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8日,行政院會議通過《學齡兒童及失學兒童強迫入學案》,18日,由國民政府公布之。
12日,羅斯福召集太平洋作戰會議。
14日,中國邊疆教育會議在重慶開幕。
30日,中國憲政協進會召開第二次大會。
自本月始,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東江縱隊發動東江攻勢作戰,至本年夏,殲日偽軍約八個連,主要為偽軍,東江縱隊也發展至一萬餘人。
本年,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進行緬北、滇西反攻戰役。緬北戰役自上年(1943年)11月份即已開始,持續近一年半,至下年(1945年)三月份方告結束。
此役,由上年1月間,卡薩布蘭加會議開始策劃,以上年5月間華盛頓會議,8月間魁北克會議最終確定,是盟軍反攻緬甸之一部分,係由中國駐印軍新一軍、中國遠征軍、美國第五三。七支隊共同作戰完成。日軍主力為第十八、五十五、五十六師團。
此役共經如下戰役:
(一)緬北反攻戰:經過虎關河穀之役(上年10月——本年3月)收複河穀地區,殲日軍八千二百名。中國軍隊傷亡二幹一百三十三人。孟拱之役(本年6月——7月),收複孟拱。擊斃日軍三千四百名,傷不詳。中國軍隊傷亡三百五十六人。密支那之役(本年5月——8月),日軍傷亡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五人,中國軍隊傷亡一萬二千七百二十九人。收複密支那城。八莫之役(本年10月——12月),收複八莫。斃日寇官兵二千四百三十名,生俘敵二十一名。中國軍隊傷亡三百二十六名。南坎之役(本年11月)收複南壩、芒友,與滇西中國遠征軍會師。新維拉蘇之役(下年(1945年)2月——3月)收複新維拉蘇、臘戍,全殲該處日軍。
(二)滇西反攻戰:此役為緬北會戰之附屬部分。本年5月中旬,遠征軍新三十九師、七十六師、八十八師強渡怒江成功,與灰坡、大塘子等處近兩個聯隊日軍展開激戰。以第二十集團軍(霍揆彰)向騰衝方向攻擊。9月,第二十集團軍之一一六師、三十六師、一九八師、一三〇師收複騰衝,殲日軍六千餘人。
第十一集團軍(宋希濂)第八軍於本年8月下旬收複鬆山;十一月,第七十一軍攻克龍陵,第二軍、七十一軍攻克芒市。日寇第五十六師團、第二師團、第五十三師團狼狽撤退,第十一集團軍攻克龍陵、芒市後,即向遮放追擊。12月攻克遮放,進攻畹町,於下年1月20日攻克畹町,遠征軍與駐印軍會師芒友(亦日色姆),中印公路完全打通。滇西會戰結束。
於此情勢下,裕仁急於打通中國南北交通線,支援其接連潰敗的太平洋戰場,派主力軍六十萬人,傾全力猛攻中國正麵戰場。中國軍隊經激烈搏戰後,接連敗退,連失數省,是為中國抗日之黑暗時期。但也吸引了日本主力軍,支援了太平洋戰場,加速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
2月:
10日,蔣介石於南嶽舉行第四次軍事會議。由於常德會戰之勝利,蔣又提出抗戰轉入反攻決戰階段。蔣估計於本年5月至6月間即可開始反攻。
16日,黔桂鐵路獨山、都勻段通車。
28日,行政院正式設立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王正廷任主任委員。
3月:
2日,新疆哈薩克頭目烏思滿叛變,進攻阿山區之青河、烏河地區;蘇聯飛機及外蒙軍越境助戰。
3日至4日,周恩來作《關於黨的六大的研究》報告,幫助中共幹部正確總結黨的曆史經驗。
5日至6日,新四軍第一師為打通蘇北、蘇中、淮南、淮北各根據地之戰略聯係,發動了以收複車橋為目的的戰鬥,共殲日軍大佐以下四百六十五人、偽軍四百八十三人,新四軍第一師傷亡二百餘人。敵人主動放棄據點十餘處。
6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議決以3月29日為青年節(七十二烈士殉國日)。
10日,中國軍隊與美軍會師於緬北之胡康地區。
13日,中國外交部向蘇聯大使潘友新抗議蘇聯飛機非法侵入新疆。
17日,國民政府派商震為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
20日,中美聯軍肅清胡康河穀之日寇軍隊。
22日,中國、加拿大簽訂《互助協定》。
