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1938年 民國二十七年(2 / 3)

孫連仲(1893~),字仿魯,河北省雄縣人。行伍出身。自馮玉祥部之士卒,接連升遷,1927年任國民革命第二集團軍第一方麵軍總指揮兼第十四軍軍長,參加北伐,於河南對奉軍作戰。1930年參加反蔣中原大戰。中原大戰失敗,歸服蔣介石,所部改編為第二十六路軍,孫任該路總指揮。1931年,奉調開赴江西,對中央紅軍作戰,任江西清鄉督辦,統轄陳誠第十八軍。旋孫因牙病回上海治病,部下趙博生、董振堂率部起義,參加紅軍。孫又重編所部,改駐撫州。1932年,孫任第四十二軍軍長,兼二十七師師長,所部尚餘七個團。1933年,蔣將吉鴻昌三十軍兩個師交孫連仲統帥,共有三個師,一個獨立旅,複於江西圍攻紅軍。

南京解放前夕,孫轉移台灣,後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20日,國民政府公布《國防公債條例》。次日,明令發行國防公債、金元公債。

21日,蔣介石赴徐州研究徐州會戰方略;中國青年黨李璜、左舜生上書蔣介石,表示擁護國民政府,團結抗日。

24日,中國駐美大使王正廷與美國銀行商借美金二千萬元條件。

29日,蔣介石申令黨員不得在黨內有小組。

本月中旬至下旬,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與一二九師在晉東南擊破日軍第一軍之九路圍攻。殲敵四千餘人,收複十八座縣城,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和一二九師傷亡二千餘人。

5月:

本月,中國國民黨成立中央調查統計局,由朱家驊任局長,是為中統係統特務總機關。

1日,中國訓練委員會成立,陳誠、陳立夫為委員,籌設中央訓練團。

3日,英日間簽訂協定,規定中國敵占區內之海關一切收入,悉數存入日本橫濱正金銀行。

5日,蔣介石致電蘇聯斯大林,洽商軍火、物資交換辦法。

7日,上海海關華員罷工,反對日本侵占海關權。

12日,國民政府任命楊傑為駐蘇聯全權大使。

15日,蔣介石命第五戰區軍隊自徐州撤出。台兒莊會戰後,日寇決心以大軍圍攻徐州,進行報複,其原來之減緩作戰戰略又無法執行。針對此種情勢,蔣介石命第五戰區等軍隊,自徐州地區於5月15日主動撤出,免受損失。中國六十萬大軍迅速轉移華中。

5月19日,日寇侵占徐州。

16日,新四軍第四支隊進行蔣家河口戰鬥,殲敵十餘名。

17日,行政院決定發行賑濟公債一億元。

自本月始,第十八集團軍留守兵團進行了保衛黃河西岸河防陣地作戰,戰鬥持續了一年半之久。

本月初,日軍第109師團一部由大武進犯軍渡,對留守兵團宋家川河防陣地進行炮擊。10日,八路軍留守兵團一部於王老婆山殲敵二百餘人。至本年12月下旬,日寇三千餘人分三路向黃河河防進犯。次年(1939年)1月,日寇攻占馬頭關、涼水岸、泥金灘之河東陣地,於飛機大炮掩護下,強渡黃河。河西留守兵團則予以猛烈還擊。第十八集團軍留守兵團另一部,則於敵後破壞其交通線,日寇強渡未能成功並退走,留守兵團一部殲敵八十餘人,進至王曲、峨鎮地區。6月上旬,日寇再次分路向留守兵團河防陣地進犯,炮擊宋家川、棗林坪、馬鬥關、泥金渡陣地,並用飛機轟炸李家溝陣地與邊區內城市。河西留守部隊正麵反擊日寇,河東部隊則自側背襲擊敵人,日寇撤退。河防部隊則乘勝追擊,殲敵五十餘人。9月初,汾陽、離石之敵搶修軍渡至離石公路,企圖控製黃河渡口。留守兵團河東部隊,則乘敵立足未穩迅速襲擊之。敵退走柳林、穆村地區。12月(1939年),離石、柳林之敵,再次進犯軍渡,侵占李家垣,炮擊宋家川陣地。留守兵團河東部隊進行反擊。敵遂退回柳林。

19日(1938年5月),15時23分,中國空軍第十四大隊長徐煥升率第十八大隊第十九隊副隊長修彥博等,分駕馬丁機二架,攜帶蔣介石所寫傳單,自漢口起飛,經南昌、衢州至寧波加油,於23時48分,自寧波飛赴日本國上空,於長崎、福岡、久留米、左賀及九州各城市上空,進行分撒,以喚醒日本民眾,抵製日本政府所發動之侵華戰爭,次日各機返回,分別降落玉山、南昌,11時13分返抵漢口機場。

