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光緒於仁壽殿見俄國使臣廓索維慈、荷使希特斯等。
21日,命蔭昌、端方校閱秋操。
23日,命蔭昌充出使德國大臣。
24日,遣禦前大臣博迪蘇,赴保定迎接達賴喇嘛。
25日,清室以先儒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從祀文廟。
27日,美國軍艦遊曆至廈門,清廷派貝勒毓郎與梁敦彥前往慰勞。
10月:
1日,開寧夏渠墾田。
2日,達賴至京師,旋於仁壽殿朝見清帝。
5日,清政府下令劃一幣製。先劃一銀幣,將來逐漸使用金本位製。銀幣仍以兩為計,大銀幣一枚,計重庫平一兩,又多鑄庫平五錢重之銀幣,以利使用,並附鑄減成之庫平銀一錢及五分小銀元,以資補助。以上一兩與五錢銀幣按九成八足銀鑄造,以下兩種小銀元按八成八足銀鑄造。此項銀兩除與外國訂有約文,照舊核算外,大小衙庫款收發,悉歸一律,永不準再有補平補色傾鎔火耗平餘各名目。所有地方官,及經收官吏辦公經費、飯銀,並管解川資,由各省督撫體察本省情形,詳奏辦法。
8日,朝廷允準郵傳部之請,試辦本國公債。
12日,英國公使朱爾典等覲見(拜見皇帝)。
15日,朝廷予留學畢業生陳振先等出身;進士館畢業之葉光圻等敘進不等。
21日,清廷裁四川成綿龍茂道,增置巡警、勸業兩道。
23日,光緒諭:以前籌備憲政事宜尚有未盡之處,各部院依以前格式,各就本職司所關,分期羅列奏明,交編查館複核,取旨遵行。
本年秋:免雲南被水欠賦,楚雄等縣、湖南敘浦被水額糧;發國庫銀十萬兩,賑湖北、湖南災民,複賑甘肅災,廣東風災、水災,廣西、浙江、黑龍江水災。民政部奏擬各省巡警學堂通行章程。
26日,光緒於勤政殿見日本使臣伊集院彥吉。
廣州、肇慶等屬颶風為災,諭命急賑。
30日,賜達賴宴於紫光閣。
本月,收回京漢鐵路(原為外國經手修建);諭督辦粵漢鐵路大臣張之洞通籌路事全局,嚴定期限。
11月:
3日,達賴祝壽(西太後壽辰),進方物;懿旨(太後旨):加封達賴為誠順讚化西天大善自在佛,歲賜廩餼萬金,遣歸藏。
13日,光緒帝病重。西太後懿旨: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人內廷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授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
14日(十二月二十一日),光緒帝崩於瀛台涵元殿,終年三十八歲。①光緒帝臨死前仍念念不忘必斬袁世凱之事,並用手在空中對隆裕皇後劃出“斬袁”二字以囑之。西太後懿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人承大統為同治載淳之嗣子,並兼承大行皇帝(光緒)之祧(為光緒繼承人)。“攝政王載灃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西太後)之訓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歲漸長,學業有成,再由嗣皇帝親裁政事”。
同日,大行皇帝(光緒)遺詔:仰稟慈訓,日理萬機,勤求上理,念時事艱難,折衷中外之法治,輯和民教,廣設學堂,整頓軍政,振興工商,修訂法律,預備立憲,期與薄海臣庶,共享升平。各直省遇有水旱偏災,凡疆臣請賑請蠲(免),無不恩施立沛……朕躬氣血素弱,自去年秋間不豫,醫治至今,而胸滿胃逆,腰痛骽軟,氣壅咳喘諸症,環生疊起,日以增劇,陰陽俱虧,以致彌留不起,豈非天乎!顧念神器至重,亟宜傳付得人。茲欽奉懿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入承大統為嗣皇帝……。
光緒之死,疑為被西太後事先安排,西太後曾謂不能死於光緒之前。光緒之死,事出突然(如慈安太後之死)。毓鼎之記錄(《傳信錄》),謂為西太後臨死前所害死。亦有雲袁世凱亦可能參預其事;光緒有斬袁之誌,袁亦有害光緒之心。