29日,中共《新華日報》發表潘梓年文章雲:“思想有它自己的規律。主張思想自由的人,是認為思想的是非曲直,應讓它在自由發展中自己來解決,不能用政治力量從外麵來解決。”4月19日,《解放日報》發表社論《言論自由與民主》,該論雲:“戰時的英國,對言論自由也是尊重,報紙送檢是出於自動……沒有任何直接幹涉言論的行為。這些事實,正是一個民主國家對言論態度的標本。就拿現在澳洲雪梨報紙,因新檢和出版發行被幹涉而起糾紛來說,報紙和人民還有對言論作抗爭的權利。可見民主和言論自由,實在是分不開的。我們應當把民主國先進的先例,作為我們實現民主的榜樣”。
10月3日,中共《新華日報》說:“現在是放棄一黨專政,組織聯合政府的時候了。”
此種批判蔣介石專製的文章,自1938年,就接連發表,不斷抨擊蔣介石獨裁專製。1938年10月,毛澤東發表《論新階段》,該文說:為了保證長期合作,還要解決合作組織問題。我們曾經批駁了一黨主義。不論對於過去曆史上說,對於當前任務上說,對於中國社會性質上說,所謂一黨主義,都是沒有根據的,都是做不到的,行不通的,違背一致團結建國的大目標,有百害而無一利。
1940年2月18日,中共《衛河日報》載文雲:
“蔣氏企圖緩和過去的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不合理的死硬論調。作為理論根據的所謂家長(蔣氏以中國大家長自居),是封建社會最反動、最黑暗、最落後、最凶狠殘暴的東西;一切惟我獨尊,可以自定法紀,胡作妄為,這就是朕即國家,國家即朕的獨裁者。他知道反對的力量偉大,進行蒙蔽的思想工作上,無理可說,隻好利用封建遺毒思想,建立起家長一個偶像。”1939年春,陳唯真著《抗戰與新啟蒙運動》一書,曾對蔣氏之專製獨裁,予以嚴厲抨擊。他說:
“現階段中國,需要實現民主政治,給予人民以相當的主權與相當的自由……辛亥革命以後,又變成了封建性的軍閥官僚政治。民眾對國家,盡了可能的難堪的負擔,但民眾沒有最低限度的人權,受著軍閥官僚土劣等惡勢力的壓迫;民眾沒有半點自由而感受著奴隸的痛苦。政府成為壓迫與榨取民眾的工具,人民就不得不和政府站在對立的地位。於是中國民眾就迫切地為爭取政治民主與自由解放而鬥爭。我們站在徹底抗戰的立場,不得不要求民主政治的趕快實現……必要立刻改革政治機構,還政與民發揮民權,盡量地開放民眾運動,來共同決定一切政治上的大計……有一些人,認為中國人民智慧不夠,不能實行民主。這是統治者的哲學,是不對的……在民主政治的政府,有無上權威,應當是人民的意誌和要求,而不是軍事獨裁者、官僚主義者的任所欲為。民主政治是要人民有一般生活權利和民主自由;人民有工作和受教育的權利,人民有身體、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罷工、示威、思想、行動等的自由。不自由勿寧死。”
30日,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駐華代表貝誌高少將抵達重慶。
31日,蘇聯駐華大使潘友新向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新疆軍隊為追擊哈薩克人侵入外蒙,蘇聯根據與外蒙所訂立之《互助條約》,不得不予以支援。
4月:
2日,於上月返回之中國訪英團發表報告書,謂中英同心擊潰日寇,戰後盼能繼續合作。
8日,全國兵役會議在重慶舉行。
11日,太平洋日軍自新不列顛群島大舉退卻。
12日,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學習和時局》的報告,和高級幹部討論黨史中涉及的一係列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對於任何問題,應取分析態度,不要否定一切”。不要不作反複深入的分析研究,就對於複雜的事物作絕對肯定或否定的簡單結論。對於1931——1934年的左傾路線,也不能完全否定,雖然其錯誤是主要的,但其中也有正確的因素,例如在革命意誌和目的上,則是無可非議的。
14日,中國在渥太華簽訂加拿大取消在華特權新約。
17日,日寇在河南大舉進犯,河南會戰開始。此役是日寇“一號作戰”之第一戰。日寇為迅速滅亡中國,打通中國北方至越南之通路,挽救太平洋戰爭危局,而決心發動“一號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