萬市擔。比上年之48602萬市擔,少五千餘萬市擔。
5日,宋子文、王世傑和蘇聯大使彼得羅夫由重慶飛往莫斯科,繼續與蘇聯談判。
6日,杜魯門聲明使用原子彈,世界第一枚原子彈投向日本廣島。日本仍然拒絕投降。
重慶《新華日報》報道:本年又是一個大災年。受災地區有十二省之多。災害有水災、旱災、蝗災、地陷、春荒等種類。甘肅省有四十餘縣受災,受災人口為全省三分之二。
7日,中蘇重開談判,斯大林與兩國外長均與會。
8日,蘇聯對日宣戰,進軍中國東北。
9日,美國向日本長崎投擲第二顆原子彈。朝鮮劃入中國戰區。
10日,日本政府照會中、美、英、蘇四國表示無條件投降,日本天皇並向公眾廣播接受無條件投降。
日本天皇裕仁召開第一次禦前會議討論日本投降問題時,日本陸海軍仍反對,要求日本自主撤軍;對日本不得實行軍事占領;戰犯由日本政府自行審判。本日上午,又召開第二次禦前會議,議決無條件投降,但要求保留日本天皇製度,並將此決議電告駐瑞士、瑞典日本公使;轉達盟國。是日晚,日本天皇裕仁向日本公眾發表廣播講話: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原子彈殺死殺傷日本人約二十萬人左右,日本政府與民眾年年紀念,並聲討美國。
中國在日軍侵華期間,被殺害之軍民婦幼,是數千萬計,加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夏威夷等地區,被殺之人亦不知有多少。對此,日本政府至今尚未認罪。
同日,國民黨中常會決議受降原則六項。15日,國民政府接到轉來之日寇投降電後。蔣介石即日指示岡村寧次:(一)日本政府已宣布無條件投降。(二)該指揮官應立即通令所屬日軍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並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之命令。(三)軍事行動停止後,日軍暫有其武裝及裝備,保持現有態勢,並維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聽候中國陸軍總司令之命令。(四)所有飛機及船艦,應停留在現地,但長江內船艦應集中宜昌、沙市。(五)不得破壞任何設備及物資。(六)以上各項命令之執行,該指揮員及所屬官員,均應負個人之責任,並迅速答複為要。岡村寧次複電表示遵從命令,並派員赴玉山。各戰區長官按既定計劃推進。
蔣介石收編偽軍,編其為國軍,陳誠對此持有異議,將其冊檔另處存放。總計六個縱隊、二十七個總隊、七十三個團,共二十三萬八千餘人。
11日,蔣介石電第十八集團軍朱德總司令,命所部不要擅自行動,原地駐防待命。中國軍隊收複包頭、歸綏。
同日,朱德奉中共中央命令,向各地所屬部隊發布受降命令。
13日,國民政府特任周詒春為農林部部長,羅卓英為廣東省政府主席,熊斌、張廷鍔、錢大鈞、馬超俊分任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各市市長。
14日,蔣介石致電毛澤東,邀其抵渝共商國家大計。電曰:
“萬急。延安。毛澤東先生勳鑒:倭寇投降……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急)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討論。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
6日後,又發長電與毛澤東:“大戰方告終結,內戰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有賴於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計,則受益拜會,豈僅個人而已哉!特再馳奉電邀,務懇惠諾為感。”本月下旬,又電毛澤東:“承派周恩來先生來渝洽商,至為欣慰。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先生麵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特此備飛機迎迓。特再電馳速駕。”此電,延安於25日收到。
23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議決宣言口號為和平、民主、團結。宣言曰:
“我全民族麵前的重大任務是鞏固國內團結,保證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統一,建立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政治局議決毛澤東赴重慶談判,並選毛澤東為中央軍委主席。毛在重慶期間,由劉少奇代理中央主席。政治局議決讓出廣東、河南和江南,甚至江北,以達成兩黨合作治國。如果談不成,即準備開仗。