21日,在華德國軍事顧問,奉召一律返國。

28日,日寇飛機狂轟廣州,市民死傷慘重。

30日,蔣介石接斯大林複電,斯大林表示蘇聯願以軍火交換中國茶葉、毛、皮、錫、銻等貨品。

本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提出抗日三階段:(一)防禦階段。(二)相持階段。(三)反攻階段。主張敵後以遊擊戰和運動戰為主,以戰鬥速決維護戰略持久;提出兵民為勝利之本。

6月:

1日,國民政府任命鹿鍾麟為河北省政府主席。

2日,美國抗議日本妨礙其在華權益。

5日,中國軍隊放棄開封。

8日,中國駐日大使館人員全體奉召回國。

14日,蔣鼎文任陝西省政府主席,陳誠為湖北省政府主席,陳介為駐德國大使,翁文灝為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

15日,蔣介石為阻止日寇自豫東西犯,保衛武漢,而命令第一戰區(程潛)以大炮轟開花園口,黃水泛濫,豫東成為澤國,人民死傷慘重,受災人口估計達一千萬。此舉迫日寇改道長江西犯。

16日,中常會決定7月1日召集國民參政會,發表參政會員名單二百名。以汪精衛、張伯苓任正、副議長。

蔣介石為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發表告全國青年書,謂該團之建立,為求抗戰建國成功,與三民主義之實現。

17日,新四軍第一、二、三支隊於皖南進行了衛家崗戰鬥,毀敵汽車四輛,殲敵少佐以下二十七人。

22日,國民政府特派王世傑為國民參政會秘書長。

27日,國民政府公布《懲治貪汙暫行條例》。

30日,蔣介石對外國記者發表談話,表明除非中國完全恢複領土、主權,絕不歡迎任何國家調停中日戰爭。

7月:

6日,國民參政會首次大會在漢口開幕,出席會議之參政員與國民政府各院、部、會官員、外賓、中外記者共一千多人。中共參政員除毛澤東外,陳紹禹、秦邦憲、董必武、吳玉章、林祖涵、鄧穎超均出席會議。汪精衛、林森、蔣介石、張伯苓、張一麟先後在開幕式上致詞。蔣介石謂:建立參政會之“最重大的意義和唯一目的,就是要集中全民族的力量,對侵略的勢力作殊死的鬥爭,以求得抗戰的勝利和建國的成功”。為達此目的,第一,要加強團結,鞏固統一;第二,要建立民主政治基礎。會議還聽取了各方麵報告,收到提案一百三十件,主要通過了以下議案:《擁護抗戰建國綱領案》,呼籲“吾整個民族,不分黨派,不分職業,唯有精誠團結,艱苦奮鬥,一麵抗戰,一麵建國,始能免於奴隸滅亡之境,而躋身於自由平等之域”,號召全國軍民積極幫助政府,政府亦應盡快製定出具體詳明之實施《抗戰建國綱領》辦法,公布於全國;《請中央通令全國軍政機關切實保障人民權利》案,規定除司法機關外,“絕對不許拘捕、禁押、審判、處罰人民”,並正式通令全國,查明現仍在押之政治犯,予以釋放。各軍政機關:“凡人民團體及言論出版物,非依法律,不得解散、封閉、扣押、沒收”;各軍政機關,除戒嚴時,“不得拘禁、審判非現役軍人、非違反軍事法規之人民;現在拘禁中者,應立即解送司法機關”。另外還有《調整民眾團體以發揮民力》案。

9日,三民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蔣介石兼任團長,陳誠任書記長。

同日,歐洲各城市市長,通電反對日寇飛機轟炸中國不設防城市。

14日,國民參政會決議各省市亦設立參政會。

15日,參政會休會,並嚴正宣布:對侵華日寇長期作戰;擁護國際正義與和平;譴責漢奸政權與日寇之傀儡。

22日,蔣介石致電巴黎國際聯盟反對轟炸不設防城市大會,呼籲譴責日寇暴行。

25日,九江淪陷。

29日,日、蘇間於張鼓峰發生戰爭,至8月中旬停戰。

8月:

1日,行政院派王纘緒,兼代四川省政府主席;張群調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主任。

4日,駐漢口中央各機關全部遷移重慶。

6日,行政院長(兼財長)孔祥熙於重慶招待新聞記者,報告今後施政方針。

15日,國民政府公布《懲治漢奸條例》。

23日,日寇攻擊瑞昌,施放毒氣。

9月:

9日,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一二。師在烏蘭花殲偽蒙軍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