至宣統元年正月,尊諡大行皇帝(光緒)為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號德宗,葬於崇陵。朝廷下令行三年喪。
15日,嗣皇帝尊西太後為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後,兼祧母後為皇太後;西太後懿旨:“現予病勢危篤,恐將不起,嗣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後(隆裕皇太後)懿旨者,由攝政王隨時麵請施行”。
載灃(1883~1951),滿洲正黃旗,姓愛新覺羅,被封為醇親王,溥儀末帝之父。1908年任攝政王,負監國之重責,一度將袁世凱罷官。曾公布預備立憲詔令,並成立各種預備立憲機構,但其立憲宗旨既是大權統於皇帝,又遲遲不實行,大失國人之望。
同日,太皇太後(西太後)崩。
16日,申嚴門禁(加強宮門警戒)。
18日,尊大行皇帝之瑾妃為瑾貴妃。
19日,停各省進貢方物。
同日,安慶新軍起義,次日失敗(詳見年末記事)。起義領導人為安慶新軍馬炮營隊官熊成基。熊氏,字味根,江蘇省江都人,畢業於武備練軍學堂,為傾向革命之新軍軍人。起義失敗後亡命日本,次年返東三省,暗殺清皇室重臣載濤,旋被叛徒出賣,於哈爾濱就義,死年二十四歲,他在披枷過街時對圍觀民眾高聲曰:“我死猶生,吾願一腔熱血,灌自由之花……今生邑也,願繼我而起者,大有人也”。此次起義,牽連被害者,不下三百人。受害者公推龔振鵬赴京訟冤。得同鄉京官聯名,參劾安徽巡撫朱家寶,朱被申飭,協統餘大鴻革職,永不敘用。
29日,皇太後(隆裕皇太後)懿旨:皇帝壽辰(宣統生日)待釋喪服後(服喪期滿),於每年正月十三日舉行慶賀禮。
12月:
1日,溥儀於即位前,告祭天地、宗廟、社稷、先師孔子,告祭大行太皇太後、大行皇帝。
2日,(十一月九日),溥儀即帝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宣統元年。頒詔恩賞如下(提要):滿漢文武大小官員俱加一級。此外有關品級可以蔭一子人監讀書。除重罪不赦外,大赦天下。軍民七十以上者,允許免一丁之雜役;八十以上者,給九品頂戴;九十以上者給予八品頂戴;百歲以上者給予七品頂戴;一百二十歲以上給予六品頂戴;一百歲至一百二十歲者,並與建坊銀兩。命專職部門對各處眷養院所有鰥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留心過問,以時養瞻,無致失所。
同日下詔,謂遵大行太皇太後(西太後)懿旨,仍定於宣統九年(1917年)頒布憲法,召集議員。同日,鑄宣統錢。
10日,頒“中和位育匾”於文廟。
13日,內閣等衙門會奏《監國攝政王禮節總目》,朝廷下詔頒布之。定《守衛門禁章程》,命貝勒載濤、毓郎、尚書鐵良,總司稽查;命副都統昆源管理察哈爾牧群;定軍機處領班章京為從三品,幫領班章京為從四品。福建龍溪南靖等縣水災,朝廷發庫銀四萬兩賑之。
16日,詔命各省督、撫率司道考察所屬各官吏,秉公甄別,凡不肖守令、無視民瘼者,治以重罪。
同日,又諭內外臣工尚節儉,戒浮華。
17日,遣官告祭孔子於曲阜闕裏,告祭曆代帝王陵寢、五嶽、四瀆(江、淮、河、濟)。
18日,宣統上皇太後徽號日隆裕皇太後。
19日,皇太後(隆裕)懿旨:罷頤和園臨幸;加恩慶親王奕勖,以親王世襲罔替;貝勒載洵、載濤加郡王銜;皇太後父桂祥食雙俸;大學士以次賞齎不等。
23日,頒布宣統元年時憲書。
25日,建立禁衛軍,命貝勒載濤與毓朗、尚書鐵良專司訓練。裁湖南鎮溪營遊擊、乾州協守備。
28日,朝廷命張之洞兼督辦川漢鐵路大臣。
31日,致仕大學士王文韶卒,贈太保。
本月,湖北武昌清新軍中之革命黨人楊王鵬、黃申薌等人組建群治學社,繼劉靜庵之日知會進行革命活動。
本年,詹大悲於漢口主編《商務報》,進行革命宣傳工作,對群治學社士兵稿件,優先發表,與群治學社關係密切。後於1910年春,長沙發生搶米風潮,群治學社,準備起義,但事泄失敗,《商務報》被查封,群治學社亦停止活動。後群治學社改為振武學社,1911年又改組為文學社。