日本天皇裕仁向國內發布接受無條件投降詔書,並向中、美、蘇、英四國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吳有訓任中央大學校長。
同日,中蘇在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15日,中、美、英、蘇四國同時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通令:今年停止征兵。
同日,蔣介石發表《抗戰勝利對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廣播演說》,表示對於日本“不念舊惡”與“與人為善”、“以德報怨”等。同日蔣介石致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令其聽候中國陸軍總司令之命令,準備繳械投降。並向其指示六條,令其維持當地秩序,不得破壞任何物資。但在電文中卻有“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字樣。把侵華說成“駐華”,實為不能原諒之大錯,且遺患無窮。
同日,立法院通過《聯合國憲章》,送請國民政府主席批準。中國軍隊收複蒼梧。
同日,麥克阿瑟任太平洋盟軍統帥,令日本政府派代表赴菲律賓洽降。日本鈴木內閣總辭職。
16日,國民政府派軍令部長徐永昌為代表赴菲律賓(18日抵達)。朱德向蔣介石提出六項要求:(一)接受投降與締結受降協定,須先得解放區同意。(二)解放區武裝有權受降。(三)中共代表有權參加和平會議與聯合國會議。(四)中共有權處理受降後之工作。(五)製止內戰;中共包圍之敵由中共受降。(六)立即召開各黨派會議,成立聯合政府。
17日,中國軍隊收複北平。日本東久彌宮組閣。
18日,蔣介石寫十二條規定給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用來處理中國戰區內全部日軍投降事宜,並規定中國戰區內各戰區受降主官及受降地點。十二條規定中九、十條規定:日軍應對蔣所指定之部隊投降,否則,即對該地指揮官進行處置。其目的在阻止中共領導之十八集團軍和新四軍接受日軍投降。徐永昌上將率中國受降代表團抵達馬尼拉。中法簽訂專約;中國收回廣州灣租借地。
19日,日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蘇軍占領哈爾濱。中國軍隊恢複開封、太原、蕪湖等地。
20日,中國軍隊開入越南,占領高豐,向諒山、河內推進。何應欽飛抵芷江受降。蘇軍進占長春、沈陽;偽滿漢奸“皇帝”溥儀為蘇軍俘獲。
21日,行政院通過《淪陷區重要工礦事業處理辦法》、《收複地區土地權利清理辦法》。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派今進武夫飛抵芷江,向中國陸軍總司令接洽無條件投降事宜。美國停止實施《租借法案》。
同日,顧維鈞當選為聯合國遠東懲辦戰爭罪犯委員會主席。
同日,麥克阿瑟發表聲明,規定日寇投降條款,定於本月28日,登陸日本本土。蘇軍宣布占領東北與南庫頁島全部及朝鮮元山港。
24日,中國國防最高委員會與立法院通過《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25日,國民政府批準該條約,該條約主要內容為:“承認外蒙獨立自治;東北長春鐵路共同經營,宣布大連為自由港,其行政權屬於中國。對於長春鐵路直運蘇聯及由蘇聯出口之貨物,免除關稅。旅順口,由兩國共同用為海軍根據地”。蘇方附說明四項,主要是承認東北為中國之一部分;蘇聯無意幹涉新疆內部事務;蘇聯給中國政府以道義與軍需品之援肋;斯大林聲明,日本投降以後三周(以後延緩為三個月),蘇軍開始自東北撤離。中國軍隊收複洛陽。中國派赴越南受降司令官盧漢成立越北軍政府。蘇軍占領熱河全境。
25日,中共中央發表對目前局勢宣言,提出為和平、民主、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其要點如下:(一)承認解放區民選政府與抗日軍隊,撤退包圍解放區之政府軍。(二)劃定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抗日縱隊之接受日寇投降區,並給予參加處置日軍之一切權利。(三)懲辦漢奸,解散偽軍。(四)公平整編軍隊,救濟難胞,減輕賦稅。(五)承認各黨派合法地位,取消一切反動法令和特務機關,釋放愛國政治犯。(六)立即召開各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物會議,商討戰後各項大政方針,製定民主政綱,結束訓政,成立舉國一致的民主聯合政府。
25日,中國軍隊恢複老河口(河南省)、中牟、郴縣等地。
26日,國民政府批準《國際貨幣協定》、《國際官員建設銀行協定》(即布裏敦森林協定)。
27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赴延安,約請毛澤東、周恩來來重慶。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主任冷欣(國民黨軍隊中之嫡係要員)抵達南京。
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飛抵重慶。當日晚,蔣介石宴請毛澤東一行。國共談判開始。冷欣在南京與岡村寧次會談,麵致令岡村辦理投降事宜備忘錄八條,囑其遵照辦理。
29日,國民政府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
同日,蔣介石再會見毛澤東。中國軍隊收複衡陽、鄭州、大同、曲江、餘杭等地。
同日,盟軍登陸日本橫須賀。
30日,張群、王世傑、張治中與周恩來、王若飛等談判軍政問題。中國陸軍總部於漢口設立前進指揮所。
同日,麥克阿瑟元帥抵達日本。
31日,國民政府劃東三省為東北九省,派熊式輝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主任,駐長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收複東北各省處理辦法綱要》。中國受降代表團抵日本橫濱。中國軍隊收複廣州、沙市等地。
自本月中旬,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山東軍區命魯中軍區、濱海軍區向臨沂日軍發動攻擊,經激烈肉搏戰,攻克臨沂,全殲守敵。
本月下旬,第十八集團軍冀察、平北軍分區發起收複張家口之進攻戰。斃傷日軍二百一十餘名,斃傷俘偽察蒙軍三千餘人,獲各種槍支萬餘支、火炮五十門、子彈五百萬餘發、軍馬萬餘匹,收複張家口。
1937年至本年,第十八集團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進行之大小戰役、戰鬥共125165次,殲敵1714117人,其中日軍527422人,偽軍1186695人,收複縣城364座,拔掉釘子12708個。繳獲各種炮1852門、長短槍682831支、馬匹30448匹、輕重機槍11895挺、汽車摩托車347輛。擊毀飛機57架、坦克69輛、裝甲車164輛、火車機車301輛、汽車摩托車6080輛。
第十八集團軍至本年發展為1028893人,新四軍為268581人,總計為:1318294人。
抗戰中,由宋慶齡和保衛中國同盟,動員華僑彙款和捐款共約二十八億元。並對新四軍捐毛毯二萬條。宋慶齡還向延安派去許多外國大夫和X光機與一輛轎車。
9月:
1日,國民政府派李宗仁為北平行營主任。中國軍隊開入宜昌。
2日,日本政府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日本東京灣米蘇裏號軍艦上舉行,日本政府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麥克阿瑟主持受降儀式。中國政府派徐永昌為代表參加受降儀式。日本方麵投降代表為重光葵、梅津美治郎。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中國軍隊收複南京、上海、濟南等地。
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發表告全國同胞書,表示切望還政於民,共謀統一建國。
同日,全國慶祝抗戰勝利。國民政府通令淪陷區各省本年免征田賦及緩役一年。
4日,國民政府派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兼任行營政治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嘉墩為行營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命東北九省主席:遼寧省,徐箴;安東省,高惜冰;遼北省,劉翰東;吉林省,鄭道儒;鬆江省,關吉玉;合江省,吳翰濤;黑龍江省,韓俊傑;嫩江省,彭濟群;興安省,吳煥章。
同日,陸軍總部在長沙設前進指揮所。王世傑抵倫敦準備出席五國外長會議。
5日,陸軍總部設杭州前進指揮所。國民黨軍新六軍空運濟南。
6日,陸軍總部設廣州前進指揮所。國民黨軍湯恩伯部空運上海。徐永昌由日本返回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